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搞砸了《有翡》?

今年最具爆款相的《有翡》空降年末,被业内给予厚望重现去年同期《庆余年》的辉煌。结果一开播,口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崩盘了,豆瓣开分6.3,现已降到5.8。
一部剧有没有达到预期,从戏外有没有“甩锅”风波便可看出端倪。《有翡》自开机以来麻烦不断,主演赵丽颖在拍摄期间发“汉堡图”,疑似内涵剧本改编与原著差别太大。随后赵丽颖工作室与后援会发声拒绝“魔改”,大家难免对剧集质量多了一丝担忧。
如今开播口碑崩盘后,又有一位昵称“龙大井”、自称副导演的人士爆料《有翡》从演员、编剧到制片方的种种问题。虽然官博立即澄清为群演冒充副导演造谣,但仍然引发业内外的一片哗然。
紧接着又是王一博、赵丽颖粉丝“起义”,在官博下留言抵制超前付费点播,称“吃相难看”。谁能想到这样一部投资超3亿、豪华班底制作的大IP剧《有翡》,竟然落得个连粉丝都不买单的境地。
魔改角色、节奏混乱、抠图五毛特效、配音不贴脸、女主少女感违和、毫无CP感……观众吐槽涵盖了编剧、演员到后期制作的方方面面,到底谁该为《有翡》背锅?
盛名难副的“梦之队”班底
《有翡》原著改编自晋江文学大神Priest小说《有匪》,Priest以《镇魂》《杀破狼》《默读》等耽美文闻名,《有匪》是她作品中罕见的大女主武侠小说,影响力不次于她的耽美文。而且作为作者第二部面世的影视化作品,业内普遍认为它的影视化改编难度低于《镇魂》。
主控《有翡》的是华策克顿子公司好故事影业,前身是华策克顿的“剧本中心”。好故事影业的副总桑桂为总制片人,操盘过唐嫣、窦骁主演的《时间都知道》,看得出来擅长言情剧。她给《有翡》搭了一个“梦之队”班底,找来了“双流量”赵丽颖和王一博主演,导演请来了和赵丽颖合作过《楚乔传》吴锦源,代表作有《仙剑奇侠传》《寻秦记》等经典作品。
在前期的宣传中,主演、导演很早便被曝光作为宣传点,但编剧团队信息却一直较少向外发布,一度传闻原著作者参与其中。如今一看,编剧署名多达12人的团队,最靠前的两位编剧张吉、徐翔云都为《法医秦明》编剧,而剩下的10人编剧中,有8位为此前查无作品的新人编剧。

一部电视剧需要如此多的编剧吗?按照国产剧的惯例,是不需要的。通常是一位主编剧领着几位编剧做,按照人头分配集数,2-5人团队是正常情况,不含剧本统筹超10位是非常罕见。虽然在美剧领域,类似《犯罪现场调查》23集剧的编剧超20人都算正常,《24小时》24集剧的编剧也有16位,但他们编剧团队分工非常明确,情节、对白、场景等均有专职编剧撰写。
诡异的是,在赵丽颖发出“汉堡图”后,赵丽颖后援会发声明除了拒绝“魔改”,还强调要保证赵丽颖女主角周翡的地位,疑似暗指女二吴楚楚(张慧雯饰演)与女三李妍(周洁琼饰演)分别有一定程度的加戏,依据的是粉丝拿到的剧本飞页和7张通告单。
有剧本飞页,就意味着在开拍前剧本还未完成,12位编剧中有很大部分可能是后续才加入。所谓剧本飞页,不是正常剧本,充其量算个简单的分集梗概,具体的故事情节是在拍摄过程中,靠编剧和导演边拍边完成的。拿剧本飞页开拍的也不一定都是烂片,著名导演王家卫就是个例子,经典作品《春光乍泄》《阿飞正传》等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
吴锦源在拍《楚乔传》的时候,也被传闻拿剧本飞页操作过。如此看来,《有翡》拿剧本飞页开拍也不意外。只不过,“福尔摩斯”粉丝借此发现了通告单上女二、女三戏份明显多于飞页上写的戏份,甚至还有人做了原著主要角色的戏份表,更加“锤了”女二、女三加戏。女三还被吐槽增加了与男主的狗血感情线,抢了女主周翡的高光戏。
抛开粉丝护主不论,没有定稿的剧本,可操作性太大,相当于为演员加戏敞开了一条口子,剧本质量确实存在很大隐患。
如今来看,《有翡》上星湖南卫视、北京卫视失败,传闻遭遇“退货”,也印证了质量问题。至于是不是演员加戏造成的,我们不知道。但《有翡》的特效制作水平也是糙到没有下限,一夜倒退回三年前,给了鼓吹剧集行业告别五毛特效的人一记响亮耳光。
根据华策今年8月关于定增的回复函显示,《有翡》是华策今年投资最高的一部剧,在后期制作前的投资就高达2.8亿,总投资应该至少超3亿。真的让人忍不住想问,3亿制作费去哪了?
