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以深圳命名的蕨类植物

深圳,这座植物多样性丰富的花园城市

共有超过2100种野生维管植物生长于此

大部分我们了解

还有一些

我们正在慢慢发现

新物种

深圳假脉蕨Crepidomanes shenzhenense)是今年刚发表的蕨类植物新物种。最初,深圳的植物爱好者在我市北部的山地拍到了它的照片,仙湖植物园的科研人员经过研究,发现它是一个全新的蕨类植物物种,因为在深圳发现,目前也仅在深圳范围内有分布,故命名为深圳假脉蕨。它是第一个以深圳命名的蕨类植物,也是第7个以深圳命名的植物。(你还知道哪些以深圳命名的植物吗?欢迎文末留言。)

▲深圳假脉蕨于今年4月在国际主流植物学分类期刊《Phytotaxa》上正式发表

叶与茎

深圳假脉蕨是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植物,这个科的成员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的湿润雨林中。它们的叶片小且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犹如薄膜,故名膜蕨。由于叶片太薄,且缺少吸收水分的根,所以膜蕨科植物大多仅生活在潮湿且荫蔽的环境中。深圳山地中的沟谷雨林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生长着数种膜蕨科植物,深圳假脉蕨也生长在这里。

在沟谷雨林下的溪流和瀑布边,深圳假脉蕨利用它细长且平卧的茎牢牢地附着在岩石上,这样的茎与其它植物的根外形很像,故称为根状茎。根状茎向周围分枝延伸,最后长成一片,布满整个岩石,这与爬山虎这样的藤蔓类植物生长方式类似。

▲深圳假脉蕨利用根状茎攀附在沟谷边的岩石上

深圳假脉蕨的叶片很小,最大的长度也仅有1.5厘米,叶片羽状分裂,像绿色半透明的小羽毛覆盖在岩石上。由于叶片太小,需要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它的更多特征。它的叶片中有多行斜向伸展的“叶脉”,这些“叶脉”并不与主脉相接,也不相互联结,所以它们没有疏导的功能。为了与真正的叶脉区分,这样的结构叫做假脉,它是大部分假脉蕨属(Crepidomanes)植物共同的特征。

▲深圳假脉蕨的叶间假脉

孢子囊群

在叶片的顶端,通常有杯状的孢子囊群。深圳假脉蕨的孢子囊群很有特点,孢子囊群的囊苞(围绕孢子囊群的结构)顶端并不平滑,而是呈撕裂状,有的甚至裂到了底部,透过这些裂缝隐约可以看到其中布满一粒粒棕褐色的孢子囊。撕裂的囊苞是它与其它假脉蕨属植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孢子囊群中的每个孢子囊中都有32粒淡绿色的孢子。

▲深圳假脉蕨撕裂状的囊苞

生长环境

深圳假脉蕨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溪流干涸或森林的郁密程度降低都会导致它的死亡,游人踩踏也是不可忽视的伤害因素。根据目前调查,深圳假脉蕨个体数量稀少,仅有大约350株。因此,经过综合评估个体数量和对环境要求等因素,已建议将其列为易危物种,这与丹顶鹤、扬子鳄和藏羚羊处于一个等级。幸运的是,目前该地点处于少干扰的状态,暂时无灭绝风险。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大植物类群,它既是最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
与深圳假脉蕨一样,它们需要依赖森林创造的环境繁衍生息,同时也是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其它植物共同构建了深圳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根据《深圳植物志》第一卷记载,深圳共有186种蕨类植物,加上近年陆续发现的新种和新纪录种,种类已接近200种,占深圳野生维管植物种类的近10%。
蕨类植物大小差异很大,既有深圳假脉蕨这样迷你的草本,也有桫椤这样的高大的乔木。它们的形态奇特美观,是体现热带、亚热带森林景观的代表植物,也是深圳园林绿化中营造南亚热带森林景观的主要植物类群。
仙湖植物园蕨类植物收集保育工作始于1988年,目前已收集来自来自全球热带、亚热带的蕨类植物1000余种,占全世界蕨类植物近10%,是我国大陆蕨类植物保存种类最多的机构。仙湖植物园蕨类保育中心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仙湖植物园集科学研究、自然教育和应用展示为一体的蕨类植物专类园,2020年10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蕨类种质资源库”。

▲仙湖植物园蕨类保育中心
无论是“第1个”还是“第7个”,
这都不会是最后一个
除了城市发展的奇迹
这座城市更有着无数生命的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