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维文旅:自然光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利用时景创造景观

时景,就是出现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色,如日出、夕照、夜月等等,在景观设计里,有些独特的景观之美是离不开时景的,我国的古典园林里就有不少可圈可点之笔。

(1) 日出

对于清晨的阳光之美,西方美学家们曾不止一次的赞美——

当太阳一出现在东方,我们的整个半球马上充满了他的光辉形象。一切向阳或朝着被太阳照耀的大气的固体表面,都渲染上阳光或大气光的颜色。(达.芬奇)

自然界中最迷人的、成为自然界一切美丽精髓的,这是太阳和光明。(车尔尼雪夫斯基)

旭日东升的美景,向来都是诗人们歌颂的主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慕名而去登泰山人们为的是能够一睹泰山日出的雄壮(图1)。而登上山东蓬莱阁的宾日楼,观赏蓬莱十景之一的“日出扶桑”(图2),那又是另外一种无以言表的享受。日出前,东方水平线上一片火红,旭日东升,冲破层层云雾,放出万道霞光,一轮滚滚红日浮动在沧波与长天之间,十分辉煌。

(2)夕照

快要落山的太阳,又有着另一番不同的美,她的美不同于东升的朝日,似乎更富有诗情画意。

中国的文人墨客,也对夕阳有颇多赞美。陶渊明的《饮酒》中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王维的《赠裴十迪》也说“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也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了对夕景美却短暂的惋惜。园林中也不少有用夕阳命名的亭台屋宇,如颐和园的“佳夕楼”和圆明园的“佳夕书屋”。

也许正是因为夕景迷人的美,在很多的地方的名景里都少不了夕景一席之地。陕西的长安八景有“骊山晚照”,北京的燕京八景有“金台夕照”,西湖十景也有“雷锋夕照”(图3),承德避署山庄三十六景之一的“锤峰落照”更是经典的借景夕景的景观。每当夕阳西下,明丽的余晖给山林建筑抹上了星星点点的金红色泽,重叠起伏的山岭因之而变色,在“山气日夕佳”的音韵迷蒙的环境中,构成了“晚紫凝华天”的动人画面,而上大下小的磬锤峰,矗立于群峰的最高点,身披一层耀眼的光辉,具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温和或魅力”,使人把“暮色和天空的所带来的许多联想就集中在这种魅力上,而使之加深”,这种使人难忘的美,就离不开时分、气象系统的交感。

(3)月夜

明代著名旅游文学家袁宏道在《西湖二》中这样写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实湖光山色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而这“尤不可言”的别样趣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明代的张大复在他的《梅花草堂笔谈中作出了》精妙的总结:

邵茂齐有言,天上月能移世界,果然!……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静;金碧之彩,披之则醇;惨悴之容,承之则奇;……人在月下,亦忘我之为我也。”

所谓“移世界”,也就是说,月色通过变移创造出月境的深、静、醇、奇、淡、幽等种种美伦美奂的意境来。

西湖十景的“平湖秋月”(图5)、“三潭印月”,圆明园的“山高先得月”、“溪月松风”,燕京八景的“卢沟晓月”(图6),延安宝塔山的“摘星楼”,吉林北山公园的“揽月亭”等等这些对奇美夜景的创造和利用,数不胜收。

2、 通过昼时光线的控制创造景观

我们固然喜欢明媚的阳光,但也需要它出现在合适的空间和时间内,并不是任何地方都阳光普照就一定会起到好的作用。 对于白天的景观,要根据人们生理、心理上所需要的合理受光量和视觉趣味,对现状自然光进行利用。中国园林中有“俗则屏之,佳则收之”的这一借景原则也可用于对自然光的控制:当光量过强时要遮挡和屏蔽,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光的特质创造佳景。

人们生活中对光的习惯,大多数时间是喜欢在柔和光环境下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但强光也是必不可少的,弱光则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婴儿和小孩需要在柔和的光线下生活,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都会对他们的视觉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老人则喜欢冬天在背风地方晒太阳;在人流车流密集的公共空间,如广场、交通枢纽等,既需要强光以加强景观的导向性,同样也必须提供树荫或阳棚以避免需要停留的行人被阳光长时间暴晒;在较为私密的空间里,如办公室、会议室或是更为私密的居室,都须要好的控制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才能使人感到舒适;而在需要压抑气氛的空间里,如殡仪馆的灵堂,大面积的采光落地窗是万万要不得的。对白天光线强弱的控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心理、生理需要和景观自身功能的健全,我们往往采用以下一些手段。

