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和天下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一生关爱儿孙、照顾父亲,一辈子与人为善、勤俭持家。母亲共育有七个子女。在她那个年代,一旦孩子生病,加上缺医少药,很容易夭折,生存下来的就我们兄弟四人,我是长子。在我幼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非常能干。还记得40多年前,枞阳苗圃坐落在我家附近,需要大批劳力对树苗进行锄草和施肥,这属于季节性用工,工人每天能赚到五角钱。我的母亲通过培训后,学会了嫁接桃树,逐渐成了技术能手。桃树嫁接一般在盛夏进行,清晨4点母亲就起床了,赶在天气凉爽的早晨,来到苗圃桃树基地,点数嫁接,一个月下来能挣得十几元,贴补家用。母亲不辞辛苦,起早贪黑,和父亲一起挣钱养家糊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烧开水、烧饭菜的柴火,由生产队组织劳力上山砍柴,全靠肩挑背扛。当时我家有八口人之多,尽管生产队分配了一些干柴,还是不够用。母亲只好上山扒点落叶、拾点树枝来维持。每天清晨背起竹篮,上山劳作3个小时,待竹篮垒满后,从山顶往下扛,山高路陡,步履艰难。“上山容易下山难”,母亲肩挑柴火,走上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家。在家门口,看到远处母亲的身影时,我飞快地赶到母亲身旁,接下竹篮扛在自己肩上,篮子非常沉,这才知道母亲平时有多么辛苦!母亲天天如此,我扛一次又算得了什么,咬咬牙就进门了。母亲跟在后面,还一个劲地说:大儿子终于长大,可以为妈妈分担了!过去,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个体会:盛夏“双抢”,真是难熬极了——白天累得吃不下去饭,晚上热得睡不好觉,让人疲惫不堪。还记得那时,母亲清晨起床后,先烧好开水,冲一碗米粉糊凉着,但自己舍不得喝,心疼我,喊我起床喝下米糊,带我一起下田拔秧苗。秧苗好拔不好扎,扎的不好,挑到田里就是一盘散沙,否则就是秧把打不开。母亲手把手教我,反复练习后,我终于掌握了扎秧把的要领。第一次下田插秧时,分秧非常不熟练,插在田里粗细不均。那个年代,秧插不好,就要重新翻工,为了让我能挣到几分工,母亲耐心地亲手重插,我在一边观察学习,几次实践后,改进了不少。看着烈日下母亲佝偻的背影,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高中毕业后,我参军来到了部队,从小读书时一直在母亲身边长大,首次出远门,真是舍不得亲人们。每次有家书寄到部队,信上的内容都是报喜不报忧,只是千咛叮万嘱咐,鼓励我在部队好好干。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参军后不久,部队领导推荐送我上军校,我也先后入党提干。军校放暑假那年,我回到阔别三年的家乡,一眼见到母亲,她苍老了许多,鬓角攀雪,背影似乎弯得更厉害了。我一下子眼眶湿润,紧紧抱着她。得知我参军后首次回家探亲,附近的乡亲都来看我,家里涌进许多客人。母亲在厨房忙碌着,饭菜的热气中,她的身影似乎不知疲倦,张罗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我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妈妈的那道拿手绝活——汆肉,真是又嫩又鲜,几年没碰家乡味道的我,一口气吃了一大碗。1983年我和爱人结婚,此后女儿呱呱坠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要开始给她断奶了。我利用在家休假的机会,领着小宝宝来到乡下老家。孩子一直跟着她妈妈,突然离开、断奶,非常不适应,白天哭晚上闹。我的母亲作为奶奶,着急坏了,不知所措。既心疼儿子晚上不能好好休息,又见不得孙女日渐消瘦。我的母亲干脆夜里就坐在孙女的摇床边,摇累了打个盹,孩子醒了就继续摇,饿了及时喂。坚持一个多星期后,宝宝也渐渐适应了。当我和爱人带着宝宝返回县城时,老人依依不舍。尽管时间不长,但奶奶与孙子之间的感情很深,一直抱着走了很长一段路,才把孩子交给我们。宝宝跟奶奶挥着小手,老人眼含不舍的泪水,转身向家中走去。那远去的背影有幸福满足,也有几丝寂寥。母亲年事渐高,一些疾病也爬上身。2004年4月,母亲患上肌肉肿瘤,肿瘤由小变大,我带着母亲来到安庆市立医院,经医生检查,急需动手术。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紧张又害怕,她在回来的车上对我说:“从来就没住过医院,更不用说动什么手术了。做手术肯定需要花不少钱。反正这东西长在身上又不痛,开不开刀无所谓。”我赶紧给她做思想工作,在家人的劝说下,母亲回家短暂休整后,终于答应再次住进医院等待手术。母亲动手术那天,我代表家人在手术单上签名,手抖得厉害,心里一下子五味杂陈。当我带着母亲到了手术室门口,老人家也非常紧张。就在手术大门关上的那一瞬间,母亲的背影消失了,我的心紧缩了一下。母亲操劳了一辈子,如今生病动手术,真是让母亲受苦了。手术过程中,我独自坐在楼梯上,浮想联翩,心里不停祈祷上天,保佑她平安无事。漫长的两小时后,主治医生出来告诉我,手术很成功,肿瘤通过切片诊断,是良性的。我一下子如临大赦,心情轻松了许多。我把瘦小的母亲从推车抱到病床,突然感觉到她的体重很轻,背部驼得厉害。往事瞬间涌上心头,我难过到了极点。回忆起这些年,母亲为了下一代,付出了多少辛劳和汗水。如今母亲已到耄耋之年,儿孙满堂。虽然身体不如从前,但家务活还没停。每次回家看望二老时,母亲总希望我在身边多留一时,陪他们多聊一会。过去因工作繁忙,回家机会较少,只能逢年过节与老人团聚。现在我从领导岗位退居二线,可以常回家看看了,与母亲一起回忆我的幸福童年,分享这几十年生活的变迁——老家由过去的小平房变成了现在的楼房,电灯、手机、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也样样俱全。
的确,生活条件不断在改善,但母亲也老去了。因此,我分外珍惜每次回家的见面,凝视着母亲的背影,我总是想往心底再记得深一点。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