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新社丨赵颖欣
今年2月,德衡律师集团推出了旗下第三家律所——北京因特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因特所”)。这是一家互联网概念律所,伴随全球疫后社会数字化转型应运而生。
新冠疫情突袭加速催化了我国律师业对线上协同的需求,对于“云端律所”的探索与建设也成为了行业课题。律所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满足新兴法律服务需求已成为数据化新时代的趋势。据了解,因特所全方位支持律师在家远程办公,包括并不限于远程立结案、文书下载盖章签字、视频会议交流,网上会见开庭、线上收费付酬等硬件齐备。
纵观行业,近年来主打“互联网”“数字化”“区块链”概念的律所如雨后春笋涌现,这既是数字经济时代大势所趋,亦是中国律师业应对内外变局、寻求自我转型突破的创新浪潮重要组成部分。
因特所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上都做了哪些尝试?数字化转型对于规模化律所以及律所规模化发展意味着什么?当前,中国律所的规模化红利已经充分释放,后起之秀必须变换赛道,在加速奔跑中我们看到一个新兴的行业生态已经形成。
在3月29日举行的北京因特律师事务所开业典礼暨规模律所数字化赋能转型研讨会上,德衡律师集团合伙人会议主席栾少湖律师讲述了德衡律师集团酝酿设立互联网律所的心路历程。早在2015年,德衡律师集团就正式启动了互联网律所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然而受制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年的探索没有取得成功,但为6年后因特所的诞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德衡律师集团知识管理总监李泳澜在会上谈到,集团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依托法律科技助力律所建设,2019年起,集团管委会将“平台数字化”纳入“海阔天空后五年的四化建设”重点工程。另外,集团全体合伙人更是自降薪酬筹措资金启动了信息化超级2020建设项目,并同国内外一流法律科技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伴随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取得巨大成功,筹建因特律所是推进集团信息化建设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6年后,因特所横空出世。律新社了解到,因特所是一家集数字智能、共享办公、全员事业合伙人等概念于一身的无边界律所,其承载的不仅仅是助力实现德衡律师集团业务学术化、市场全球化和主体多元化战略落地、转型发展之历史使命,更是行业“法律+科技”探索之路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被业界和媒体称为律界“新物种”。据介绍,因特所由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在站博士后、原美国司法部驻华法律专员栾姗会同三位中国律师肖云成、丁珊红、刘东亮创设,利用远程办公与多语化内网办公平台的优势,因特所致力于更多地集聚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法律人才和境外包括港澳台法律人才加盟德衡律师集团,而不论其是否具有“律师证”。鉴于因特所的发展定位,集团为因特律所量身定制了独立的内网办公系统,律师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完成立案结案、文书下载、签字盖章、提取酬金等事项,真正实现远程办公。同时,为契合因特律所无边界、国际化的理念,广泛招徕全球法律人才加盟,内网办公平台同时支持中、英、日、韩、俄、西等六种语言,并将根据未来发展情况不断扩充可支持的语言版本。对于德衡律师集团而言,信息化和国际化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始终是集团发展致胜的两大法宝。目前,集团年收费已突破12亿大关,执业律师人数超2000人。随着因特所开启引擎,德衡律师集团的规模化发展步伐无疑是踩上了“风火轮”。据《2020法律科技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律师事务所共从事了754项法律科技创新,较上一年增加了约500项。各大律所都在积极实现法律服务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支撑在泛法律时代下律师事务所组织架构和服务模式的转型。亦有不少律所积极购买法律科技产品,尝试构建数字化律所,但数字化落地、产生实效的过程却是缓慢且不确定的,后续技术迭代缺乏一定保障。在疫情的催化影响下,一些律所开始寻求通过与法律科技公司合作共建的方式加速了“云端律所”的探索与建设。2020年11月,华商林李黎(前海·广州)联营律师事务所与擎盾数据正式签署战略合作,两者将共同推进智慧数字化律所落地,探索法律人工智能助力律所一体化转型的新路径。(相关阅读:擎盾签约华商林李黎建智慧律所!