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丨创业记(短篇小说)
创业记(短篇小说)
作者:酒仙
早晨十点来钟。
李老倌眼看着自己辛苦所养的土鸡,正满山坡间逃上逃下奔来跑去之时,不由激动得心花怒放满眼泪花。
“整整一万多只啊!”
李老倌不由在嘴里唸叨着,然后打起自己小算盘。参照这两天在县城了解的市场行情,这些土鸡每只2公斤大小,按每公斤60块最低卖价,一万只全卖出去,他下子就有了整整120万。除去一年多来各项成本开销,包括前年弄亏本的,自己起码有四十万纯收入。如今生意有多难做?多少老板钱没赚到反亏了血本,继而债台高筑妻离子散跑路躲债?如今这四十万,对那些能干的老板来说不算个什么,可对自己一土埋到头了的农民老倌来说,才短短两年时间下来,就小马拴在大树上一样赚了这么多钱,如今有几个能做到?李老倌想到这里,不由激动得两手发抖。
“客户都说好了?”
“都订好了,有两家大餐厅,还跟我签了长期供货合同,每星期一百只呢!”
“那这些鸡都有主主了?都卖出去了?”
“当然了,你老人家就等着数钱数到手抽筋吧!”
老伴便放下心来,忙挑起两桶饲料,笑眯乐呵喂鸡去了。
李老倌让她一个人去忙活,自己则累了一样蹲下身来,咕噜咕噜吸水烟筒。
太阳把整个山头照得一片金黄,那么的好看,让人心醉。
二
象许多贫困山区农民一样,李老倌自小生活在抚仙湖以西这片高山世界中,村民们祖祖辈辈都穷。
那年月,李老倌刚讨了媳妇成了家,并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娃娃,刚开始日子过得好不艰难。父母亲一生老实巴交,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儿女们养大成人,却没享几年清福就走了。而这一走,还给儿女们留下一笔安葬费,等他们去还。
所幸李老倌那时还年轻,他人又长得身高体壮,象头水牛一样,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与村里大多数人不同,李老倌不甘心当一辈子穷光蛋,当穷光蛋是男人的耻辱。男子汉苦不着钱,白夹一根大鸡巴!他常这样对人说。
接下来,他把农田活计和两个娃娃交给媳妇,便去建筑工地打工。那时候,李老倌媳妇还年轻漂亮,不怕被别的男人拐跑掉?人穷伤心了,他没管那么多。只要能苦着钱,李老倌再远的地方都愿去,再苦再累的活儿都愿干。
李老倌不仅能吃苦,时间长了,还有了点技术。老板便舍不得他走,叫他给自己管工地。李老倌一没后台二没朋友,包不到工程,当不成老板。可他认认真真给老板打工,人家赚多赚少他不管,他要的只是自己那份工钱。好多时候,老板亏了,他却不亏。如此一来,李老倌便也有了一份稳定收入,一家人也有了生活保障。全村还是土基瓦房的时候,他竟在一村穷光蛋的围观下,大大地盖起一幢红砖房,两个娃娃也顺利养大成人。
如今,李老倌老了,儿女都成家了,也该享清福了。
他却有心事,整天愁眉苦脸的。
碰巧,村里来了个张书记。
张书记年轻时大学毕业,先去党校当教师,后来又当上副校长,再后来又调去县委办工作。如今这年月,干部工作也难干,工作能力不强,办公室也不好坐,领导也不好当。年满五十之后,他便主动提出申请,下乡去干基层党建工作。
偏巧,这几年党中央对农村脱贫工作抓得紧,当书记得常驻村委会为村民办事,得随时迎接各级领导下来检查,不能天天待家里老婆儿女热炕头。张书记人长得瘦小,在农村人面前从不摆架子,跟谁都说得上话,大人娃娃都喜欢他。
闲时,李老倌常对他说,“书记,来我家喝酒!”
张书记也爽然答应说,“好啊,我回去拿瓶好酒就过来!”
