机器人“花式硬核”抗疫之后,常态疫情防控下的机遇与挑战

2020.08.07

突如其来的疫情助推了医疗行业的智慧化发展与应用。

文 | 丰远

编辑 | G3007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今年突发的疫情,到现在已经持续近7个月,除了千千万万的医护工作者、警察、志愿者等组成的“逆行者”外,各具特色的智能机器人也成为全民抗疫战斗中的“特种兵”。智能机器人应用在防控疫情的各个环节,大大减轻了“逆行者”们的工作负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这场防控战疫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今年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显示,在500余款人工智能抗疫产品中,智能服务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系统、智能识别(温测)产品是疫情防控中使用最多的人工智能产品。而在产品数量最高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中,智能外呼机器人和医疗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实体)应用量最高。

事实上,在疫情防控中,投入使用机器人的场景并不罕见,尤以服务机器人为主,且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上备受关注。而在医院之外,各类机器人也纷纷上演“火线支援”,“花式”助攻各地、各行业防疫工作。那么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智能机器人能否替代人工成为有效的防控手段?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产业是否会迎来爆发点?这也值得外界的进一步关注。

01

智能机器人成“抗疫特种兵”

巡检配送测温消杀一条龙

人工智能正式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要从一个鼓励政策说起。

因为医护人手的紧张以及疫情交叉感染风险高,今年2月4日,国家工信部应势发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鼓励用AI为抗疫赋能,倡导全国人工智能企业和应用单位、上下游相关企业联合攻关,尽快利用AI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充分挖掘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在新型肺炎诊疗以及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

从那时开始,各大科技企业以及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应用的AI技术和产品,开始以“无接触设备”和“智能苦力”的方式出现在疫情防控的一线,成为“抗疫特种兵”。

在抗疫一线,原来需要医务人员负责的送药送餐、消毒清洁、诊疗辅助、安防保障等关键工作,如今已经可以由辅助和服务机器人来代替,科技企业快速研发和投入了消毒、测温、导诊、宣传、巡控、外呼、远程辅诊、咽拭子采样、传输或物流甚至烹饪等多种类的机器人,有效阻断“病毒人传人链条”。

比如在测温、消毒方面,在国内疫情前期,小笨智能就充分利用公司软硬件技术的积累,快速响应,第一时间推出小笨智能消毒机器人,为医院、地铁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提供测温,超干雾化消毒、紫外线灯消毒等多种消毒模式。在今年3月已经实现量产的情况下,凭借精准测温、360°无死角的高效率消杀模式以及复杂场景下的消毒效率,目前小笨智能消毒机器人已经应用到武汉、北京、内蒙古、四川、贵州等20多个省市,覆盖全国几百家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

小笨智能消毒机器人

据小笨智能市场营销副总裁张大伟介绍,由于疫情前期全国停工停产,交通基本陷入瘫痪,公司所有研发、技术人员只能利用远程办公,每天至少工作20个小时;由于硬件方面还必须进行产品测试,还有的员工为了能够如期返岗参与软硬件的调试,徒步翻山走了5公里才踏上回京的路;智能制造基地的员工,在住宿简陋、食物短缺的情况下,也是加班加点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最终保证了工期,实现了顺利交付。

在疫情宣传和导诊方面,科大讯飞也开放讯飞配音和虚拟主播技术,面向媒体、行政单位提供疫情防控宣传服务,疫情期间,虚拟主播累计为150多家媒体免费提供疫情防控宣传播报,讯飞配音累计为用户免费提供4000多条的防控宣传语音,服务于各乡镇、宣传单位。与此同时,为降低医务人员上门沟通的风险,科大讯飞还利用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支持疫情期间的重点人群筛查、防控和宣教,安徽、北京、浙江、吉林、湖北等30个省市地区各级卫健委、基层医生充分利用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给居民打电话、发短信,通知与新冠肺炎相关的防控知识及对重点人群进行随访。自1月21日-5月24日期间,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进行疫情宣教及重点人群随访累计服务5809万人次。

