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说戏】读杨文颖先生《秦腔清谈》有感

【编者语】

严格说,吴朝的这篇《读杨文颖先生<秦腔清谈>有感》不能够入选《范紫东研究》,不是吴朝的文章不好,而是文章内容与范紫东研究这一主题关系不是很大。但最后,我还是决定刊发这篇文章。因为我认为范紫东研究的面不能过窄,要以范紫东研究为突破口,最终实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范紫东研究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栏目名称“秦人说戏”也是尊重吴朝的意见确定的。另,《秦腔清谈》作者杨文颖是著名戏剧评论家,研究员,集编、导、演集于一身,作品包括《党的女儿》《红珊瑚》《灯笼红》《风雨洞房》等,以歌剧、话剧、戏曲各门类互通而享誉西安剧坛,有《秦腔清谈》《掌斋絮语》《秦腔表演艺术家》《秦腔杂言》等多部著作。

读杨文颖先生《秦腔清谈》有感

吴朝

衰派一绝刘毓中:以唱传情,以情带人,以韵归宗;以功化心,唱功结合,以微处显大形;念中有余,留有思考,轻重徐急,皆在情中;善于借鉴,巧于化用,唯思想与人物,此情此景下的心境,心理而描摹塑造;活学活用,不拘泥于程式而又规范于程式,且能于文武场面,音乐间隙,既有留白处又能和谐地天衣无缝。衰在年庚,更衰于人物之心境、性格及风范。

苏育民艺术印象:即使一出戏只有短短几句,也须仔细揣摩,不断经心锤炼,句与句之间的层次感及人物的身份感、情绪感淋漓尽显;采众家之长,纳自己所长,补齐短板,不仅在补,且合自身及人物之需要,乃弥正与改进,塑造人物,即塑造人物之精气神也。

西京梅兰芳王天民:借他人羽毛,丰自己羽翼。于哭笑之间,尽显其拿捏艺术之分寸;德艺双馨者,乃首当德也,德化于艺,德艺兼备者,方有资格成“家”。

滑稽大王晋福长:晋白的创立者,与阅历丰富,活学活用密切相关联;从生活中积累而来,于艺术之上呈现,又回归于生活中去;秦腔之丑角要会创编,须天赋和大量的艺术实践,以及从生活之土壤中有选择地提炼;临场发挥火候与分寸的把握至关重要。

花脸魁首汤秉钟:花脸不“花”,其至高境界乃是与此称对应的反义词-净也。净,干净、干脆、铿锵、利落外加巧工;净脸之上,最突出的眉眼脸牙乃巧之四要;净之核心在雅,雅之精髓在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秦腔之净乃秦腔之本体,涵括秦风秦韵秦史及秦人之秉性与秦人对于生命的解读。

丑行大师马平民:丑乃大行,要立一剧一目之楷模;马博士之雅丑,则可为标杆;仅从其名,便知其根在于人民;仅从其称呼,则晓其艺术的境界。

坎坷之中孟遏云:三起三落的不幸遭遇,成就了响遏行云的流水,于生命之个体,她是不幸的;于秦腔艺术,则是万幸之中的万幸。苦难塑造性格,性格铸就精神,精神支撑艺术。

寻找自己肖若兰:深谷幽兰一缕香,婉约缠绵留世上。问得天然去雕饰,肖家有女佳音长。

赵振华及赵晓岚:赵氏父女秦坛留佳话,可谈当时风云时势差。若得双璧映辉霞,古调必将放异华。

《庵堂认母》:尊重原创,则演的是艺德;善于融入个人艺术之独特体验,则可把控人物的心理曲线,升华人物,于细节处交相对比,动静皆宜。

任哲中与《忠义侠》:将己之长,扬至极致;把己之短,藏于消匿。《忠义侠》既表周仁之忠于兄弟之心,又演李兰英之英明大义、凛然正气,似乎更为妥帖主旨些。任之周仁,以声领情,情指主题,悲切切又凛冽冽。

《游西湖》:一部优秀之作乃至经典之作,则是由一个精英的团队,共同打造的智慧结晶。对于改编,则更需要切实主旨以及各方面的默契共运。

奇才宁秀云:一个人物的成功塑造,须贴切生活这口源泉,须贴近观众的心坎。于演者言,则需要对生活细致之处的用心观察、体验和感悟,并加以艺术化的“合成”,方能进入思考与思想高度的提升与升华。

东府明珠余巧云:人物必须符合人物之身份、性格、气场乃至气质以及当时矛盾冲突的客观需要;需要不断学习并加以过滤式的思考,切忌人云亦云,随俗入流;艺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意识、文化素养及文化自信的辩证矛盾关系问题。

宋上华的《杀狗》和《拷红》:身份是角色的前提,理解才能塑造形象。改编或移植绝不是按部就班和面目全非,须结合人物及主题,乃至本身剧种的根本属性。为秦腔溯源,须有考据,则须更多的社会调查与大量的社会实践,则需要成系统成体系,则需要落在笔下纸上,而绝非口头舌尖。

《龙门寺》:一出戏,便是一首夫妻之间锅与盆的碰撞交响曲;一出戏,演尽生活之中夫妻常态的琐碎与情趣;一出戏,将诗情画意囊括于夫妻之间的吵吵闹闹之中,既诙谐又不失淡雅和高雅。

