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密码|色脉(上)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三、色脉

《少阴心火——中医五脏心象想象》.丙烯.本然绘“色脉”在《内经》里的陈述,照岐伯的说法是最重要的。《素问.移精变气论篇》里,岐伯丝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他说:“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又在其后再次强调说:“夫色脉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这里反复提到了色脉是有着圣王之术的地位的。我们这里不仅要讨论色脉的具体操作,还将讨论因何具有这样的位置,以及讨论色脉背后有着怎样的理论价值。他为《内经》的说理提供了什么。同篇中,岐伯称:“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以下接“夫色脉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前已引述,不再重复。其后文随之简述上古、中古医病之法,而重在批评暮世的做法,即当时医家的问题(岂不也是今日的问题?),说:“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随之,黄帝再次询问: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再次将色脉之术目为治疗的准则。并建议暮世的医者应当抛弃自身的故见,而追随真人之道。[i]这里色脉是真人要道,地位无以复加。通合来看,地位尊崇的色脉之术,是要将色的变化与四时之脉相互配合的,这其间联通着四时八风的观念,以及运用了五行的规律。我们先来说“四时之脉”。今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一段文字,可以目为诊法大纲:“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之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善诊者的第一步,就是察色按脉,而察色按脉的关节点在于能别阴阳。类似的纲要还出现在《五脏生成篇》中,也是以歌诀的文体出现的,“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夫脉之小大滑涩,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ii]这段关于诊法的文字则完全可以与上段文字相互参照。“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同样色脉之术是至为重要的。所谓五决,是五脏脉,而合以四时五行,遂可建母。《脉要精微论篇》中就此论述如下:帝曰: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地运转大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阴阳有时,与脉微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生死。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人体脉气与天地阴阳二气相感应上下,故此能合四时五行,色合五行,脉合阴阳,是互文句法,就是色脉合阴阳五行。这里的阴阳就是指天地阴阳二气,交相变化而成四时,阴阳二气上下,脉气随之而动。假如相互协调那么就是相期,假如不符合,就是相失。那么就是病态。《五脏别论篇》有一句说到,“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王冰的注释是,“下,谓目下所可可否。”杨上善《太素》本句为:“必察其上下”,《太素》是。此处的上下,即阴阳二气之上下。察其上下,适其脉,即上文所说的诊法之得一。四时脉相应该是怎样的呢?《脉要精微论篇》后续道: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因此脉象也应顺从四时,而各有表现。《玉机真脏脉论篇》中黄帝与岐伯问难详细描述了四季脉相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岐伯认为春天是肝脉所主的季节,脉象与万物生发之气相应,是软弱、轻虚而且光滑的。脉在寸口是端直而长的,就如琴弦一样。《平人气象论篇》中也说肝脉,“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杆末梢,曰肝平。”象用手举一个长长的杆子,杆子的末梢轻轻地摆动,这就是软弱招招。帝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对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夏季阳气旺盛,万物随之茂盛,夏季的脉是心所主,脉象与之相应,表现出来盛去衰的状态,如同一个钩子。后背弯长而前端突然下钩,《平人气象论篇》的比喻为用手触碰珠子是,“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轩,曰心平。”琅轩是古代的神树名,其果实如同珍珠,也有说,琅轩就是类似珍珠的玉石。总之是容易触碰到的,如同摸在一连串的珠子上,光滑有力,而又圆润。是所谓应夏之气,泛泛乎有余而且在肤。帝曰: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脉也,西方金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秋季是万物收成的季节,气机开始下降,脉象的表现是浮在上面却指下是轻虚的感觉,也就是无力的样子。这是与春季的脉类似但不同的,春季的脉也是轻的,但却有力,《平人气象论篇》的描述是,“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榆荚是榆树的翅果,北方叫榆钱,是因为它是一串一串的生在在枝头,很像串起来的铜钱。