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医生说:通过两部著作来细述

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现代常用的中药大概有四五百种,我们作为学习者,光是记住每种药的功效都很难记住,经常要反反复复地去记,不然容易混淆。

那《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这些中草药典籍中记载的药物功效及性味又是如何来的?

我们就以这两部著作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由谁而作,甚至其成书的年代都不甚清楚。

很多人以为神农和炎帝是一个人。

《管子·封禅》中记载说齐恒公成就霸业,准备祭天地的时候,管仲告诉他上古泰山封禅的帝王有七十二家,但他记住只有十二家。

原文为:“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伏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云云。”

这边可以看出神农封了泰山,炎帝也封了泰山,神农在前,说明炎帝和神农不是同一个人,或者炎帝可能出自神农氏族,称帝后成炎帝。神农和炎帝时期都是神农这个部落统治中原。后面黄帝的部落崛起,改变了神农氏的统治地位,神农不止是指一个人,也是指一个氏族部落。

《吕氏春秋》记载说:神农十七世有天下,与天下同之也。而炎帝则有八世,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衰、帝榆罔。

黄帝则在炎帝之后。黄帝距今约五千年。

神农氏还在黄帝之前,神农的十七世、炎帝的八世,加起来就有二十五世,一世算三十年,那就有750年。神农氏的初始统治者就在五千七百多年前,那时候都还是在原始社会,文字还未发明,不可能创造出《神农本草经》的。

所以现在大家倾向于《神农本草经》是由后人整理,托名神农而作的,成书在东汉时期。

书中的中草药的药性、药效是根据成书时候民间及各大医家对各种本草、矿石、药物的认识,加以归纳、总结的。

成书的过程也符合认知事物的过程:生活实践对某些草药产生了认识,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再经过历代医家实践,去伪存真。

第二个来看看《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的成书年代就很明确了,由明朝的李时珍所作。

明朝已经离我们很近了,那时的医学也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了,论述中药的典籍也非常之多,但都是小片段,小篇章,药材也比较混乱,不统一,叫同一个名字,药材不同的比比皆是,或者同一个药材,叫几种名字。

所以李时珍就收集当时的各种医学典籍中的药材已经民间未收录的药材进行从植株形状、性味、功效进行的统计,归类。

对于性味明确的则归纳记录,对于有模糊,不清楚的,就通过寻找原产地,询问当地民众,并常自身试药,感受其性味。

所以像《本草纲目》这样书籍中记载的药性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身尝试,民间收集而得出来的。

这是我对“古人是如何治疗药物的药性”的一些理解,科普文章,不易传播,期待大家点赞、打赏、转发、关注,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