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第一碑丨唐楷书大家之营养,开启书法盛世之门
文/一者
在石碑上刻文纪事最早见于西汉末期,到东汉桓帝、灵帝时,建墓树碑蔚然成风。中国书法刻于石碑上(石刻书法发展史)可分三个阶段,汉碑、魏碑、唐碑。隋碑处在由魏碑体到唐碑体发展的过渡时期,楷书龙藏寺碑就正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代表之佳作,该碑被誉为“隋碑之冠”,亦被视为“隋朝第一碑”。该碑刻字体结构朴拙,方正有致,笔画仍保留有隶书笔意意,是隶楷过度的的珍品。
河北正定隆兴寺《龙藏寺碑》及碑体
《龙藏寺碑》,立于隋开皇六年(586)河北正定县寺内,记载了隆兴寺的始建,除了史料价值,其艺术价值就是隋代碑刻书法中的精品。此碑书体瘦劲宽博,方整有致,笔画挺劲有力,具有生涩古朴之美、古拙幽深之趣。唐初褚遂良的《孟法师碑》和《雁塔圣教序》,在书体结构和用笔上都有共同之处。该碑是南北朝至唐代的书法史上,《龙藏寺碑》的地位在于其承先启后,唐▪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评“字画遒劲,有欧、虞之体”
明▪赵岖《石墨镌华》亦谓
“碑书遒劲,亦是欧、虞发源”
可以这样认为,“隋代第一碑”成为唐代部分楷书大家之营养,开启大唐书法盛世。
《龙藏寺碑》清末拓本
通观此碑,书体宽博,运笔细挺,尽显平和之气象,中正君子之风。清▪王澍《虚舟题跋》称其书:
“无六朝简陋习气,盖天将开唐室文明之治,故其风气渐归于正”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颂曰:
“《藏龙寺》足继右军,皆于平正通达之中,迷离变化而不可思议……逊其淡远之神,而体势更纯一。”
《龙藏寺碑》原碑
《龙藏寺碑》承上而且启下,融合了北齐、北魏书体的遒劲、宽博书风,又有唐楷的方正,笔画精丽的特征,对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诸书家影响极大,开启初唐楷书门户。
此碑结体上以横向取势,因此显得宽博舒朗,风神潇洒。用笔方圆兼施,既有北碑的刚健,又有汉隶的圆润。
《龙藏寺碑》拓本
运笔大多方起方收,保留了北碑的切笔法,有的笔画向上略带挑势,带着隶书的影子这些都反映了此碑正处于隶书向楷书转化的过程中,楷书虽略具规模,但在当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正因如此,才产生了“迷离变化”的效果,形成了与北碑的朴茂雄强、汉隶的谨严秀丽不同的艺术风姿,达到了整体风格上的中和之美。
《龙藏寺碑》被王国维誉为
“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
作为隋碑第一,整碑气脉相通,风格统一。一改北碑线条平直、章法恣肆的状态而渐趋整齐有序,并出现了线条之间的粗细变化、节奏变化以及曲线的美感,是自由的书风走向谨严书风的桥梁。隋代时期的书法发展理清了书法用笔与结体之理,唐代让楷书走向高峰,并盛行于世。可见,隋代虽然存世的书法作品并非海量,但其桥梁作用无可比拟。
《龙藏寺碑》中和为美,风格特征不很强烈,初学者不易临习。因此学此碑不许有隶书、魏晋楷书基础,否则短时间很难出效果,要以平静闲和的心态去临写。隋代书风,直接受魏晋名士性情旷达、风神消散,解衣盘礴的潇洒性情影响,所以,临习该碑还应多读一些反映魏晋人思想境界的书籍,心灵上与古人达到契合,追求气韵风神为上。
观整碑气脉相通,风格统一。
线条之间有了粗细变化、节奏变化以及曲线的美感。
▼
▲
点击图片看链接文章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