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不过是“痰”包围了城,城内的人出不...

耳鸣,不过是“痰”包围了城,城内的人出不去,城外的人进不来。中医,这个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僧人,却迟迟不被待见。

我小的时候,基本上是在我外婆家长大的,从小就立志长大要做一个悬壶济世的大夫。

那个时候即便是没有学过医学方面的知识,但还是像模像样的学着大夫“望”“闻”“问”“切”。

长大了,我很幸运,终于可以如愿以偿,这学医的这条道路上,我的父母、我的爱人、我的朋友都非常的支持我,也遇到了一生的良师。

有一回,我和爱人回家探亲,虽然外公外婆早已不在人世,但是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不会有一个儿孙子女缺席。

那天,吃过午饭之后,邻居的婶子过来,看了我半天“呀,都认不出来了,XX小时候和现在的变化还是挺大的,现在是一表人才啊”

我也是端详了好久,一番寒暄过后。她让我看看他的耳朵老是叫唤是咋回事呢?

耳朵叫唤?是哪种叫呢?

有时候像蚊子一样嗡嗡嗡地,有时候就和那夏天的知了一样,让人聒噪。
我仔细看了看她的舌脉,发现她苔白腻,脉弦滑。

于是给她拟方:半夏、天麻、茯苓、薏苡仁、陈皮、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婶子调侃着说:咋还没见啥呢,你就给我开药呢?

我说你这情况其实就是“耳鸣”,如果长时间不知了现在的八味药几剂就可以解决,但是长期拖下去,就未必了。并不是危言耸听,咱们还是要以自己的身体为重呢。

过了不久之后再次碰见她时,她喜笑颜开说,你说的那个叫什么耳鸣呀,现在基本上没有了。

包括我之前还有的头晕恶心也已经不怎么犯了。你这草药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呢。

其实,说她这是耳鸣呢,她这个不过是典型的痰湿之状,这一点从她的舌苔白腻,脉象滑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中医里讲脾属土,肝属木,脾虚,土就收不住肝木了,肝木开始摇,于是就有肝风了。肝风,带着痰湿就往上刮,上至头部,阻遏清阳,就会耳鸣,头晕,痰湿阻滞脾胃,胃气不降反升,于是恶心,呕吐。

因此,当时的方子用半夏和天麻化痰熄风、降逆止呕;陈皮行气燥湿,茯苓、薏苡仁利水除湿,生姜大枣和甘草,用来健脾,生化气血。脾一好,这痰从根源上就可以断了。

这样一来整个方子专门负责把随肝风上扰、造反的痰湿“压”下去。

尤其是方中的半夏,降逆化痰,性是往下降的,用以配合天麻熄风。

这样一来她的耳鸣,恶心和头晕自然会消失。

很多人或许会说,按照你这么说,中医这么厉害早就碾压西医了,为何如今如此的没落,还招致很多的中医黑?

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中医医院都在“以西养中”,中医院核心竞争力是医院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如院内制剂等等。

但是,目前很多中医院院内制剂,使用量却都不足药品总使用量的10%。

你说这是不自信吧,那为什么还要制造呢?

其实,吃饭和发展主要靠自己,收费低意味着收入少。就像中医的处境,存在但是发展不起来。

像中医推拿,师傅按半个小时30元钱,你去医院,医生当然更愿意让患者动手术,一刀下去,一、两千元就到手了。

由于价值与价格的背离,中医实际上就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这就是现实,当大环境你没有办法去改变的时候,只能去改变自己。

并且这些,我也管不了,我只是一个小百姓,充其量是一个小大夫,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医,让更多的人有所“医”,也算是尽一份中医人的微薄之力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