科大讯飞虚拟主播播报疫情

而在配送和物流方面,普渡科技研发的送餐机器人“欢乐送”,代替医护人员送餐、药等物品,减轻人手紧缺的情况,实现免接触式配送,目前已在广东、浙江、北京等地的100多家医院和隔离点提供了服务;擎朗科技的花生送餐机器人,在疫情前期就投入到湖北、广东、浙江、河南、湖南等10多个省市,涉及近50个医院和隔离点,负责配送餐食、生活用品、医疗用品等工作。对于远距离的物流运输,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大白”,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可自动降速、避障以及识别红绿灯,在参与抗疫100多天,“大白”为武汉市第九医院运送的物资包裹达到了1.3万件。

除了上述针对特定场景的抗疫机器人外,还有一些科技企业提供系统化的多场景解决方案。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之后,猎户星空第一时间联合猎豹移动捐赠智能疫情协作服务机器人豹小秘、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豹小递到武汉火神山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等前线医院,同时还推出红外测温版的医疗机器人、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等,用实际行动支援抗疫,助力医院和医护人员打赢疫情防控的攻坚战。

猎户星空的豹小递与豹小秘
参加中国互联网大会公益盛典

而优必选科技,也在疫情期间先后推出三款防疫智能机器人:室内测温巡检机器人AIMBOT(智巡士)、室外智能防疫机器人ATRIS(安巡士)和医疗咨询机器人Cruzr(克鲁泽)三款机器人,分别覆盖了室内体温监测与消杀、室外疫情管控与消杀、宣传与导诊三个场景的卫生防疫。据官方数据表示,AIMBOT机器人测温相较于手持式测温,每日可节约人力成本64%,单人工作量下降80%,检测效率由3人/分钟提升至22人/分钟,极大缓解了中心医院面临的人力紧张问题。另外,达闼科技5G智能机器人应用医院复杂场景,代替医护人员完成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减少人员交叉感染。

智能机器人除了在国内各地大显身手科技抗疫外,在国外疫情愈演愈烈的时候,也开始销往海外市场,参与到全球抗疫行动。

据来咖智库不完全统计,小笨智能、极飞科技、艾可机器人、猎户星空、CSG华晓、松灵机器人、钛米机器人、优艾智合、擎朗智能以及井智高科等中国科技公司,已经将推出的消毒机器人、巡视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产品,销往海外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奥地利)、美国、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中东(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等,用于当地政府、医院、社区、商场、工厂、车站等人员密集或公共场所的消杀工作。

对于这些科技公司的响应速度和积极表现,国家层面也进行了肯定。今年6月,工信部公布了《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名单中,共有79家企业或机构入选,其中有18家是关于疫情防控机器人的企业。

猎户星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猎豹移动联合猎户星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效用,协助各方共抗疫情,支持这场战“疫”走向胜利;继续做好技术与应用之间的连接,让硬核产品和服务,在社会公共事件、突发危机中迅速发挥作用,用有用、好用的“工具”快速解决问题;未来,将更多AI技术、机器人、大数据服务投入到公共服务、家庭服务中去,让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智能化、数据化升级帮助更多人,成为生活中可靠的基础设施,助力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为社会打造更厚实的技术保障。

“这次疫情让更多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机器人对于社会的价值,原本'慢热'的市场开始火热起来。”在高仙机器人CEO程昊天看来,此前机器人多被广泛应用工业领域,这次走上一线的智能机器人参与了抗疫的不同环节,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认可。不仅用事实点醒了市场,让人们意识到AI赋能的价值,更是下一轮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导火索,企业从中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02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

机器人的机遇与挑战

此次突发的疫情,给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练兵机会,也让各界认识到服务机器人在行业内的商业价值和服务价值,逐渐融入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那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当下及后期,机器人是否会成为新的爆发点?又有哪些挑战?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四早”措施、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支撑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等五大方面出台了20条重点措施,部署和加强常态化防控工作,而其中重点环节包括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医疗机构、校园和社区防控等。

比如对于重点人群以及校园等场所,智能晨检机器人能够实现了辅助晨检,疫情筛查,信息随时上传,采集数据速度更快,可实现疫情期快速测量体温的入园需求,体温数据留存,全员体温数据全部留存,后台可实时查看数据记录,便于历史追溯。此类智能晨检机器人的出现,几乎解决了人工运营下的全部难题,帮助校园应对防疫要求。

