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的常客的“慢性胃炎”,一部分是功能性胃肠病
胃肠外科、消化内科或全科医师经常接触的病种之一,慢性胃炎绝对是其中之一,有时占门诊病人的绝大多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慢性胃炎是各种因素引起的胃粘膜炎性病变,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酒精、浓茶、浓咖啡的刺激,胆汁反流的刺激,等。多数感觉慢性的上腹部隐痛或剑突后隐痛,或者上腹部胀感,多数经胃镜检查确诊是慢性胃炎,多数的治疗包括:抗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胃酸、胃粘膜保护剂、加强胃肠动力的药物,个别医生还加上一些中药。
这类患者中,多数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有一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效果,甚至完全无效,因而反复就诊,长期药物治疗,有的患者担心误诊,而要求反复检查,对此医生也非常头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的症状并非慢性胃炎独有,这些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其它疾病也可有类似的表现,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除了器质性疾病,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也可能引起慢性胃炎的症状,主要是:
胃肠动力学的改变,包括:胃轻瘫、小肠动力紊乱、胆汁输送障碍,等。
胃的容受性改变,也叫胃的顺应性发生改变,正常摄食时,胃发生松弛和舒张,以容纳食物,当胃的这个功能发生改变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特别是进食后的腹胀。
内脏高敏感性:这部分患者的内脏感受疼痛的敏感性增加,对正常人而言是正常的信号,可能被胃肠道感受为疼痛信号。
食物因素:某些食物成分的刺激,或者患者对某些食物成分过敏,也会产生相应的症状。
心理因素:胃肠道具有相对独立的神经系统,又称为“肠脑”,这是胃肠到解剖和功能特殊之处,肠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密切的互动,不良的心理状态,例如:焦虑、抑郁、疑病、被压抑的心理创伤等,这些大脑神经活动的信号会影响到肠道,引起相应的改变,导致不被意识觉察的肠脑互动。所以,胃肠道是情感器官。这种心理疾病引起的胃肠问题,与诈病等不是一回事。
大脑与胃肠道的互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难以治愈的“慢性胃炎”,部分属于功能性胃肠病的范畴,而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特殊心理问题或食物不耐受,不能将其单纯与心理障碍等同,因而情况较为复杂。
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功能性胃肠病的其中一个病种,慢性胃炎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混淆,与日常生活口语所说的消化不良也并非一回事。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标准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不适感、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不适,无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结构性疾病的证据(包括胃镜检查),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功能性消化不良又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2个亚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以做出诊断。
治疗上一部分患者通过充分的沟通后,可以解除顾虑,与症状共同生活。如采用抑制胃酸药物、胃肠动力药物等治疗这部分患者,只有部分患者有效,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其它治疗,例如:对于内脏敏感性增高的患者,需要使用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物,以降低内脏对疼痛的敏感性,严重的病例还需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等。但问题是:有时患者也不接受用这类药物,他们常认为自己就是慢性胃炎,没有心理上的问题,不接受这种用药方案。因此怎样解释内脏敏感性增高与心理问题不是等同的,常常是比较困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