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史上最清晰的太阳黑子图像
12月1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观测站最近发布了有史以来最清晰的太阳黑子图片,在红色和橙色的暖色调下,宛如橙子切开后的样子。世界最大的太阳望远镜——井上建太阳望远镜(DKIST)目前仍在建造中,它于2020年1月28日拍摄的这第一张太阳黑子照片,已经是人们能看到的最清晰的太阳黑子图像了。
在夏威夷,DKIST仍在图像处理完成的最后阶段,但它第一张太阳黑子的图像是我们早已看到过最详细的图像了。
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太阳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托马斯·里默勒说,"此次太阳黑子的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比之前高2.5倍,显示了太阳表面小至20公里(12英里)的磁性结构。"
太阳黑子是太阳磁场变得特别强的临时斑块,抑制了恒星正常的对流活动。由于炽热的等离子体被磁场线阻止从内部升起,太阳黑子比它周围的区域温度低三分之一左右,看起来更暗。
这些磁场线是另一种影响地球上我们的现象的原因。在它们纠缠、折断、再连接的过程中,它们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释放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为什么会有太阳黑子
太阳的黑子现象一直是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困扰,那么太阳黑子到底是什么呢?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一个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
太阳黑子,其实就是一种太阳活动现像。是太阳表面上的一种气体旋涡,温度非常高,一般在4000度左右。又由于它的温度要比太阳表面自身的温度要低些,低1500度左右,所以,它看上去亮度就没有太阳表面亮,像一个暗色的小黑点。这些黑点又是怎么来的呢?推测应该是太阳磁场的原因,具体的不知道。科学家认为,太阳黑子的形成,很大的可能是太阳强大的磁场引发了一个区域物质结构的改变,太阳里面的光热不能够正常的传到太阳表面,使得太阳表面温度不均,那些低温的小块,就是我们称为的太阳黑子。
其实太阳的黑子现在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比如当太阳上有大群黑子出现时,会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乱抖动,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平时很善于识别方向的信鸽会迷路;无线电通信也会受到阻碍,甚至会突然中断一段时间。这些反常现象将会对飞机、轮船和人造卫星的安全航行,还有电视传真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太阳黑子的爆炸还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的变化。
黑子现象的产生就是太阳高磁场变化引起对流从而导致太阳一部分表面温度降低的区域所形成虽然他们的温度依然有3000~4500k,但是与其他周围5780k的物质比较下他们清楚的显示为黑点因为黑体的热强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如果将黑子与周围的光球隔离开,黑子会比一个电弧还要闪耀,当他们表面在太阳表面移动时,会膨胀和收缩,直径可以达8万公里,所以在地球才可以不用望远镜也可以观察到,激烈的磁场活动显示,太阳黑子会导致次一级的活动,像是冕圈和再联结事件大多数的闪焰和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黑子很少单独行动,常是成群的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
日斑[sunspot] 即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一个发展完全的黑子由较暗的核(本影)和周围较亮的部分(半影)构成,中间凹陷大约500千米.黑子经常成对或成群出现,其中由两个主要的黑子组成的居多.位于西面的叫做“前导黑子”,位于东面的叫做“后随黑子”.一个小黑子大约有1000千米,而一个大黑子则可达20万千米。
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他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学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观测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记载的.《汉书·五行志》中对前28年出现的黑子记载则更为详尽。
1840年代德国的一位业余天文学家发现了太阳黑子10─11年的周期变化规律.通过长期的观测,人们还发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活动随时间变化的纬度分布也有规律性.一开始,几乎所有的黑子都分布在±30°的纬度内,太阳活动剧烈时,它往往出现在±15°处 ,并逐步向低纬度区移动 ,在±8°处消失.在上一个周期的黑子还没有完全消失时,下一个周期的黑子又出现在±30°纬度附近.如果以黑子的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出的黑子分布图很像蝴蝶,因而称作蝴蝶图或芒德图.许多专家对蝴蝶图的含义进行了研究,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结论.。
据了解,太阳每隔11年就会产生黑子--恒星表面的黑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而这个周期总让研究人员摸不着头脑。现在,来自华盛顿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即取决于等离子体的行为。
这项研究则是基于科学家们经过广泛研究得出的太阳模型展开。在这个模型中,恒星被一层薄薄的、流动等离子体覆盖,这些等离子体以不同的速度运动着、旋转着和扭转着并产生磁力。
这项研究的论文首席作者、华盛顿大学教授Thomas Jarboe指出:“每隔11年太阳就会长出一层直到它变得太大而无法维持稳定之后出现脱落。”
Jarboe称,人们曾认为太阳黑子来自太阳自身深处,它的力量将这些等离子体从表面喷射出去,然后留下了一种恒星疤痕。而现在这项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实际上就在太阳表面下面非常薄的等离子体层中产生。
天文学家认为,太阳黑子稀少走向极端,地球异常气候也跟着走向极端,有可能让冬天更加寒冷。
太阳黑子活动处于不活跃期时,太阳亮度降低和辐射能量减弱,使得地球上得到太阳的光和热也相应减少。
而就在几个月前,NASA太阳动力学观察卫星上的相机拍摄了一张太阳表面的照片。
照片上太阳是一个橙色大圆球,这正是太阳处于活动不活跃期的表现。
NASA拍摄,目前正处于不活跃期的太阳
根据NASA的推算,2019年或2020年将是这一太阳活动周期中极小期的低点。
学者们指出,很难确定现在太阳另一面是否有黑子,但根据以前拍摄的太阳另一面转向地球时的照片,当时并没有发现上面有任何黑子。
太阳目前的外观看起来非常完美,没有任何的“瑕疵”,和它17世纪之前展示给人们的外观几乎一样。
研究人员称,太阳黑子减少的速度快于预期,当前的太阳活动周期结束时间可能早于预期。
目前太阳已经进入太阳黑子数量逐渐减少的阶段。
由此,目前根据对太阳表面的观察可以发现,太阳活跃性的演变目前和它在过去周期之间的“表现”完全相符。
NASA表示,太阳活动极小期可能强化太空天气的效应,破坏通信和导航,甚至造成太空垃圾更靠近地球。
由于今年大多数时间中太阳表面没有出现太阳黑子活动,造成地球上层大气热能损失。
但研究也显示,地球上层大气的这些变化,不大可能对地球表面的天气造成重大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变化。
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一个周期约为11年。太阳目前处于不活跃期——太阳黑子减少就是一个证据。
当前的太阳活动极小期引起大气层发生巨变。
通常情况下,大气层温度在太阳活动极小期会下降,因为太阳的紫外线辐射会大幅减少。
那么太阳黑子的活跃程度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太阳会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时产生太阳风,从而对地球的空间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些的危害。
太阳风的增加,还可能改变地球上层大气的化学成分,可能引发更多闪电,有助于形成云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