智能晨检机器人

张大伟表示,在当前疫情常态防控下,智能机器人基本可以满足客户的测温消毒。以小笨智能的消毒机器人为例,在测温方面,采用了领先的红外双光测温设备,能够实现0.8-4米的长距离无感测温,精准度±0.3℃,人体体温过高,自动语音告警,人脸拍照与对应体温数据留存,同时支持外接屏幕数据同显。在火车站、机场、医院等客流量大的地方可以做到快速通过,并且一般不会出现滞留的状况。

在消毒方面,只要储液罐消毒液充足,设定好时间,小笨智能机器人可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自己规划路径、避障行走进行智能消毒,并且在电量不足的情况,机器人可自主回桩充电,能够做到人机分离,有效的解放人工,避免交叉感染。

目前,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也已在轨道交通、医疗机构、大型商场、KTV、会展、通信、旅游、博物馆、图书馆、学校、政务大厅等20多个行业成功落地,提供智能导览、智能导购、智能政务、智能会务等服务。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智能劳动服务机器人等产品也已经实现一站式深度定制。截至2020年5月,服务总人次已超2亿,日均语音交互频次超500万次,并有超10000台机器人值守超1600家客户。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估计到2021年,随着医疗服务机器人、零售服务机器人等新兴场景应用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亿美元。麦肯锡咨询也将机器人列入影响未来的12项颠覆性技术,并预测到2025年,先进机器人在在制造业、医疗和服务等产业领域的应用可创造1.7万亿—4.5万亿美元的产值。

未来哪些服务机器人会受到青睐呢?在德国经济学者拉尔斯·雷内克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可以帮助医院等公共场所消毒、减少人员风险的消毒机器人,可帮助科研人员完成危险操作的实验室机器人,既能做家务又方便亲友和医生远程监控的照顾老人的机器人,帮助司机停车和提前准备好车辆的停车机器人,还有运送食物和药物的机器人,以及在公共场所提供信息的机器人等。

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拉尔斯·雷内克认为中国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具有更多优势:其一,中国在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可以提升机器人的智能语音、图像识别、算法等技术,带动更多场景化应用。其二,中国具有产业链优势,从上游的原材料,到全球积极布局研发体系,再到面向全球最大的消费者群体。此外,中国企业还有充足的资金等优势。这些都是欧美日机器人制造商不具备的。当然,中国企业还应与全球佼佼者进行各种合作,提升综合实力。

张大伟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放眼全球,消毒机器人在智能机器人领域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截至目前并没有特别权威的行业标准。但是,中国中国疫情爆发早,AI技术企业反应速度及时,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几乎是走在国际的最前端。

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曾在采访中表示,机器人行业十年后一定会变得非常庞大,我们提出“真有用”的理念,就是希望机器人真的能派上用场,而不仅仅只是在展会上酷酷地展示一两下就没后文了。“但做机器人并非易事,当下整个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公司做机器人时,根本没有成熟的技术模型和商业模式可以参考。”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调研报告》报告也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包括数据积累不足、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智能化程度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基础技术积累以及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不足,与人们期望的能够执行通用复杂任务的服务机器人还存在不小差距。

张大伟表示,小笨智能第一代产品虽然能满足大部分场景使用,在一些特殊场景使用仍有些不足。在用户反馈和测试工程师一遍又一遍的测试、实验下,智能消毒机器人团队不断研究其他场景的使用特性和硬件的匹配度,持续优化、迭代产品的软硬件,新的系列消毒机器人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使用场景,在一些特殊场景下也能轻松胜任消毒工作。

可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助推了医疗行业的智慧化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带来的新机遇,面对医院感控需求升级,智能化消毒、无接触式配送等先进模式将逐渐成为医院管理的新常态,而智能消毒机器人的消毒、防护二合一,能够大大提升安全系数;另一方面,是带来的挑战,比如如何深化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高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相关技术在某些高危场景可以替代医务人员,降低医务人员的风险,这还需要不断的探索。

- END -

  • Tip: 由于现在公众号推荐规则改变了,为了大家能随时掌握最新财经新闻,请把「来咖智库」设置成星标,才能持续收到最新文章哦~

来咖视频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