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苏苏州盘门
盘门位于姑苏区东大街49号,苏州城西南处,古运河之畔。为盘门三景(盘门-水陆城门、吴门桥、瑞光塔)之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为中国现存唯一的水陆并联城门,是苏州古城的标志之一.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之说
盘门城楼始建于春秋时期,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为吴国“阖闾大城”八门之一,至今已有2500余年。当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动工之初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聪”,盘门为八门之一。
盘门古称蟠门。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今名。古盘门由水陆两门、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垣组成,这是古代筑城史上的创举。
现存的盘门与南宋《平江图》碑所绘,方位相符,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是苏州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
现存盘门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 年)在原址上重建,后张士诚增筑瓮城,明清时又数次修缮,仍具原有形制。
盘门陆城城门分内外二重,二门之间为平面略成方形的瓮城,内周长约177米,城墙高8.1米,下以条石为基,上砌城砖。瓮 城,瓮者,口小腹大,瓮城四周城墙陡峭。盘门陆城门两门非轴线同朝向,中间为边长约20米的方形空地,故称瓮城。
盘门内外两重门错置,盘门外门在瓮城东北方向,由三道纵联分节并列式石拱构成左右城墙亦花岗石砌筑,均为近代改建。
盘门内门偏于瓮城西南,以三道砖拱构成,其中第二道拱转换90度砌筑,第一、三两道各厚三层,采用二丁一顺砌法。门洞纵深13米,宽3.9米,第三道拱高5.45米。为增强稳固性,门外左右加筑梯形护身墙。第一道拱上开有"品"字形小"井",是对付敌方火攻的灌水口。此门年代较早。登城坡道在城墙北侧,可自东而西上至城台。
盘门现有城墙全长300多米,高5米多。从城垣北侧石板坡道登上城墙,可以看到整个陆门、水门套城的布置和结构全貌。城墙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闸口 、绞关石 、天井(防火用设施)均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