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观点】| 三耳秀才作品:粗一点,俗一些,这都不叫事儿!
粗一点,俗一些,这都不叫事儿!
——如何看待当前语言中的“混沌”气象
三耳秀才
那天,站在讲台上,我充当专家给家长们传经送宝,互动时,我给家长们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半大不小的孩子,一天,实然说起了脏话,比如“他妈的”,你怎么办?家长们问傻了似的,不吱声,我缓缓说道:就、当、没、听、见。因为,在某个年龄段,孩子开始接触并学嘴、说起脏话是必然。如果你反应过度,反而会加强脏话的诱惑力。
说了“就当没听见”,再来议当前语言,特别是网络流行语言的“混沌”气象(有人用“泥沙俱下”或杂象来表达,明显是暗存偏见,有罪推定)。我的观点是:这当然是个事,但是,我们的态度可以是,云淡风轻地说道:这都不叫事儿。
新生事物,人们总是欢迎的。“你想多了”、“有钱就是任性”、“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网络语言也一样,以其鲜明、活泼的形象,走心穿越,大行其道。——这是我们时代生活充满朝气的反映,也是语言充满活力的体现。这些,大家都知道,都同意或默认。问题在于,在语言鲜活显现的同时,也存在着粗鄙化、低俗化和庸俗化。对低俗、庸俗,怎么办?
举个具体的例子吧,比如□□□(此外省略两个字或N个字),很难听,很不文明。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大张旗鼓地反对□□□,那不是增加他的传播能量了吗?
语言,可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有时像个小孩,你越把他当回事,他还越来劲、越闹腾。更理性、更有效的方法是,顺其自然,“让子弹飞一会儿”,怕什么,如果他只是凭一股新鲜劲,“duang”的一下,并没有内在的、持久的生命活力,终不过是强弩之末,终究会没入历史尘埃。
再往前说,如果他没有没入历史尘埃呢?这样问,问得有水平。语言现象中,还真有这样的例子。说个英语单词吧——fuck。这个词当初在公共场所可是难以出口的,可是现在,经过时间的淘洗,在英语表达中,常见他发挥加强句子语气的作用。虽然现在他仍难登大雅之堂,但也算“漂洗”干净!对应中文,“操”这个字,也有类似的“净化”过程。嘿嘿!时下的“然而卵”“日了狗”,似乎也有那么点意思。
那么,这样说来,教育部门就不应该出台政策进行规范引导吗?
非也!教育部门当然应该行使他们的职权。理所当然,他们要站在语言保守派的立场上。只是,我想提示的是,语言是一个活的主体,他的演变,自有其演变的规律。所谓规律,高中政治老师早就教给我们了,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换言之,就是你可以不喜欢,可以不提倡,但是,要来的,能留下来的,终究禁止不了。——当然,没有生命力的,一禁,就是个死。所以,我认为,规范语言,收编新词,就得遵循客观规律,依从约定俗成的民意,拖着拖着慢慢办(注:不是拖着不办)。为什么得“拖着办”?因为,流行语得过约定俗成这道关。过这道关,就得耗时间。等一个新词,在相当范围内被大家接受了相当一段时间,才有可能列入“法典”的。
很久很久以前,武则天坐龙庭,曾经制造了大量新词儿,比如曌,比如比曌更怪的□□□(此外省略若干字),但是,今天留传下来大家还在用的,有几个?!——说到底,权力、人力打不过时间;说到底,语言是一个有自己主见、有自己意志的生命体。
走的终究会走掉,留的终究会留下来。所以,对语言中临时出现的一些“不爽”“虐心”,“我们”——作为普通的语言使用者,完全可以“直接忽视”,“就当没听见”!新语起,“四海翻腾”很“折腾”,语言越“混沌”,越健康越显生机。所以,粗一点,俗一点,这都不叫事儿!
自己是锤子,到处找钉子,自己是钉子,到处找板子。可别这样瞎忙了,亲,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吧,参与流行享受流行甚至制造流行。——站在风口上,猪(二师兄)也会飞起来的!
2015年11月10日晚草于江南一品五更涵
本栏目编辑:马枚素
作者简介: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中国节气+”概念倡导者,“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作者。河南新县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评协会员,浙江省民协会员。
“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之一《跟着太阳走一年》入选2013年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主办的“'书香未来’——为少年儿童推荐一本好书活动”100本(套)。2017年,入选浙版好书年度榜TOP30。2018年3月,荣获浙江优秀科普作品金奖。
“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主打书《中国年轮》,由宁波出版社2018年出版,2018年7月参加香港书展并举办节气文化讲座,浙江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荣获2018-2019年宁波市文艺奖。
光凭三耳识天机,智托一生不秀才。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秀才有三耳,意味着,多一只耳朵去倾听——孩子成长的声音,大地律动的声音,还有自己心跳的声音。
以自身在投资领域的成长经历来告诉读者,自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就能逃脱长期当“韭菜”的命运,这样的角度也符合他一贯“人生导师”的人设,也能混淆一部分视听,绕过他自己是否有“割韭菜”意图的争论,让自己的形象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