王辅生与《看女》:从生活中的家常人情而来,又回归于生活的包袱而去,雅在台上,又俗在观众心间;既有共性矛盾的发掘,又有解决生活问题的正确导向;提炼了生活的艺术,也升华了艺术本身的品味。

李爱琴与贺美丽的《写状》: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磨合,配合乃至默契,一方面来自对剧情的熟稔与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生活中彼此的了解与相互学习,可扬长避短,又可知己知彼。于是,戏活就在于人物活,人物要活,则离不开演员之间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灵犀。

肖玉玲之《起解》:人物心理的外化则重在动作、眼神、甚至可以细微至语气的节奏起伏;人物的形象塑造则重在理解具体矛盾冲突下的人物的心理起伏的微妙变化。

秦腔武戏:当下秦腔最为奇缺的行当便是武生。用功用在人物之上,而非单纯的舞台取宠,否则,就成了武术与杂技而非武戏。

关于秦腔的师承:师者,首一是传德,其二才是授业解惑者也。传承不仅仅是艺术本源的传承,更为重要的应是人格和品德的传承。

关于流派:需要的是坚守程式又不拘泥于程式,需要有深厚的修养和系统的理论体系,于至要处有自己独特的贡献性,且需要有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扬。

关于票友:票友,不仅懂得欣赏,更懂得批评,用最为自由之思想,遨游艺术之海洋,打捞的是精华,滤清的是污浊。

【作者简介】吴朝,男,汉族,88年生,笔名漠溟树,陕西乾县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杨凌区作协会员,《西北作家》副主编。2018年获团中央与中国作协组织的首届“志愿文学”征文散文类一等奖。

(0)

相关推荐

  • 【侃京剧】超越梅兰芳是异想天开还是有可能?

    艺术,从来是天分和勤奋都具备,才能达到高境界,那么,这其中天分还占着绝对主要的因素. 在人类历史中,几百年能出很多的财阀,大资本家,其他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几百年未必能出一个梅兰芳. 因此,京剧大师梅兰 ...

  • 京剧到底是演“技”还是演“戏”?

    梅兰芳 作者:刘佳 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困扰京剧很久了.戏剧当然要铺陈剧情.塑造人物,而非单纯展示技巧,就像说话是为了传情达意 ...

  • 忆毛世来先生

    我的老师--毛世来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四年了.想起跟他老人家学艺,以及后期为他助教的难忘岁月,仿佛就在昨天. 记得十一岁那年我刚入学,就被幸运地分到了毛老师课堂.毛老当时任戏校副校长兼京剧科教师,又是享有 ...

  • 刘辉||晋剧大师丁果仙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秦人说戏】秦腔谚语连载(三)

    乾州佳辉(张佳辉)整理   乾州蕞娃(刘立军)注解 11.大坪娃<抱灵牌>名扬天下, 双才儿<董家岭>丢下镬把,满满的<火焰驹>喇叭吹炸,宝鸡张<打銮驾> ...

  • 【秦人说戏】秦腔谚语连载(二)

    乾州佳辉(张佳辉)整理   乾州蕞娃(刘立军)注解 6.魏甲合功夫硬,<时迁偷鸡><斩韩信>. 魏甲合:(1894-1976)西府秦腔演员,工须生兼净角.艺名魏明山,陕西宝鸡人 ...

  • 【秦人说戏】秦腔谚语连载

    秦腔谚语 乾州佳辉整理 (张佳辉)  乾州蕞娃注解 1.三意社没钱了,可烧呀.  "可烧呀"是指王文鹏演出的<火烧葫芦峪>,三意社如果有什么急务需钱,必出<葫芦峪 ...

  • 【秦人说戏】观千阳剧团首演《望鲁台》杂感

    观千阳剧团首演<望鲁台>杂感 文/屈军生  刘立军 2019年4月25日有幸在西安易俗社大戏院观看千阳县人民剧团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望鲁台>的首演.下边简单谈几点自己的感受,不妥 ...

  • 【秦人说戏】冷眼看秦腔

    冷眼看秦腔 乾州蕞娃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是受了两篇文章的影响,一是<当代陕西>(2019年第4期,总第255期)特稿<"挣扎"的秦腔>(作者秦凯风):一是 ...

  • 中国诗歌报:读一读杨文杰的诗,心会亮起来

    中国诗歌报★有温暖有情怀 马新朝,原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报编委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河南省诗歌学会会长. 作者小传:杨文杰,笔名:行走的树, ...

  • 第121期【杨文颖专栏】《劝学》教学设计

    /COLUMN / 杨文颖专栏 杨文颖,陕西省洛南中学语文一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教学新秀,洛南县教学名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考试报>等刊物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

  • 读杨绛《百岁感言》有感

    ​今天是2021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重读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一文,又有新的感触.每读此文,总要思索良久,都会被文中的哲理深深感动. 说实在的 ...

  • 刘桂欣:荒诞的 “笑” ——读杨争光《蓝鱼儿》有感

    荒诞的 "笑"  --读杨争光<蓝鱼儿>有感  刘桂欣 读完作家杨争光小说<蓝鱼儿>后久久不能平静.通常,笑是一种美好的表达,在这里扭曲成了逼供的手段,由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