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来北京游玩的朋友,数百万计,其中必去的景点,也是去游览人数最多的,一是故宫,二是长城,三是十三陵。然而,您可知道,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我国发掘最早的明帝陵。
北京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位于长岭的西南面2公里的大峪山下。定陵的发掘,不仅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被正式发掘的皇陵,也是我国正式发掘的第一座帝陵。
但是由于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和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旧),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明神宗朱翊钧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造反派”焚毁;三口由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本身质地坚固,虽然历经几百年,仍然完好无损,但也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

明神宗帝朱翊钧像

万历十一年(1583)春天,朱翊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址,确定建陵规制。
翌年动工,历时六年,役使军匠达三万余人,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主要建筑有陵门、祾恩门、明楼、宝城、宝顶和地下宫殿等部分,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此外,在陵墓四周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祠祭属、神宫监等附属建筑。
陵墓建成时,皇帝朱翊钧当时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成祖长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之一,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帝的永陵建造。

定 陵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昌平,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 - 1787)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定陵的地下宫殿,位于明楼的正后部,是埋葬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两个皇后的地方,也是陵墓建筑中最主要的部分。封建皇帝为了长久保存他们的陵墓,防止被人挖掘,不仅编织了许多神话,还把坟墓封藏的极为严密,因此,揭开定陵地下宫殿,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程。1956年5月,定陵的试掘工作正式开始。
定陵挖掘现场
定陵的正式发掘工作是从宝城内侧开始的。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发现了隧道。隧道两侧是用砖砌成的极厚的两道大墙,称之为“砖隧道”。这是皇帝下葬时运送棺椁的道路。随后又在明楼西面开了一条探沟。
当发掘到隧道尽头时,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墙上嵌着一块小石碑,小石碑上镌刻着十六个字:“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对下一步工作进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信息。根据隧道走向和小石碑的指引,又发现了石隧道。石隧道呈斜坡状,深入地面20多米。

定陵地下宫殿

发掘工作进入到1957年5月份,此时定陵的发掘工作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一天,考古工作者发现,在石隧道的尽头,挡着一堵大墙,这就是小石碑上所提到的“金刚墙”。仔细看去,“金刚墙”的中央有一处墙面显露出曾经移动过的痕迹,好像是一座门。尽管这里用灰浆粘合着,但由于隧道内填土的挤压,前面向内倾斜了一点,经过详细的发掘和辨认,终于确定这里就是“金刚门”。
考古人员拆掉金刚墙
取掉“金刚门”的封砖,便进入地宫的隧道券。隧道券西头,是紧接着地宫前殿的第一道大门,进了大门就进到地下宫殿了。
地下宫殿的前中后三殿之间各有一道石门,石门背面(与门外铺首相对的地方),有凸起部分,用以承托“自来石”。“自来石”是顶门用的石条,两端刻莲瓣,略宽,中间略窄,通高1.6米。在石门关闭时,“自来石”上端顶住门内凸起部分,下端嵌入券门地面上的一个凹槽之内。这样从外面推石门,便推不开了。那么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是怎么打开石门的呢?他们是从门缝伸进铅丝套,将“自来石”套住慢慢移开,石门才被打开的。

定陵地宫中殿

地下宫殿由前、中、后、左、右五个高大宽敞的殿堂组成。前、中殿为长方形,全部用“金砖”(大型方砖)铺地。中殿有汉白玉雕的宝座三个,用作通长明灯供油的大型青花龙缸一只,黄琉璃的五供。

定陵地宫中孝端皇后宝座

后殿面积为地宫中最大:长30.1米,宽9.1米,高9.5米,地面用磨光花斑石墁砌。棺床中央放置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后的棺椁。三具棺椁周围放有玉料、梅瓶及装满随葬器物的红漆木箱。左右两配殿,或称库房,是存放随葬物的地方。出土的随葬品包括帝后服饰、册宝、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银、玉、瓷器皿以及大量丝织品。

