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都不能托大,运动也一样

“ 大脑是监管,身体四肢是运营,身体感受是绩效。”

在健康管理中,大脑是监管机构,身体参与运动是运营,身体感受健康状况是效益。身体运营,不能无视整体健康效益,不能挣脱大脑的监管指令。否则,运营(运动)中就会盲目托大,容易造成事故。

一、看到别人的良好表现谁都会向往

爱好运动的人,都有追求竞技的心。

看到周围的人、社交圈子里的人,有亮眼的表现,难免会“见贤思齐”,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大神一样的存在。于是,堆跑量,拼速度,刷pb,强度上等级。

这种情况尤其发生在刚刚产生运动兴趣,一股子热情正在胸膛中熊熊燃烧的热血好男(女)儿的身上。有时候会以他人的表现作为自己的标杆,予以效仿。

效仿大神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无可厚非。但是我觉得效仿大神要动态地了解大神的训练,不能静态地单纯模仿。

大神训练都有自己的计划,在不同的训练课里,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大神们的表现不是一天比一天快这样简单。譬如,大神在一个时间里练耐力,就像现在这个季节,是练耐力的好时机。可能表现得都是慢而低强度长时间。如果光从速度上看,普通跑者可能稍稍用力,是可以在速度上跟上大神的。但是同样的速度,可能对一般人来说强度很大,而大神在这个速度和强度下,可以弄个3小时。这个时候,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乳酸阈值跑,大神是轻松跑。

光从速度看,以为赶上了大神而沾沾自喜,如果还想以同样快的速度去维持大神一样的运动时间,就会发生危险。

所以,景仰大神,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但是假如体能和跑力落后太多,因此不能托大。更不能以“我今天跑得跟某大神一样快”而自喜。

二、不能跟自己托大

大脑是监管,身体四肢是运营,身体感受是绩效。

一旦身体感受有不妥,会马上上报给监管机构,监管机构会发出要求运营机构整顿的信号。也就是说,一旦感到运动所带来的健康状况有异样,就会要求身体停止运动,停业整顿,对照落实。

但是,热情澎拜的人们,有时候会罔顾考核和监管,过分相信身体的运营,导致健康上的隐患。例如:

1、身体发生了除乳酸酸痛外的其他疼痛,无论怀疑是肌肉疼痛(不是酸痛),关节疼痛,不能简单地以“我还能撑得住”。“撑得住”说明已经在运营的边缘了,要出规定的圈了。尽管很多时候,“撑”真的也能撑过去,但是,多次的撑过去,在经验和认知上的积累,会导致对风险的态度逐渐漠视,最后在大风险来临的时候,倒下得更惨。

2、休息不好的时候进行大强度刺激。

《睡眠与运动

上面这篇文章专题说的休息与运动的关系。休息不好----尤其是睡眠不好,不仅会影响激素合成和释放,阻碍运动后身体的重组,抵消上一次运动的大部分成效,而且也会导致身体的能量耗尽,精神不集中,心脏脆弱等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是轻度的运动作为对身体状态的调节,可能还风险不大,如果进行大强度刺激,以期“将不痛快的事情随汗流走”,那大概率会导致运动事故。别的不说,光是注意力不集中这一项,就足以导致这种状态下的强运动,所带来的崴脚等硬伤害事故增多。

我大学时有一个自己的案例。

某周五很困,下午无课,也无集训。午睡后,到下午3点多还感到睁不开眼,室友在近处说话,听起来都觉得很遥远。决定用大强度将身体激活。于是强行起床,到楼下操场参与围着打排球,程度比较激烈。打到5点多钟食堂开饭。虽然运动过程十分激烈,但在打饭、吃饭、洗澡(水房凉水澡)这一系列动作过程中,依然是晕乎乎的。睡到第二天中午才醒,而且醒来,睡足了,感觉精神抖擞。

从这个事例,我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确实感到困,甚至都到了神智迷糊、对面听人说话都感觉遥远,那么一定要当即卧倒,大睡特睡。

好在那时候是年轻,如果搁在现在,不知道这种大强度的激活活动,带来的是激活还是激死,还真不好说呢!

