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记】小巷里的饼家
1
中秋前夕,那天我代表民俗协会到文化站做值日。
临过节,街上人多车多,步行去文化站,到一小巷看到路边有个女子摆着摊卖月饼,桌面上堆放着一些纸包装或胶纸包装的小城月饼,挂一个红色纸牌,纸牌黄色字写着:新昌老饼家,创始于1950年。
走了几步后,想到拍照,以备后用,走回头拍照片,那女子问我:买月饼无。
我冲她微笑,只拍照,不买月饼。
转身往回走到一个巷子口,巷子不长,尽头是一道旧铁门,铁门上边挂着“和昌饼家”“新昌老饼家”的牌子。
和昌的牌子做得十分讲究,铜色牌子,黄色招牌字。新昌的牌子刷白底,印着红色字。
新昌饼家,没有多大印象。倒是和昌的合桃酥饼小时吃过,那时父亲出城回来,买一封两封合桃酥饼,一封给爷爷,一封给我们几个化骨龙。
在严家祠对面的后门,和昌的人在门口放一张桌子,摆着几封合桃酥饼或别的饼。买饼对象是在一小门口接孩子的家长,或来参观严家祠的游人,或专门来买饼的老顾客。
和昌的合桃酥饼,饼皮蕉黄,中间夹着糖沙,咬一口,有蕉香味道。这是小镇六七十年代人的有童年的味道,我喜欢吃。
拍了两张照片,继续往前走。
到严家祠门口,对面是新昌饼家与和昌饼家的楼梯走廊,也是后门。
一个六十多岁的阿姨坐在那里,面前摆着一张小桌,桌面摆了几款月饼,有精美包装盒的,有红纸包装的,包月饼的包装纸有“和昌”字样。
我走近说要拍照,阿姨笑着说,可以,拍饼就好,不要拍着我这副煮熟狗头的模样。
等我拍完,她问,要不要进屋里拍刚出炉的饼。
2
今早,轮到作协值日,我代表作协去文化站做值日。没吃早餐,打算去严家祠对面的饼家买合桃酥饼做点心。
骑车到严家祠,发现对面饼家后门没开门,他们平时在后门摆着桌子卖饼。
只得折回到他们巷子口的大门,进去买合桃酥饼,货架上只有甜肉饼和酥饼。问一个中年男子,他告诉我,刚过中秋没做合桃酥饼。只得买了甜肉饼。
门口坐着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大爷,年约八十多岁。问他,你们做了多少年饼?答道,大大几十年了。
从屋里走出来一个阿姨,她告诉我,新昌做饼有几十年了。
我问,你们好像跟谁合作过,开了一家什么昌?
阿婆捂着嘴笑着指指旁边的和昌饼厂说,是他们。我们是新昌,他们是和昌,大姊哥和细舅合作,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又不合作了。
此时,我才记起,门口外面的墙上挂着和昌和新昌饼家两个牌子,里面也一样挂着两个牌子。打量一下,才发现巴掌大的院子里有两间饼家。
我问阿姨,你们是兄弟俩?
阿姨又笑:爷爷那辈是兄弟。
老大爷嘟囔一句,没听清。
小城的饼家,大多有昌字,昌有昌盛荣华的意思,有昌字,也许是代表老字号的意思,也许还有其它意义吧。
辛丑年八月廿二日,整理于小城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