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匠人,城市的记录者
第七期
时间的匠人,城市的记录者:汉堡清洁工与迈克·韦斯利
The Trashcam Project
他们用垃圾桶视野记录城市景观
“The Trashcam Project”,是德国汉堡的七位环卫工人(christoph blaschke, mirko derpmann, hans-peter strahl, rolandwilhelm, max soller, michael pfohlmann和werner bünnin)用由垃圾箱改装而成的针孔相机拍摄出的系列黑白影像。
他们在垃圾箱的一侧打孔,将光线引入暗箱,经过六分钟至一个小时的长时间曝光后,将汉堡的城市街头景观完美呈现在内置的IlfordMultigradethe相纸上。
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从理论上来讲,操作其实很简单。他们利用了古老而传统的针孔照相术。掌握针孔、不透光、和底片三个要素,他们在垃圾箱钻上小孔当作镜头,用大力胶或纸板遮蔽充当快门,再在垃圾箱中装上未曝光的感光纸,并确保垃圾箱完全不透光,就成了可以推着到处照相的Trashcam。
他们推着Trashcam在城市中到处拍来拍去,以汉堡市的建筑和城市风情为主题,完成了这组名为《Trashcam Project》的照片。
Werner Bünning使用的是一个1100公升容积的垃圾桶针孔相机,他正在拍摄自己的针孔照片。垃圾桶之所以被高高置起,当然是为了构图更理想了。
Hans-Peter Strahl在用自己的垃圾桶相机拍摄一所教堂,这是在清晨7点,他已经早起并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清洁工摄影师正在测光,以便推算出准确的曝光时间。
清洁工摄影师准备开始拍摄。
显影的过程。
7位清洁工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城市,垃圾桶、针孔摄影、清洁工、城市景观,都成为The Trashcam Project项目的标签,这些经历漫长曝光的影像承载了时间,城市的轨迹……另一位时间的记录者,德国摄影师迈克·韦斯利用长达3年的时间曝光,记录3年间世界两端的两座城市纽约和柏林的变化。
Michael Wesely
他用3年时间曝光,记录城市变迁
德国摄影师迈克·韦斯利制作的名为〝开放的快门〞专题,在2001年到2004 间在纽约以及柏林设置了固定的相机并以长达三年的曝光方式记录下这两个大城市的成长以及变动。当他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这将是一个超越马拉松式的拍照绘画过程,每一张照片所需要的曝光时间长达数年之久,已经超越了普通记录瞬间的 意义,它们记录了一座城的呼吸,光影的飞逝、城市的变迁,每一张照片仿佛活的记忆,静静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2001.8.9—2003.5.2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在2001年,受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Art in New York)之邀,韦斯利用他的独门绝活记录下博物馆的重建过程。当时他在四个不同的方位架起了8台照相机,拍下了现代艺术博物馆整个的拆建过程,这一拍就拍到了2004年——快门整整开了34个月之久!天空中的太阳轨迹让整幅照片蒙上了一层似油画般的,唯美的感觉。对我而言,亲眼看到太阳运动轨迹——或者准确说是地球以这样的方式绕着太阳运转,感觉非常的超现实主义。
1999.6.8——2000.12.6柏林的莱比锡广场
这幅照片拍摄于柏林的莱比锡广场,历时14个月——当时莱比锡广场和波茨坦广场一起构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型建筑工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通过这些照片你居然可以看到时间的消逝。建筑物最早建好的那部分也是曝光时间最长的部分,看上去颜色更深,也更清楚。而建筑物较新的部分看上去更像是鬼魅一般,十分飘渺。
1997.4.4—1999.6.4
他长时间的辛苦工作纯粹是出于对摄影的热爱。人们所称的“倒易律失效” (reciprocity failure,摄影专业用语)或者史瓦西效应导致人们不能直接提前预测出长时间曝光的极限值。所以迈克尔月复一月不断试验,以便确保底片不会过度曝光。他说,如果你打算曝光一年,那么你就要事先做6个月,3个月的曝光,等等。这样才能收集大量数据,为许多的细节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1997.4.5—1999.6.3
迈克尔起初用的是针孔照相机 (1988-1994),但是后来又改用大幅照相机(4x5英寸),因为大幅照相机派出的照片画面更细腻,细节更清楚。而这就是他所追求的——细节。技术挑战从来不是迈克尔的前进的动力。他的目标是要捕捉展示我们日常生活的信息:被遗忘的、被纪念的,变革和转换——这些是迈克尔作品的普遍主题。
2001.6.7—2004.6.7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001.8.9—2004.6.7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影艺家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