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必读 |2021高考化学考前叮咛

2021年高考即将来临,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复习和多次综合考试,已经掌握了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并熟悉了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的题型。但也暴露出了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论述不全面)、书写不够规范、利用时间不够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是考生在临场答卷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考前加以考虑、注意,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1.应试中的争分策略

现在给自已制订高考应试的目标:容易题得全分,中档题少失分,较难题能争分。要特别重视Ⅰ卷,保证拿足基本分。考试中做选择题时不要太匆忙,一道6分的选择题是值得花时间的。与其在大题的偏难小题上争1分,不如确保相对容易的选择题少失6分。该得的分一定要得到,不该失的分1分都不能失。

2.关注题型有的放矢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考点典型。如物质微观(常见微粒、化学键等)结构的表示及其含义,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反应类型、反应快慢与限度),反应过程的表示(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及其能量变化,常见分散系等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Na、Al、Mg、Fe、Cu,Si等单质及其化合物,铵盐、钙盐、硫的化合物等最常见无机物及有机物类别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萃取、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等化学实验基础内容。
化学实验题,它的立意可以是某有机化合物的制取、某无机物的制取或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考察仪器的选择与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实验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方案分析。这类题以物质的制备、检验、性质验证为背景,考察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识别与选择、物质的分类与提纯为高考实验的主流,做好这类题不要过多的受命题背景的限制,明确反应原理,分析实验现象,清楚使用的仪器及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知道实验操作的方法及目的,完成产率、产量的计算。

元素化合物题目,从命题形式上看主要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几年常以化学工业流程题为命题形式,做好这类题要有拆分思想,将大题拆成小题;要有对比思维,将陌生试题与教材知识相对比,找到思维原型进行突破,解题时要紧扣元素所对应的单质以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等知识,应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从命题点来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图像分析、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判断、转化率的计算、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和应用、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原理综合题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为核心,结合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等知识综合进行考察。解题时应注意计算的准确性,语言的表述能力,提高阅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电化学的重点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以及有关电池、电解池方面的计算。
高考卷中对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题的考查不涉及元素推断、知识点考查较为固定、难点为晶体结构及晶胞计算。全国卷常考知识点有: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的书写、价电子排布、化学键类型、分子的空间构型、熔沸点比较,氢键、电负性、第一电离能的比较、典型晶体结构、晶胞的相关计算、晶格能的比较等。“物质结构与性质”考试内容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平行的知识点居多,而且知识点之间比较孤立,即知识零碎,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高考对有机化学的考查,不难发现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目的判断、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合成与推断等是近几年高考对该考点的主流考查题型,也是成熟题型,且已形成稳定的考查风格。单独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目的判断、反应类型的判断时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识记能力、辨析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
3.仔细审题避免答非所问
(1)审题时,要先“纵览”再“深挖”、先“泛读”再“精读”,即先粗略将题目浏览一遍,了解题目的概况。如涉及了哪部分化学知识,描述了什么现象和化学过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细读一遍,对题目文字、注解和图表的关键之处,要敏锐捕捉、细心领会,仔细品味,不但要从文字中获取解题信息,而且会从图、表中挖掘解题关键和线索,即要多角度,全方位,无遗漏地捕捉解题信息。
(2)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 “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
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
①“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②“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
③“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④“等体积”“等质量”等;⑤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
⑥“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⑦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要注意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⑧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3)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一定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或许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有些则是题目的“引子”,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简单类比,生搬硬套“想当然”,不注意两者在条件、情境等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化学的本质,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摒弃干扰,滤取有用信息。
(4)有的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表或注解、提示、“已知”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化学情境、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
4.理清思路规范答题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解题的落点是用简练的化学语言(专用语),完整、严谨、科学、规范、无歧义的将问题表述清楚,这往往是提高高考化学填空题成绩的有效途径。最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模仿历年高考化学题及其参考答案的表达方式、教材上的叙述以及化学教师规范的化学语言。同时,还应适当揣摩出题人的意图,顺着出题人的思路去分析和答题。
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要求,书写注意规范严谨:
①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
②填“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③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④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实验式)”还是“电子式”等;
⑤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配平、注明反应条件以及“→”、“=”、“”、“↑”、“↓”等,电解方程式别忘了写“电解”两字;
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书写时要注意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式都是离子反应方程式,注意电荷守恒……
⑦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物质状态(l、g、s)、 “+”“-”号、“kJ/mol”、系数与热量值的对应;
⑧注意是否要求写上所填数值的单位,必要时单位千万别漏掉;
⑨一些容易写错的化学名词或术语中的字:“羟、羧、醛、羰”、“脂”和“酯”[ 油脂、酯类(酯化反应)]、“氨”和“铵”[铵盐(氯化铵)、氨气]、“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埚、蒸发、分馏、过滤、戊、苯、蓝、褪、褐” 等。
5.注意细节减少失误
如果把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综试卷Ⅰ和Ⅱ中的化学试题做一个纵向对比,从中不难发现试题立意的角度每次都会有不小的变化,但本质上体现在命题中两条主线没有变化。这两条主线其一就是选择题主要考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其二就是非选择题主要考考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题设情境,利用题中给出条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题时,常常出现的失误有,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应该用“→”连接却用了“=”;没有写或写错反应条件、没有配平;看清让写有机物的官能团名称还是结构简式:主要官能团的名称(容易写错别字):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羟基、羧基、醛基、酯基、氯原子、溴原子、硝基等(注意苯环不属于官能团)。在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时,一些复杂的官能团最好展开写,避免原子连接错位。另外,书写苯环结构时()千万不要忘了环里的 “鸡蛋” !含有C=C和C≡C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要保留C=C和C≡C,不能简化掉!主要有机反应类型名称(容易写错别字):取代、加成、加聚、硝化、酯化、水解、消去、氧化、还原等。
写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注意,若无特别说明,一律用结构简式表示各有机物;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注意原子连接不要错位;千万要注意不要漏写反应物或生成物,特别是一些无机物,如酯化反应易漏水,还有醇的消去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银镜反应等;书写离子符号时注意不要写错或漏写离子的带电荷数;
答题时,千万注意不要忽略体积变化(加倍、减半等)对溶液中粒子的浓度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所填空白区域的大小与应填入内容之间的关系;注意角标的处理(如pH计算时的H2SO4、配平时的K2Cr2O7等) ;题目中所给或所求数据是物质的量(n)还是物质的量浓度(c)等;
在第二卷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作答,如选项为A、B、C、D(大写),就不要选成a、b、c、d(小写)形式,又如要填“是”或“否”,就不要写成其它的表达,即使意思一样,也是错误的。

答题时还应注意必须指代明确:如“除去Cl2中的HCl”不能说成“除杂”;“干燥Cl2”不能只答“干燥”;插入盛NaOH溶液的烧杯“吸收多余的Cl2,防止尾气污染”,不答成“尾气处理”,等等。

同学们,只要在考试中沉着、细致、严谨、规范的解答,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满意的成绩。祝同学们高考成功,金榜题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