考古人员在提取万历的皇冠

据考古文件记载,地下宫殿出土时,神宗的棺椁内塞满了各种陪葬品,最上层盖的是织锦被,被下放着袍服和织饰匹料,尸体的下面垫着一条锦被,被下还有9层被褥,其中一件被褥上缀着17枚“吉祥如意”金钱。神宗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刺绣衮服,腰系玉带,下身穿黄素绫裤,足蹬红素缎高绣靴。
明神宗金丝翼善冠,现藏于北京定陵博物馆。
孝端皇后上盖缎被,尸体身下铺一床织金缎被,再往下有四层褥垫,其中一层褥垫上缀着100枚“消灾延寿”金钱。皇后头戴黑纱尖形棕帽,装饰着金簪,上身穿绣龙方补黄绸夹衣,下身穿黄色缠枝莲花缎夹裤,足蹬黄缎鞋,腰间系着绣云龙纹长裙。

定陵出土文物

经过仔细清理分类,共发现各种珍贵金器数百件,其中以帝、后的金冠最为精美;各种袍料、匹料和服饰用品达600多件,尤以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贵。

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定陵出土凤冠共四顶,其中,属于孝端皇后的两顶,分别为九龙九凤冠和六龙三凤冠,属于孝靖皇后的两顶分别为十二龙九凤冠和三龙二凤冠,分别出自四个随葬器物箱内,并各自储放在八角形朱漆匣内,但四匣均已残朽,凤冠上的饰物也散落许多,现在陈列的凤冠都是经过修复的。

考古人员在提取文物

当时保护技术太落后了,挖开容易,要保护却无比困难。由于考古人员经验不足,大家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软化剂,涂抹在半腐的丝织物上,结果很快就变黑、变硬、变脆。再加上当年的文物库房太过简陋,根本谈不上恒温、恒湿、避光,最终这些丝织品都毁坏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定陵无字碑
定陵的无字碑是地上建筑中值得介绍的文物之一。无字碑体积巨大,螭首龟趺,因其迥异于常见石碑,通身光洁不留一字而得名,也成为后人心中的谜。对于长眠定陵的神宗朱翊钧而言,无字碑却恰如其分地表明了墓主人功过参半的矛盾一生。如今,无字碑初建时的方形碑亭在清初被八旗军所毁,只剩下庞大的石碑仍然完好,矗立在青天之下,默默睹视着世间的沧桑。
定陵的“明楼”为重檐歇山顶。明楼的建造极为考究,不仅楼内采用砖券顶,无木构梁架,而且上下两层檐的檐椽、飞子、望板、斗拱(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式斗拱,下檐为重昂五踩式斗拱)、额枋、平板枋及上下檐之间的榜额(刻“定陵”两字)也全部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其上油饰油漆彩画,酷似木构建筑,然实无片木寸版。
楼壁前、后、左、右四面各辟券门,楼内树圣号碑一通,高6.195米,碑首为方形,前后刻双龙戏珠图案,正面有篆额“大明”两字。碑身正面刻“神宗显皇帝之陵”七个径尺楷书大字。碑趺采用上小下大五级方台式,其上面四级自上而下,分别雕刻双龙戏珠、云、宝山、海浪等图案。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

尽管定陵在发掘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甚至被认为是考古的悲剧,但明定陵的发现,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地宫结构堪称明代皇陵规制的代表。经过文物部门多年的努力,现在的定陵博物馆,已经成为著名旅游胜地。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

  • 定陵(北京市昌平区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及皇后陵墓)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 ...

  • 帝王陵墓之册、宝、志探析

    帝王陵墓之册.宝.志探析 刘毅(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 内容提要:谥册(策).哀册(策).谥宝.墓志,分别是古代帝王陵墓内标识墓主身份的重要物品.汉以后它们的形式.内容和使用制度不断变化,在帝 ...

  • 中国考古之痛:定陵悲剧带给我们什么教训?|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嬉皮笑脸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5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没有接受过系统性考古学科学习的路 ...

