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国头颈影像大赛“影林争锋”海选系列(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一、影像表现
MRI:双侧腮腺见数个异常类椭圆形肿块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较大位于左侧,大小约3.1*2.6*2.8cm,边界清晰,增强后均匀强化,ADC值约 1-1.2 ,TIC 曲线呈平台型, MRS可见明显胆碱峰。双侧颈深上可见数个强化淋巴结影,较大位于左侧,约7*14mm。
二、基底细胞腺瘤
1)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腮腺良性上皮性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3%,一般见于60-70岁成人,男女比为1:2 。
2) 临床上,基底细胞腺瘤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边界清楚,多为实性,偶有囊性表现。
3)部位,多发生在大涎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占75%,颌下腺约5%。小涎腺罕见。偶有双侧腮腺发生的报道。
4)形态和边缘,圆形或类圆形,一般小于3cm,境界清晰。T2W可见边缘低信号包膜,增强后包膜明显强化。
5)信号,T1WI实质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相对腺体等或稍低信号,腮腺脂肪化)。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 (注射造影剂30s内即有强化)。
三、主要诊断点
1)腮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境界清楚,密度/ 信号较均匀,周围软组织无明显侵犯。MR上病变边缘可见低信号包膜。增强后均匀强化,包膜强化较明显。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见(男女比 1:2),偶可双侧多发者。
2)增强后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曲线可呈平台型或略有廓清/继续缓升,但不及腺淋巴瘤廓清明显。
3)T1WI 呈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功能成像ADC值稍高,一般略高于良恶性界值1.1。MRS偶可见Cho峰(不是很可靠)。
说明:本例为少见双侧多发病例,较难诊断,但仍显现出基底细胞腺瘤的一些特征影像表现。
四、主要鉴别诊断
1.可多发的腺源性肿瘤
(1)腺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与吸烟有关,可双侧腮腺多发,或单侧多发,好发于腮腺下极。易囊变坏死。ADC较低约0.7-0.9,TIC曲线呈速升明显廓清型。MRS一般无明显增高Cho峰。
(2)嗜酸细胞瘤:多表现为多结节、分叶状肿块,多见于中老年人。在MRI,信号强度在 T1WI及T2WI上均表现稍高或中等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
(3)淋巴上皮病肿块型:多有淋巴上皮病的基础,形态欠规则。
(4)多形性腺瘤:很少多发,边缘多分叶,完整或不完整包膜,信号因成分不同,多表现不均匀,增强后缓慢持续强化。ADC值多较高,1.3-1.4以上。
2.淋巴源性病变
(1)巨淋巴细胞增生症:可累及腮腺,多数T2W信号为稍高,信号与淋巴结相似。发生在头颈部的多伴有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后明显强化。ADC值较低,多小于1。
(2)淋巴瘤:腮腺内的淋巴瘤多为MALT,或少数结内型。ADC值更低,多在0.6以下。MRS可见明显增高Cho峰。广泛多发的多合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编辑:杨海、邬涌
审核:中国头颈医学影像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