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秋与刘谦初⑨——一个新生命出世的时候,总是敞开嗓门大喊大叫 2024-04-04 22:36:52 张文秋与刘谦初张步真9.一个新生命出世的时候,总是敞开嗓门大喊大叫出狱以后,新的山东省委负责人立即派人将张文秋送到上海,住进了董秋斯家里。在这里,张文秋受到了董秋斯夫妇的热情接待与照顾。几天以后,董秋斯又把张文秋到上海的消息告诉了张采真。张采真当天下午就来看她。他看了刘谦初的来信,又仔细询问了山东党组织被破坏的原因和经过,以及刘谦初和张文秋在狱中的斗争过程,他的心情也很沉重。说:“你好好地在这里休息,你们的情况我立即报告中央!”1930年的1月29日是除夕。大约就在年初一,张采真来到董秋斯家,一是来祝贺新年,二是转达中央对她的慰问。中央已经指示山东省委,要继续营救刘谦初,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决不放弃。对张文秋也作了安排,先不分配工作,安心休产假。中央已为她联系好了上海红十字医院,过了年初八就住进去。那里条件很好,也比较安全。听了张采真的一席话,张文秋只觉一股暖流在她周身洋溢,她感到无比幸福。此刻,党的温暖是这样的具体而实在!过了年初八,张采真一早就来到了亚尔培路。住院的一切手续都已办好。他叫来3辆黄包车,和董秋斯的夫人蔡咏裳一起,把张文秋送到红十字医院。1930年3月2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张文秋顺利地产下一个女娃娃。爸爸早已给她取了名字,叫思齐。张文秋第一次做母亲,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她想告诉女儿:爸爸在为你祝福,叔叔伯伯和阿姨也在为你祝福,你不会孤单……然而,一个新的生命出世的时候,总是一个劲地大喊大叫:“咕哇,咕哇,咕哇——”声音又脆又亮又悠长。年轻的母亲无法和女儿谈心。母亲的期望太早!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赞 (0) 相关推荐 揭秘:张文秋的特殊“婚史”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这样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结婚两次,生育3个女儿,其中两个女儿先后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是毛泽东的双重亲家:她服从党的安排,先后与革命同志扮为"夫妻",组建 ... 给董卿办生日会,发现结了婚的刘谦真的苍老了好多! 11月17日是央视主持人董卿的生日,<我要上春晚>栏目组给董卿办了个小型的生日会.李谷一.李思思和刘谦等人都在场送去了祝福,画面还蛮温馨哒. 话说从刘谦2009年初次上春晚搭档董卿以来,做 ... 她是伟人的“双亲家”,曾两次坐过大牢,其两任丈夫均惨遭杀害 她是伟人的"双亲家",曾两次坐过大牢,其两任丈夫均惨遭杀害,她的名字就叫张文秋. 张文秋,中国湖北京山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经历颇为传奇.其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 ... 张文秋与刘谦初⑧——一堵冰冷的铁栏栅,隔开了两个血肉之躯 张文秋与刘谦初 张步真 8.一堵冰冷的铁栏栅,隔开了两个血肉之躯 张文秋终于把半年刑期坐满.出狱的那天,她向典狱长提出,希望见丈夫一面.典狱长不同意.张文秋说:"我已经把你们的刑期坐满了 ... 张文秋的儿女故乡情 <文史月刊> 2007年04期 1984年1月张文秋回京山 张文秋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著名的巾帼豪杰.无论是在险象环生的白区工作,还是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武装斗争,她始终英勇奋斗,忠贞不渝,表现 ... 张文秋早年在京山生活、学习、战斗经历及行踪 张文秋早年在京山 生活.学习.战斗经历及行踪考 李飞熊 张文秋同志是京山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而参加革命的一位巾帼英雄,也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她出生在清末,童年在军阀 ... 京山一行五人在北京拜访张文秋老人 故乡情结 一九八七年金秋十月,申善贵同志做梦也未曾想到自己偶然会上首都北京,拜访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双儿女亲家一一张文秋老人,并在其家座谈.拉家常.用餐,且留下了珍贵永恒的留影,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此 ... 号称“独腿将军”,彭德怀手下猛将,为何张文秋选择与他结婚? 号称"独腿将军",彭德怀手下猛将,为何张文秋选择与他结婚?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下)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 陈仕文 四.张文秋在抗日战争时期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全国抗战.为了迎接新的斗争,9 月初 ...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上)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 陈仕文 张文秋,女,乳名张前珍,学名张国兰,湖北省京山县人.因其大女刘松林(思齐).二女邵华(少华) 先后与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岸英.次子岸青结为伉俪而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双重亲家. ... 张文秋简介 张文秋简介 陈仕文 张文秋,女,乳名张前珍,学名张国兰,曾用名李丽娟,张双喜.陈孟君.张一萍,羡飞等.1903年12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一个大户人家.少年时,曾在孙桥. ... 探访京山“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故居” 2015年6月14日,记者慕名来到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探访"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故居".一走进村口,就看见一块高大的石碑竖立在路旁格外显醒目,上面刻有"青树岭村&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