  • 一块“土疙瘩”,居然是皇后之物,震惊世人

    2013年4月的一天,扬州市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的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施工队,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古墓.工地负责人第一时间通知扬州市考古专家,专家得知消息后火速赶往现场进行勘测. 勘察之后,专家发现墓中珍宝很多, ...

  • 【独家揭秘】| 九龙凤冠

    九龙凤冠 凤冠,中国自古有之.大概从汉朝开始,皇后.太后的仪制服饰中开始加入凤凰形象,王冠成为名副其实的"凤冠".1957年北京昌平明定陵被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仅皇后所 ...

  • 定陵出土一件绝代“凤冠”,光红宝石就上百颗,专家看后拍案叫绝

    回想当年定陵的考古事件,的确算得上是一次很大的悲剧,但是也不能因此而责怪那批参加定陵考古的人员,毕竟当时的考古经验的确还不是很成熟,再加上也没有什么先进的考古仪器,为此出现了问题也很正常. 而定陵中的 ...

  • 中国挖了一座皇帝陵,出土了无数珍宝,却成为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谈到帝王墓,中国人在这方面就很自豪了,秦始皇陵.唐朝武则天和李治的乾陵.明孝陵.十三陵之类,都是享誉世界的瑰宝.古代一般不会挖别人的坟,尤其是盗挖帝王陵,所谓人死为大,不能打扰别人安眠! 近现代之后, ...

  • 美国知名考古学家谈三星堆新发现:“考古史上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文/徐剑梅) 围绕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和美国考古学界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看法,本报记者近日通过视频或电子邮件,专访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考古学和艺术史教授洛塔尔·冯·法尔肯豪森( ...

  • 石涛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大创造

    石涛年少时国破家亡,逃亡后不得已削发为僧,他从禅门转入画道,画风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走兽,都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石涛 (1642-1708)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与弘仁. ...

  • 考古史上最臭美的男墓主,陪葬了77件衣服,19件穿身上,惊艳全球

    在我们考古工作中,的确是发现了太多有意思的事情,真的是让我们考古队大开眼界,比如看似一个非常普通的墓葬,结果却出土大量的金银财宝,反正古墓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有. 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个事情发生在浙江,这 ...

  • 考古史上最大的“误伤”:国宝天颜仅出现5分钟,便永远消失了

    考古是我们国家备受重视的一门工作,这项工作不是短暂的,而是永久的,考古工作绝对是非常神圣的,可能外界对其有很大的曲解,认为是挖掘古人的墓葬很不道德,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其实我们考古队从来不会主动去挖掘古 ...

  • 世界考古史上非常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发现!

    10.亨利四世的头颅 好像亨利四世这个倒霉蛋死于暗杀还不够,他死后也没能安息,于1793年被人从坟墓中挖出并被砍了头. 自此,亨利四世的头颅下落变成了一个谜.直到2010年,亨利四世的头颅发现在一个名 ...

  • 【1936年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奥运史上的一大憾事

    奥运会筹备期间,柏林街头装饰着带有纳粹艺术风格的雕像 柏林的奥运宣传画充斥着种族优越论 1936年8月,第十一届奥运会在法西斯德国的首都柏林举行,令人遗憾. 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主办的世界综合性运动会. ...

  • 奥运史上最惨悲剧 终在东京等到“正义”

    [留美学子]第2335期 7年国际视角精选文摘 教育·人文·名师·媒体生态圈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奥运会开幕式在为了谁默哀 2021年7月23日,在第32届夏季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一个特别的程序为世 ...

  • 继福布斯之后,美联储也开始注意这颗史上第一大雷。

    美联储观点 学生贷导致美国住房自有率下降加速 美联储提到美国青年住房拥有率下降速度远大于全年龄段: 美国24~32岁青年住房拥有率下降8.8%,而全年龄段仅下降3.9%,就是说青年人住房拥有率下降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