轻薄的一片,中心隆起藏着种子,很柔软,很薄。厌厌聂聂的厌厌是丰满的意思,而聂聂则是软弱的意思,合起来,即显得很饱满,却是软的。就是来急去散的意思,按上去似乎很急滑,但是一按就散了,很软弱。帝曰: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抟,故曰营。冬天,阳气下沉而藏,阴气上升,万物在这个季节都进入收藏的状态,此时以肾气为主,脉象首先是沉的,即轻取是摸不到的,而要用力深按才能摸到,而脉气是紧缩在一起的,叫做抟,抟是气聚的意思。《平人气象论篇》说,“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将它也比喻作钩子,但这个钩子和夏天的钩子不同,是深按才能摸到的,而且喘喘累累,累累是连续滚动的意思,但加上喘喘就显得微弱了,喘有跟续不及的意味。沉脉总体上是一种微弱的脉象,与夏季的琅轩显然不同。这篇文字中没有将脾脏并入四时,说到原因时,岐伯的回答是,“脾脉者土也,孤脏以溉四傍者也,”这里是说,脾脏是不与四时相配的,在五行上,他居于中央,因此是孤脏,但却运化精微,灌溉其他四脏。那么在脉象上,它在有病的时候才会出现,没有病的时候是不出现的。原文是,“善者不可见,恶者可见。”以四季平均分配给四脏,分别对应五行的木、火、金、水,而将脾脏作为中央土,这是本篇(指《玉机真脏论篇》)论及五脏脉时的表达。感知天地四季变化,而比对指下的脉象,“持脉有道,虚静为保”[iii]的医者,从脉象与四季气机的变化之中审察着人体内在的生机[iv],与四时一致的脉象,即不病,而过和不及的脉象则为病。或虚或实,或与之相反,是所谓脉有逆从四时。逆四时则脉象改变,“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平人气象论篇》)春夏阳气盛,脉应大反瘦,秋冬阳气收藏,脉应沉,而反浮大,这样逆四时的脉象,自然是不好的。《宣明五气篇》是所谓无头无尾,无问无答,专以综述为特征的文字,其中归纳“五脏应象”为“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为五脏之脉。”为方便比对五脏四时脉之诸平人脉象描述,今以图表附列其下:《脉要精微论篇》《玉机真脏脉论篇》《宣明五气论篇》春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脉如弦。……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肝脉弦。夏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夏脉如钩。……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心脉钩。长夏脾脉者,……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脾脉代。秋秋日下肤,蛰虫将去。秋脉如浮。……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肺脉毛。冬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冬脉如营。……故其气来,沉以抟,故曰营肾脉石。[i]《汉志》中提及编撰方技类书籍的初衷时说: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亦分为太古、中世及今世,而指称“今其技术晻昧”。《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则内经之所言道,生于真人,故为真人之道。[ii]《素问.五脏生成篇》:“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䐜胀,支膈 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澜语:这段文字中,“所谓五决”,至“过在手巨阳、少阴”,是对五决的解释,其中称太阳,为巨阳,其词较古。但所秉承的脉法,是所谓诊上下之脉的脉法,如上虚下实,下实上虚,下厥上冒,皆非经文后所说的小大滑涩浮沉之脉法,故为旧时旁注,后人不察或岁月流转,传抄之时混入经文。拿掉,则上下文气相通。是所谓旧时医经纲要的文字。想来最早的经书,当以类似这样的歌诀式的文字为主的,而因为禁书,不便直接拿出来,只好论其书,作为讨论的文字以加印证,这正是《汉志》所说的“故论其书”的做法。[iii]出自《素问.脉要精微论篇》[iv]《素问.玉机真脏论篇》:帝瞿然而起,再拜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读之,名曰《玉机》。又《素问.玉版论要篇》:《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杨上善《太素》作“合生机”。生机为是。本文前坑:内经文本|甲、雷公的学习内经文本|从讽诵到开口传内经文本|乙、雷公之学内经文本|丙、雷公的使命内经文本|丙、雷公的使命二内经文本|医道论篇内经文本|玉版与竹帛内经文本|丁、雷公受解内经文本|戊、形法——《上经》复原一内经文本|戊三,人有阴阳内经文本|己、针经——黄帝的绝学内经文本|己、九针之学2内经文本|己、九针形名内经文本|己、官针内经文本|九针体系: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内经文本|九针体系: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内经文本|九针体系:凡刺有五,以应五脏内经文本|九针体系: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内经文本|九针体系:凡刺之道,毕于终始内经文本|九针体系:凡刺之属,三刺至谷气内经文本|九针体系:虚实之要,九针最妙内经文本|九针复原内经文本|作为标本的九针体系内经文本|营卫之行内经文本|营卫生会内经文本|卫气之行内经文本|伯高的卫气之行内经文本|气道黄帝密码|有过之脉黄帝密码|胃气与真藏脉