书记一来,老哥俩就着一桌子农家菜,一边喝酒,一边吹散牛。山区农民卫生条件差,夏天苍蝇围着饭桌嗡嗡嗡跟人抢饭吃,娃娃们还喜欢用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从碗里抓菜吃。张书记也不当回事,饭菜照吃不误,小酒喝得吱溜溜响。
没多会儿,李老倌儿子却钻桌子底下又哭又闹耍酒疯,弄得一桌人饭也吃不下,酒更喝不下去。
“兄弟,你给大哥想个办法嘛?”
“你不会叫他去建筑工地,象你年轻时候一样去打工?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城里人都不愿去干这些工作。这些地方工钱都高,能吃苦耐劳的话,每月要挣一万多!”
“我这个小爹从小娇生惯养,是这陀料我还会求你?”
“那我想想办法!”
张书记下乡有几年了,对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很有研究,也有了许多想法和建议。比如说他刚来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农民很穷,却不会想办法去挣钱。他便带着一帮农民,不是去山箐沟中那些水多的地方去种疏菜,就是联系一些苗圃良种让村民去山头种果树。两三年下来,村民们发现,自张书记来了之后,一家辛是辛苦了点,但收入却增多了,好多人家开始盖新房。自此,村民们对张书记便很感激,都爱听他的话,他叫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天,张书记来家里说,“你来搞种养吧?”
李老倌一听便没劲了说,“搞种养是靠天吃饭,我们这一带山高缺水,屙泡屎都不会生蛆,你教我拿养老钱去打水漂玩?”
张书记却说,“你别急,过两天我带你去,看别人是怎么搞的?”
过了几天,张书记果真开着自己新买的小轿车,带李老倌来到乔县。
张书记之所以带他来这里,是他从朋友微信上看到一则采风活动,说的是一贫困山区小两口去山上养土鸡,几年下来居然赚了大钱。以后不仅买了高级轿车,更还在县城买了一栋五层楼的商铺做办公地点,公司年销售额最高时竟达到了二千万。接下来,不仅引起了当地各级领导们的注意,更还引起国内一些新闻媒体的关注,人也上了报纸和电视新闻。小两口也成了脱贫致富带头人,在当地如大明星一样……
张书记拨通手机,说明来意之后,小两口也想拓展自己的生意,把自己公司做大做强。她们当即同意外,还热情邀请他们去参观考察。
一去之后,小两口不仅向他们讲述自己公司的创办与发展经历,更还带他们去自己养殖场参观学习。肚子饿了,还将他们带进自己新开一家野味餐厅,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想喝什么招招手就有服务员送来。李老倌受宠若惊之下,也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李老倌给老板打工大半辈子,好多时候,他心里边也想当老板。当老板风险虽高,但挣钱多。给人打工,一辈子发不了财。如今这世道,谁都不憨不笨,谁不想发大财?回去之后,他先闷声不出气睡了几天,也手拄腮墩想了好几天,最后毅然宣布,“我也来搞一个!”
“你不会疯了吧?”老伴说,“万一亏本咋个整?”
“不会亏,我有把握!”
张书记也对他说,“大哥你要想好嘎!”
“我这几天都想好了!”李老倌意态决然地说。
张书记便郑重其事地说,“那我坚决支持,有困难来找我!”