(1) 遮光

用绿化或构筑物挡过量的阳光,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在所遮范围形成密实的阴影。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隔绝日光直射,给人的领域感、庇护感和私密感最强。如亭、廊、舫等。

(2) 滤光

相当于光的漫透射,采用半透光材料如伞、磨砂玻璃、张拉膜等,在阻挡一部分光热的同时让气氛显得更加柔美温和。

(3) 漏光

将实材与虚材结合,材料可以很多样,木材、玻璃、、树木等均可。再结合多变的形式,利用材料的虚实大做文章,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光影效果。

(4) 透光

采用水体、透明玻璃等透明材料,产生一些活泼、明快、奇特的视觉景观。

(5) 反光

任何表面光滑的物质都可以用来反射景观,如水面、镜子、金属、磨光石材,运用得好,还可以创造引人深思的意境,如美国越战纪念园中的黑色纪念碑墙(图15)。但要注意如果选材不当或放置地点不对,会引起白天的光污染,如交通要道或紧邻居住区的大片玻璃幕墙反射日光对视线造成的阻隔,这时如果将清玻璃换成磨砂玻璃就可以减少很多刺眼的反射光。

(6) 折光

折光是光在不同密度的介质空间如玻璃砖、三棱镜、水体、空气中穿行所产生的奇特景象。

(7) 聚光

聚光即让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景观的主角。为了集中视线,那就必须对空间进行阻隔以形成暗的背景,或对一定构件进行组合。

(0)

相关推荐

  • 最忆是杭州:西湖一游

    <大别山神话题静逸别墅> 实业来兴航,最忆张静江. 西湖博览会,葛岭路张望. <大别山神话题断桥残雪> 未逢残雪日,漫步断桥时. 一步一脚印,天伦多乐意! <大别山神话题 ...

  •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杭州西湖十景/刘祖荣

    西湖之于杭州,诚如瑶池之于天宫.瑶池仙境,已无需凡人赘言. 我们只谈适合我们的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该十景是历代 ...

  • 绿维文旅:海岛开发中的亮点

    绿维文旅:海岛开发中的亮点

  • 绿维文旅:乡村振兴中就地城镇化的有效实践

    绿维文旅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传统的农村社区,不仅以农业产业为基础,还将产业集聚.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农业农村发展衔接起来,是现代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等 ...

  • 绿维文旅:旅游目的地运营中的杠杆运作

    针对旅游项目高投入与慢回报之间的矛盾,绿维文旅提出了旅游开发运营的"五重杠杆"运作理念,包括政策杠杆.规划杠杆.营销杠杆.土地杠杆和融资杠杆,合理运用杠杆模式,可以使旅游项目投资达 ...

  • 绿维文旅:光在城市广场与商业街夜景设计中的应用

    (1)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最能反映现代城市文明的开放空间.按城市广场的性质可分为:交通广场.市政广场和纪念广场.娱乐休闲广场和商业广 ...

  • 绿维文旅:人文景区的混合式管理模式和分级属地化管理体制

    绿维文旅:人文景区的"政府管理 + 企业经营"混合式管理模式 人文景区是依托历史古迹.古物等人文旅游资源而开发建设而成的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或承担一定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使命的景区, ...

  • 绿维文旅:乡村振兴幸福慢村研究

    希望在全国广泛推广幸福慢村的合作,促进乡村振兴投入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是幸福慢村打造建设的主要目的. (一)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产业发展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分裂" 政府主导的乡村振 ...

  • 绿维文旅:乡村振兴新阶段新思路——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党的十九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不发生规模性 ...

  • 绿维文旅:特色小镇的三级运营结构和五大运营收益

    特色小镇的三级运营结构 特色小镇的运营不管是政府主导还是企业主导,一定要基于市场化运作机制.我国 目前缺少专业化的特色小镇运营机构,都是通过政府下派的管委会来统一管理,如浙江 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 ...

  • 绿维文旅:自然景区的运营管理

    自然景区主要是指依托山.水.林.木等独特的自然环境及资源而开发成的景区,包括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等.其中,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科研保护区.国家公园 ( 即风景名胜区 ).管理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