3、运动能力是有周期性的。不管男人女人,都有生理上的周期性,体现为情绪和体力的波动,这个是科学。在体力比较差的时候,不适合安排大强度,甚至低强度也不能安排大运动量,不能托大。而在状态好的时候,可以把身体压榨得狠一些。

这大概也是我历来比较崇尚HIIT理论的缘故。纯属个人体会,阅读此文的朋友不必硬套。

4、量力而行。如开篇那个普通人与大神的例子,光从速度看,当日训练你跟大神的速度一样,但是这对你来说,已经在乳酸阈值跑了,在大神来说,还是低有氧跑。以汽车发动机来做个比方,虽然你和大神的车速都是90公里/小时,但大神这个速度只到发动机转速的1800转,你已经油门踩到接近底部,在3500转了。你这辆车拼死大概能开到120公里/小时,而大神踩到你的车一样的转速,可以到200公里/小时。这时候,一旦大神加速,你只能眼看着他绝尘而去,硬追,就只会把发动机烧掉。所以,运动中量力而行,是最重要的,也是本号极力鼓吹的“科学运动”的出发点。

三、科学设计计划

只有有了计划,才知道自己每天的目标,以及对照目标,对当日表现进行评估。

不要以为这是运动员的事情,一般健身者毋需这么复杂。那是不对的。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目的,举个通俗的例子,为了减肥吧。那么减肥总有个时间诉求(多久周期内),有个体重减轻的诉求(减重多少)。以此为基础,就有每日摄入的匡算(不说精确计算),以及大致对应的消耗。

很多减肥的朋友这样哭诉:我每天练得很辛苦,我也每天跑步了,我吃饭也很节制,但是我就是没有瘦,气死我了。

要是问ta一句:你每天的跑步跳绳训练有没有统计消耗了多少,每天吃的东西有没有记录,大概多少,两者有没有对比?一般都没有。

再深问一句,你每周的运动计划是不是一样的?大哑铃、小哑铃的训练是怎么安排的。

凡是说减肥没有效果的,大多答案都是“我就随便练的”。

我可能是受项目管理的思路影响太深了。习惯性一切事情都以项目管理的习惯来做。

个人觉得,最低限度,要有一个周计划。

1、明确规定训练日和休息日;

2、确定当周是力量为主还是有氧长时间为主;

3、当周的训练日里有多少时长可以运用,当日的科目以什么为主;

4、本周的训练目的是什么。

这已经算是粗得不能再粗的计划了。

在周的基础上,推广到月,到年。

也可以反过来,从年度减重目标开始,分解到月,到周。

四、有了计划有助于减少托大的概率

我们说了,托大就是罔顾身体感受地硬上。

罔顾身体警告硬上,是因为我们害怕一旦今天的训练停止,会有什么影响。

这种不确定一旦训练停止会缺少什么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计划,以至于我们没有办法判断本次停工,会带来什么影响。

一个好的例子:

我前段时间经常去的一个跑步社交圈里,一位相互经常点个赞的跑友,他就很令我佩服:一段时间里,他始终在跑615-630这样配速的10公里低强度有氧跑,周末有时候长一点。周围晒的、高赞的,都是速度快、强度大的帖子。而这位跑友有时候也会晒晒速度快时间短的帖子。说明他很有计划性,基本上不为周围大家的热追所影响。光以速度来论,这个成绩可能很普通。在追求快速为美的圈子里,一般人,往往在晒出这样的速度时,会有点似乎那么不好意思的附带说明。但这位跑友从来都是稳稳地晒着自己,有时候晒出令人惊艳的成绩时,也是一样的风格,没有什么多余的说明或者咋呼,从容淡定。看得出完全按照自己的计划和节奏在运作。

按照自己的计划在向目标迈进时,心中有数。能够在身体运营、身体感受、和大脑监管这三个方面达到良性的平衡,共同把身体搞得更健康。

越来越健康。

这不也正是我们普罗大众参与体育的本意吗?!

# 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引起了您的共鸣,请点个赞或者在下方留言,以便作者了解来访者的阅读爱好,使互动更加有针对性;

# 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对您有帮助,请转发给您所关爱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入健康生活的行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