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与妨

孙老师要求写这两个字,估计是小朋友们分不开,也不知道是什么语境下分不清,就从古时候讲起吧。

防字从阝,曾经说过左阜右邑,阝在防里面是阜,是山的意思,山,有阻拦、防护的作用,古代汉语中,一般用于堤防,是一种水利工程,用于拦挡水的去路,提高水位的工程。与堤坝有相似的功能,只是堤坝还有蓄水功能。

防这种拦挡水的去路的意思引申就有了防护、防范、防守的意思,那么边防、关防中的遏制、遮拦义就很明显了。

防字只要一出现,我马上能够想起的最精彩的用法,就是《国语·邵公谏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yōng)其口,其与能几何(26)?"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周厉王,从这厮的谥号就能听出来,很讨厌!死了都在批评。说周厉王暴虐,国人都议论他,邵公跟他说,你收敛一点吧,老百姓受不了了,结果这货不停,不但不停,还让一个巫师来监视那些议论他的人,只要发现,就杀了,大家都不敢说了,但是在路上都会用眼神来说话——眼神能够杀死人,其实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周厉王一看,大家都不敢说话了,特别高兴地跟邵公说,你那个不灵,你看,我杀几个人,就好了,都没人乱讲了。

邵公就一顿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不是个办法,一旦哪天堤坝坏了,那洪水滔天的,根本受不了,所以,治理水你得疏通,治理百姓,你得让他自由言说,悠悠众口,哪里能够堵得上!你看早年间,你的先祖们听政,各种采风呢,听取民间的声音,双耳失聪的、双目失明的、做工的、普通百姓、各级官员,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意见都能说出来,搜集上来,再权衡斟酌,所以事情处理的就非常好——可不是嘛!华表,就是现在天安门前面那个汉白玉的华表,你以为那就是个摆设啊,那个东西原来叫诽谤木,是当年老百姓们有什么话就写在上面的,当然,也是路标,树立在路口,上面那个横的部分,是指方向的,下面的柱子,是用来发表意见的;立在路口,就是因为过往行人多,大家可以自由说。

反正,邵公又全说了一会儿,晓以大义,结果没用,还是不听,no zuo no die,国人嘴上不敢说了,三年以后,国人暴动,直接把这厮流放到彘这个地方去了——彘是个地名,估计这个地方野猪挺多,要不不会叫这么个名字。

总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暴政、苛捐杂税、还堵塞言路,就是死得快。

再说妨,妨碍、妨害、妨克、妨贤……总之,这个妨就不是个好字眼,从女的字,很复杂,有表示始祖姓的,婚姻家庭的、亲属称谓的、女子容貌的、还有一部分从女的字,表示品行不好,奸、嫉、妒、婪等,妨就是这类型的字,妨是害的意思也是碍的意思,妨害、妨碍经常连用。只是妨是无意的,只是客观上起了阻滞的作用,而害则是主观故意,程度比妨严重。

妨还有一种神秘色彩的用法,就是对人或物不利,比如民间会说,都是XXX妨的,就是说XXX对这件事或这个人不利,有妨主,妨家的说法。

名马的卢就被认为妨主,但是刘备骑着它飞跃檀溪,救了他一命。遂成为皇叔珍爱之宝马,后世辛弃疾曾作词:“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卢马也随着这些故事,诗词而成为名马。

从上述分析来看,防和妨,在意思上交叉的可能性很小,只是形体相近,读音相同,所以造成混淆。上次我们曾经说过,之所以会混淆,其实在于对个体的认识不明确,大概跟现在的识字教学,只注重字形字音的教学,忽略在语境中学习意义有关系吧。字音字形是表层教学,还需要把学生引导到意义的建构中去哟!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