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整理一则《淋巴腺结核》的医案
患者,芦某,22岁。
1998年5月初诊。
患淋巴腺结核,经用抗结核药无显效,项下肿核,1年前始如玉米粒大,逐渐增大如杏核大小,疼痛,坚硬,皮色无红赤,有低热,体温37.5---37.8 盗汗,形体消瘦,脉虚弱,舌淡红,经诊断右侧颌下淋巴腺结核。辩证为肝郁话火,气滞郁结,痰核。
运用瘰疬经验法加金银花30,青蒿20,
方剂如下
海藻30,夏枯草30,跑穿山甲15,皂角刺10,连翘20,
玄参15,香附15,青皮15,柴胡15,当归20,川穹15,
牡丹皮15,金银花30,青蒿20等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服药后肿块见消,体温略有下降,继续服药32剂,肿块全消,体温恢复正常,盗汗止。全身比较有力,食欲增,脉缓,从而痊愈。
桂林吴氏老中医按语
瘰疬者,乃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珠而名,有名疬子颈,老鼠疮,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核。其特征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两侧,病程进展缓慢。
初起时结核如豆,不红不痛,缓缓增大,蹿升多个,相互融合成串,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经久难愈,愈合后形成凹陷型瘢痕。
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津,形成痰核,或感受风火时毒,致气血拥堵,结于颈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