几天后,李老倌果真动手干了起来。
三
在澂江大地,人居环境山多,平坝地区少。平坝地区水足地沃交通方便,当农民耪田种地辛苦一辈子,也大多家家盖起了小洋楼。背着旁人,银行里多少也有点养老钱。
可对永和一带乡村来说,尽管山多地多,老天爷雨水下不够,苦一年下来,一家老小吃饭都成问题。有小水窖又能怎样?靠几个大水缸接点雨水,够浇几亩地?当一辈子农民,靠天靠不住,靠人更是假事,难道就这样等着穷死?年轻人趁自己还身强力壮,去外出务工。外面这钱也不好挣,出门在外苦一年下来也没剩下多少钱。家中留下一帮老人和妇女,又要耕种又要照管儿童,生活异常艰苦。为此,村里贫困户还多。
艰苦的农业生活,使得人们脑筋都锈死了,两眼看着脚趾头走路。李老倌要办养鸡场,村里人听说后,一个二个惊得目瞪口呆。
“你给老板打工那么多年,比我们有钱。你现在钱多了没地方摆?万一搞亏了咋个整?”有村民劝他。
李老倌不理睬。
“我们这一代,现在岁数都不小了,把养老钱贴进去,万一搞亏了,自己动不了的时候怎么办?儿女都靠不住,你不想留条后路?”同龄人也劝他。
这话说到他疼处。对贫苦山村里的李老倌来说,自己大半生在外打工,粮食、蔬菜老婆种,猪、鸡、羊、鸭老婆养,每年油盐柴米开销也基本能做到自给自足,李老倌苦的钱大多存银行里。房子盖起来后,背着旁边人,他和老伴也还剩下点钱,不多不少刚好三十万。这点钱,对有钱人不算个什么,可对李老倌老俩口来说,农村人辛苦一辈子,晚年又没个退休工资,万一生病住院,得大笔花钱怎么办?这钱是救命钱,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的!
但他近几年来却活得苦闷,原因正出在他那独生儿子身上。李老倌这宝贝儿子,从小模样长得好,又听话,象他年轻时候一样。可有一样又赶不上父亲,那就是挣不着钱。钱挣不着让人发愁,找媳妇却不用愁,这方面不要人教,生来就会。去东莞打工,不长时间便在那里找了个外省女工,随后滴哩嘟噜生下两个儿子。
可接下来,小两口在外打工好几年下来,除去吃穿开销,却一分钱存款没有。媳妇一气之下跑回娘家,不跟他过了。两个娃娃送回来,每天要吃要喝要钱花。李老倌当爷爷的不管又不行,管多了自己也累不说,经济方面也开始紧张了起来。
老巴巴的李老倌,开始做起了发财梦。前几年,他先去村外公路边盖了两层红砖小楼,打算在后面围块大场子养猪。可那几年猪肉价格又上不去,这猪又能吃,饲料价钱又高,养殖户辛苦一年下来,除去各种开销,也仅得到一堆猪屎充当化肥拉去压田肥地而已。李老倌就不敢动手,继而想找别的门道。如今,扶贫书记带他去参观考察,眼睁睁看别人发了大财,他怎不心动?
接下来,李老倌说服老伴和儿子,先掏几万块买来桩木围栏,在房后荒山上围了块场地。
“李老倌是不是大脑有问题?人家把鸡养在厂房里,随时通风消毒搞卫生,象服伺祖老爹一样,都还把鸡养死掉。你把些小不零丁的鸡苗放荒山上,不被冻死冷死,也怕黄鼠狼拖完,饿老鹰刁光了。万一来个鸡瘟,你死定了!”村里人说。
李老倌却象被鬼迷住了一样,不予理会。
他把场地搞好之后,又兴冲冲跑去县城一家种鸡厂,一口气买了一万只鸡苗放进养殖场。至于如何喂养?他早观察好了,他房后荒山上有一小股山泉,那水就从未断过。尽管只有个镰刀把粗,大片浇地不够,给鸡饮水却还嫌多。至于饲料,县城有好几家老板做这方面生意,要多少送多少,等鸡养大卖掉才去结账。李老倌今年也才六十二岁,这年龄去挖地抬毛石干不动,挑几挑饲料去山上喂喂鸡还没问题!
李老倌没想到的是,他这一万鸡苗弄上山后,三个月不到,几乎死了个一干二净!