芃澜

钟意作者阅读 332文章已于2021/06/05修改分享收藏赞4在看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耕铭医轩|恢复一个灵魂比失去一个王国更要紧耕铭医轩|恢复一个灵魂比失去一个王国更要紧...赞 18耕铭医轩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耕铭医轩|“风湿相抟”不简单,处处疑难面面观耕铭医轩|“风湿相抟”不简单,处处疑难面面观...赞 17耕铭医轩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经方治疗高血压经验经方治疗高血压经验...阅读 729药症与经方不喜欢不看的原因确定内容质量低不看此公众号写下你的留言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28: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

    自我康疗28: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 <黄帝内经>指出:"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这里大意是说, ...

  • 黄帝密码24|脉法

    第六章 守数精明 芃澜:以扁鹊为名的秦越人,究竟与历史中的扁鹊有着怎样的不同,他又为中医学的发展贡献了什么呢? 脉法 □芃澜 中庶子有些不屑. 这不仅在于他是虢太子的老师,也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quo ...

  • 黄帝密码|有过之脉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脉的想象>.丙烯.本然绘脉在<内经>中一开始,是表示人体体表可以触及的动脉以及其所代表的疾病信息的.使用脉法决死生,<史记>里说是始于扁鹊, ...

  • 黄帝密码|胃气与真藏脉

    <厥阴风木--中医肝象的想象>.丙烯.本然绘 2.胃气与真藏脉 在<内经>理论体系中有个很明显的事情,那就是现代医学目脉搏与心跳的关系,是很清楚的.而且人心跳的存在,无论如何都 ...

  • 黄帝密码|察明堂色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察面色. 我们前面讲了目色,引述<脉经>中与目色比较的正是面色.面色的重视,却是<灵枢经>在刺法中最先提到的.<灵枢.五阅五始>篇开篇即是 ...

  • 黄帝密码|​察遍身色

    察遍身色. <出窍系列1>.水墨.本然绘 <灵枢.问病及尺>中说: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无视色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 ...

  • 17.中医诊断法纲——色脉合参(上)

    --<脉要精微论> 上一篇谈及到了色脉合参之色以应日,脉以应月.今天继续深入地讨论一下色脉合参的法纲. 必须要指出的是文中关于色诊纲领性句子: 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 ...

  • 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下半句更为经典,道尽人性

    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这句话,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适应的,也在告诉我们要修身养性,不能过度放任自己的私欲.纵欲的后果,恶果自食.所以说作为一个人正常人一定要把持自己,不可放弃 ...

  • 民间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十人九不知

    佛语有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句佛语,它的意思就是说世间万物内在的属性都是空无所有的,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错把这句话当做是佛门众人不近女色的凭证.自古以来"色"这个字 ...

  • 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一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

    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一句才是重点!可惜十人九不知.中国的文化一直讲究的是对称美,比如对联.灯笼什么的,都是成双成对,还有中国的诗词也是讲究上下押韵,读起来才好听,像大家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