告别不了的五毛特效
想不到3年过去了,《孤芳不自赏》的劣质“抠图”特效,我们居然还能旧梦重温。前两年,《幻城》《武动乾坤》《香蜜沉沉烬如霜》启用国外团队参与特效,俨然一副要革新国产五毛特效的架势。然而从去年末的《锦衣之下》(积压剧)到现在的《有翡》,都体现了特效水平的全面退步。
如果投资超3亿,看到片方砸钱的豪气,那么时间不够可能是特效差的唯一解释。制作一部奇幻武侠剧特效,后期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据《幻城》的视效总监管明杰透露,55集的《幻城》特效总时长占了全片的90%,大约有2200分钟。假设一部电影特效按130分钟算,相当于近17部电影的量。
10集要60-80天比较正常,20集要120天以上。《有翡》备案有58集,后来少了7集。即使是51集需要10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然而《有翡》今年4月底才杀青,12月中旬开播,中间只有8个月不到的时间。
留给特效制作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孤芳不自赏》制片人赵建瓴就曾坦言,IP是赶在版权快到期前开发的,制作周期上非常紧张。后续又面临提档到开年,确实违背创作规律,即使实施人海战术做后期,仍然应付不过来。
据特效公司反馈,大部分电视剧片方给到的时间是在三到六个月,通常动不动就要做50集的特效,那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某种程度上,特效是一门手工活,你有越多的时间,你雕琢得越细,你的品质就会越好。
Netflix的高口碑剧集《王国》第二季6集,每集55分钟左右,总共约330分钟。其中特效镜头占到全剧的40%,约132分钟。韩国特效团队MADMAN派出一支70余人的团队,耗时6个月,最终才制作完成。而且Netflix要求其高于电视台的高清晰度的播放格式,给他们超乎往常的高制作要求。
电影的特效制作周期更长,像《捉妖记》这样的电影,特效镜头达到了600个以上,特效师秦尧称400多人团队做了2年半才把片子完成。
当然,集数太多的电视剧特效想要赶上电影质量,显然是不划算的。迫于资金回收压力的电视剧领域,最大的敌人便是时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IP、流量明星更迭快速,滞压在手里越久的剧越不值钱,卖不出去的风险越大,“早卖早播”成了电视剧行业心照不宣的黄金定律。
今年的情况更为极端。剧荒的情况下,整个剧集行业的节奏混乱,很多剧集几乎无宣发期,过审即定档,定档即开播,特效制作周期比以往更紧张。通常来说,片方送审的版本是无特效版本,过完审查后再做特效更划算,不然根据审查意见调整、删减特效镜头成本会更高。在韩国开播的积压片《谋圣鬼谷子》很明显因为一直没过审,后期完全没有做,就是一个原生态的初剪版本。
今年这种情况下,一边过审,一边留给剧集做特效的时间几乎很少。试想,《有翡》要在8个月的时间完成过审加做特效的极端情况,已知国内另一部有特效剧拍摄完一年半,根据审查调整了大半年才开播。
没有人能计算出特效对一部剧实际的增益。在剧集市场,对于制片方来说,特效始终只是个锦上添花的装饰,赶工赶制的剧集行业,依然是盛产五毛特效的温床。
“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
为什么还在凑效?
其实作为观众来说,特效可能是看一部电影的理由,但确实不是看一部剧的理由。但《有翡》与《孤芳不自赏》这类剧集被诟病的地方在于,为什么可以实拍的镜头非要弄巧成拙地用五毛特效来辣眼睛?
Angelababy在《孤芳不自赏》中被传轧戏,留给剧组拍戏的时间不够,以致于上演了男女主完全不在一个景对话的情况,女主抠图的虚景与男主拍摄的实景形成鲜明对比。硬糖君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业内基本都知道,只要是有明星出演的剧,一定会遇到档期的问题。
尤其在五年前兴起的“大IP+流量明星”模式中,明星的话语权逐渐增大。某电视剧制片人透露,电视剧目前签的合同都是很不合理的,明显偏向于演员,特别是一些强势的大咖,一旦剧组不满足演员的要求,他们就立刻罢演。
剧组的一切都得顺着明星来,导演、片方都无法控制的明星就暴露出很多问题。行业一直流传着给某小鲜肉真人倒模的段子,因为某小鲜肉给到拍戏的时间非常少,剧组逼急了给订做了两张人皮面具,打算把除了近景的戏,全用人皮替身拍。
段子虽然有点夸张,但前几年替身行业红火,也从侧面印证了明星话语权大,导致戏拍得不专业的问题。替身本来用于代替演员做一些危险性动作,在武打戏里,演员多会使用替身,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文替,站着、坐着、走着……演员们都很频繁使用上替身。
这还不光是演员是否敬业、观众能否看到好演技的问题。档期跟着明星走很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压缩创作时间,这会导致戏可能没写完,就得赶鸭子上架开机,就为了配合某明星的档期;二是明星不满剧本要求改剧本。这两点目前在行业都很普遍。
前两年随着影视寒冬,行业呼吁重视质量,明星天价片酬得到遏制,但还是很少有片方有魄力换掉“不听话”的大咖,直接启用更听话的新人或者十八线演员。毕竟2B的卖剧模式还没彻底改变,金主爸爸们还是认咖位大的明星,更容易卖个好价钱。“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或许会失灵,但一定不会消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