“我花了好几万,就这样打水漂了?!”李老倌望着一天天死去的鸡仔,不由哭出声来。
“叫你不要整,你偏要整?现在白苦一场,还花了那么多钱,你高兴了?”老伴整天埋怨说。
“我早就说,人这一辈子,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五十六十等死路!现在人都老了,还想干哪样大事?发哪样大财?”村里人也说。
李老倌如今已过六十,身体也变瘦削了,精力也没年轻时好了。听到这些闲言碎语,整天肚子疼一样佝缩着个身子,气得直哼哼。
四
李老倌万不得已,又请张书记开车把自己送到乔县。
李老倌养鸡不成,此来本想兴师问罪,把一肚子馊气发泄掉。可到那里之后,反倒说不出话来了。人家一养就成,为什么自己一养就失败了呢?应该多找找这方面原因为嘛!他这么样想,也就把自己所遇到的情况,向小两口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在乔县,小两口是野生养殖业成功人士。如今中国人都有钱了,生活上处处讲求个品质,都在翻新变样地改进自己的生活。人们先觉得饲料鸡不好吃,后来吃土鸡也吃腻了,要吃那种野生放养的土鸡。在此,将土鸡弄去荒山上放养,已有人干过,可最后都失败了。小两口与别人不同,做这事前,老公曾出学费去了趟广西,专门跟一养殖户学习了半年时间。一开始,他们也失败过。那是因为刚开始没经验,鸡苗选用的是本地品种。本地鸡苗体能差,一开始也是怎么也养不活。后来人家向他们推荐一种新西兰高山鸡,将种蛋孵化后,长到手巴掌来往大小才投放山野,这才一养就成。
小两口一番话,说得张老倌恍然大悟,后悔自己做事太冒失,事前也不认真向人家请教一下,结果亏了血本。
“大爹,你诚心要搞,我们向你提供鸡苗和养殖技术,养大以后不好销售,我们还可以帮你!”
“那太好了!”李老倌不由大喜过望。
小两口还对他说,他那些鸡苗是冷死的。因为,李老倌投放鸡苗的时候是秋末,那几天天气还暖和,冬天到来天气越来越冷,鸡苗还承受不起野地气温,就容易感冒起肺炎死掉。用他们这品种的鸡苗,也要在夏天天气暖和之时,才敢投放山野,冬天也耽心经不起寒冷。说完,还叫李老倌先付点订金,五月份保证向他提供鸡苗。
小两口毫无保留地帮李老倌,一是看在张书记曾当过县领导,二也觉得李老倌可怜。李老倌付了五千订金,高高兴兴回去了。
李老倌这辈子越穷越折腾,是打不死的程咬金,越挫越勇。三月后,小两口将一万鸡苗送上门来。看着这些肉嘟嘟的鸡苗,在养殖场里奔来跑去,李老倌再次升起发财梦。
“大爹,以后有哪样不懂的,就打电话发微信问我们!”
“好好,太谢谢你们了!”
小两口走后,李老倌又动起手来。有知不在年高,能者为大,不懂就跟人学嘛!他先按小两口建议,用石绵瓦塔起个遮雨棚,让鸡下雨天也有个避雨驱寒的地方。他另外还买了几十只老鹅加进去放养。有了它们的存在,幼鸡便有了保护,那些麻蛇、老鹰、老鼠之类的动物,便再不敢来这里危害鸡群。
接下来,他还联系了几家蔬菜种植户,把那些扔掉的菜叶卖给自己,用水冲洗干净之后,用粉碎机打碎拌在饲料里喂鸡。如此既节约了饲料,又给鸡苗提供了足够的维生素。李老倌还在小两口指导下,时不时在饮水里掺些预肠道疾病类的药物。如此一来,这一万只鸡苗在他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
“李老倌这回怕真成功了?”村里人说。
“应该是成了吧!”李老倌嘴都笑歪了。
五
一年多后,一万只鸡苗终于养大了。
象小两口一样,这新西兰高山鸡一经养大,李老倌先用三轮摩托拉一车送那些大餐厅给人家品偿。李老倌这鸡,养殖期在一年以上。由于从小在山野里奔来跑去,身体也就健康、强壮,肉质也和那些饲料鸡、圈养鸡不同。在家煮一锅,人隔老远,竟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几个人围拢一吃,吃过以后还想再吃。这鸡最高时每公斤居然卖到八十块,是饲料鸡的一倍多,比圈养土鸡更受人欢迎。
此时,李老倌经验也有了,信心也足了。一万只鸡并没有卖完,他留下一千只母鸡下蛋。他先前场地围的又大,他打算一年投放一批。如此循环放养,每年可以卖两批,两年便可以卖出去两万只。将来再扩大养殖规模,就更不得了了!