法律科技公司正成为律所技术合伙人)在智慧数字化律所的构想中,产业链上游是互联网律所,通过与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合作,让律师不再传统地通过关系人脉去找案源;而数字化律所则身处产业链下游,通过法律人工智能技术减轻律师负担,让律师专注于法律专业。律所数字化改造不仅是要改造技术,还要改造业务流程、商业模式,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改造。擎盾数据董事长杜向阳告诉律新社,与传统的律所孵化法律科技或者购买外部法律科技产品的模式相比,这种科技公司和律所结合的模式具备两点优势,首先在生态的关系上就使得科技公司与律所的信任程度较高。本次与因特所同步登场的是德衡律师集团与北京律和同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律和”)携手共创的“因特法务云”。律新社了解到,“因特法务云”前端看似仅仅是一个以产品交易为导向的服务型站点,但后端底层操作系统在产品创新共建、业务资源扩容、无边界协同服务保障、整体支付体系、客户资源和业务资源全平台共建共享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助力专业团队进行客户挖掘和市场开拓。在律和创始人李华光看来,律所信息化解决的是律所内部管理问题,而数字化主要针对的是市场客户服务问题。数字化时代,符合市场客户需求的法律服务市场,一定要具备以客户为中心的能力体系,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的服务能力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全域数据收集、数据决策和数据产品能力,有自己的智慧大脑,和从管理型到对外服务型的驱动型IT技术支持。因此在因特所创立之初,德衡律师集团就充分考虑到律师的市场拓展问题,依托自身优质专业团队和强大服务能力与律和建立起合作关系,以云端科技链接企业与律师,最终开源共创了“因特法务云”。“律和与因特所合作的不仅仅是一个可持续共进的开放型系统平台,更是一套体系化的数字化律所服务方法论。”李华光在会上指出,“因特法务云”犹如一个服务输出装置和能力转换插头,律所可以把自身服务能力灵活链接或嵌入在客户业务应用场景内,精准获客甚至可能帮客户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专业团队可以从客户的行业视角重构优化原有服务能力和服务产品,聚焦特定行业,精准深耕优质客户,持续提供伴随式服务……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题词“数字转型 势在必行”,为因特所开业典礼送上远程祝福。显然,数字化、智能化给未来法律服务市场带来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出现36次,“数字”出现17次,“智能”出现7次。“加快数字发展”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均拥有自己的独立篇章。“十四五”规划也对完善律师制度、加快发展法律服务业、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作了明确要求。截至2021年3月,我国律师队伍已经发展到52万多人,律师事务所3.4万家。律师人数规模急剧扩大,律所自身组织体系的短板与痛点显现;数字经济崛起,新兴客户群体的法律消费习惯趋于互联网化;替代性法律服务机构的崛起,不断挑战传统律所的客户基础与业务模式……种种情况都在倒逼律所启动数字化转型。瀛和律师机构成员陕西瀛久律师事务所利用KinldeLaw系统完成链改并发行数字代币,实现了一体化建设、专业分工和办案流程标准化,成为了全球首家区块链律所。
浙江泰杭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互联网律所,从2013年系统研发到2019年APP3.0版本发布,泰杭所通过“e律师”集合了全国150家律所资源实现法律服务能力全覆盖。目前全国已有近3千家律所通过“e律师”实现了律所信息化建设,惠及5万名律师,覆盖31个省的主要城市。
“数字化管理将成为律所的核心竞争力,甚至直接影响财务表现。”泰杭所主任汪政律师在接受律新社采访时表示,当前数字化是律师行业发展的基础工程,通过数字化建设可以规范律师工作,推动律师服务客户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高办案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这就是数字化建设的意义。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律师行业作为传统行业应与时俱进。汪政律师提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实现律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围绕专业、人才、客户、管理四个维度搭建律所数字化管理模型,进而推动律师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顺势而为”是德衡律师集团发展史上的关键词之一,因特所的成立正是集团顺数字中国建设大势而做出的战略举措。在百舸争流的律所数字化浪潮之中,因特所将如何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速驰骋之道?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