“老二,去把你媳妇叫回来。”李老倌对儿子说,“娃娃还小,不能没有妈啊!”
“我怕她不来!”
“我们家现在有钱了,你跟她好好说说,她会来的!”
李老倌老谋深算,还叫儿子带着两个娃娃一起去。没几天,儿媳妇果真回来了。
如今李老倌养殖规模大,儿媳妇回来是好事。女人嘛,遇着男人没本事,苦不着钱,都会跟人跑。自己刚结婚时苦不着钱,老婆还不是跑过?后来自己挣着钱了,她不仅不跑,还撵都撵不走了嘛!李老倌人活一辈子,人世间啥道理不明白?
以后,儿媳妇和一家人一起忙活,家里也多了个帮手。李老倌也会用人,他叫小两口开车去进货送货,自己和老伴在家负责喂养。再后来,一家人也忙不过来了,大姑娘一家在外打工也挣不着多少钱,他便把小两口也叫来一起办养殖场。
同是山区贫困农村,穷人多很正常。李老倌为人不懒,又肯钻肯干,他这辈子就不穷,这说明个啥?
李老倌多少也是个初中毕业生,他爱读书,善长思考。他接下来还成立一家公司,自己也当起了大老板。开公司得向国家缴税,可他赚得多,也不在乎这点小钱。他接下来还有了长远规划,打算在养殖场周围荒山上搞种植,桃梨水果啥都种,品种不好的还不要。有钱人喜欢吃什么,他就去种什么养什么。自己人老见识广,做事把稳,以后动动脑筋张张嘴就行了。人手不够,再招些年轻人来干不就行了?
这几年,中央领导把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具体布置下来,还有专项部门与干部来管,这方面抓得很紧,基层干部都很为难。
李老倌这把岁数了,还干出这般大事?这天,张书记带县领导下来,一番参观调研之后,领导们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并对李老倌说,“恭喜你,终于成功了!”
“这还不是张书记带我去学来的,没有他,哪有我今天?”
县委书记还对他说,“老李,我们这次参观完了,打算评你为脱贫致富带头人,对你本人还要给予奖励,对你公司还要进行政策扶持!”
说真的,李老倌人活一辈子,还没和这么大领导说过话、握过手。他心里热乎乎的,很激动,真想跑到山顶狂呼乱叫一场。
送完领导回来,张书记却一屁股坐到电脑跟前击键如飞。
他想,自从下乡担任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已走过好几个贫困山村。对永和村委会这一带,县委县领导这么多年来,尽管为当地农民脱贫,修通了水泥公路、互联网覆盖、电力供应,前后一加也有上亿之多了。可该地区农民脱贫问题,仍未得以广泛解决。
如今,他已有了思路,现在要打报告,建议领导将南盘江里的水抽上山来,如此既为小水窖供水,为村民解决农作物大面积浇灌难题。另外,他还打算动员村民,利用农村闲散劳力和资金,大力发展蔬菜、林果、养殖。这方面有选择、有主打产品,并形成规模,形成产业。不了几年过去,当地农民是可以富裕起来的,这也就是如今社会经济学家们所说的产业扶贫吧?他想。
文/黄前文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酒仙,本名黄前文,自由写作者,散文、诗歌、小说、新闻、报告文学作品,曾载于省、市、县、区级多家文学刊物与丛书。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