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凌随笔:朱鸿先生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三部,《回眸·凝望》一书获第二届杜鹏程散文优秀奖,《时光深处的柔软》入围“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我昨天说盛夏怀念雪,盛夏真的容易让人想起严冬时发生的事,就像此刻,我想起了我的老师朱鸿先生。
朱鸿先生
文‖张亚凌
从心里还是不习惯称朱鸿先生为“老师”的,似乎“老师”二字随意而肤浅(各行新手上道逢人必弯腰低眉恭称老师,有猛抬对方狠踩自己取悦谄媚之嫌疑)。喜欢像早些年那样称呼他“先生”,好似唯有“先生”,才承载得起自己满满的钦佩深深的喜欢,还有那远远的敬意。
与先生结缘,得感谢西安财院的白忠德教授(身在财院却深爱文学,他的力作《我的秦岭邻居》获得各种大奖)。适逢有培训机会,远居乡下小城的我就咨询白教授,可以跟省内哪位大家学习散文。白教授就推荐了先生。先生的大名早已听闻,只是了解不多。立马问度娘,尽可能多得了解。浏览了先生不少单篇散文,很是喜欢。又网购了三本书,《药叫黄连》《夹缝中的历史》《关中是中国的院子》,用了大概一周时间,彻底读完,决定联系先生。
似乎还有个小小的感性原因,先生的生日是九月十九,与我相同。女人嘛,即便做再大的决定,也一定会掺和点小情绪,我向来如此。
果断地选了短信联系,没有贸然打电话。不仅仅是面软皮薄怕遭拒绝,还有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即便先生在短信里没爽快应允,还是可以继续沟通的。倘使一搭腔,如同俩人面对面,一旦遭拒,电话这边的我定会羞红脸的,——自己都撞晕在南墙上了,事情哪能有商量的余地?
这种感觉是男女之别还是我的小心眼,谁知道。
先生的确没有一听就答应,让我发过去自己的写作情况,最后才将跟先生学习的事确定下来。
至今想起当初的沟通,还是感触颇深:不随便接收学生正是先生对彼此的负责!倘使不问青红皂白随意就收,那就不是收学生而是收废品了。
从心里一直将其称为“先生”,更多的,是源于后来发生的事。2016年9月至2017年元月,我一直跟随朱鸿先生学习。
我的职业是教师,不能脱产学习,每周只能出去学习一天。将这个困难说给了先生,(一直用短信与先生交流)。先生的回复是,“你确定好时间,我以你确定的时间来安排上课”。那一刻,我很激动,是的,“激动”这个词似乎多少年没有用过了。后来我又反反复复调整了几次时间,连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可恶的是调整了几次却都因为其它活动影响了前去上课,以至于都有些不能原谅自己的轻薄了。
第一次通电话是先生打给我的。他说次日上课的事时,我正巧站在去商洛采风的车门旁。那次采风顺带研讨陕西女性作家的作品,其中也选了我的新书《时光深处的柔软》,向采风活动这边请假显然不大合适,只好对先生说抱歉了。
期间,先生跟我沟通过上课的具体时间,还谈过讲授内容……我想说的是,即使没有机会跟先生学习,而他所做的这一切,向我传递的谦和、体恤、友善等等,已足够我用心学习一生。
从小城合阳赶至陕西师大新校区,一天时间需坐车八个钟头,中间还不能有任何耽搁。为了照顾我顺利往返,先生将课从两点半提前至一点半。这些都是我尚未见到先生前,先生对我的体恤。
第一次上课,内容是“神话原型及特点”。
我们跟先生对桌而坐,先生不是那种不假思索喷涌而出侃侃而谈的人,那种更像华丽的表演,而是……而是像前半年在国图听作家龙应台讲座时一样,边思索边回味边阐释,伴之以低调的没有丝毫夸张只为导出表述内容的手势。
先生时而满脸凝思,是担心他的表述无法承载想为我们奉出的思想,还是犹豫着要不要将那种渺远的深刻呈现给肤浅的我们?时而笑意泛起,是在回味中与美妙的神话相遇,还是因为我们的分享他看到了神话代代传承的喜悦?时而转视窗外似乎思绪飘散于空中,宛如走向自己讲述中的阿都尼斯;时而转视我们眼睛清澈如孩童,似乎要拽起我们的思想跟紧他的深邃……
两个多钟头的讲授,除了小小的手势,先生不曾挪动过。就那么舒缓地讲述,阐释,宛如一眼清泉,只见喷涌不知其底。
聆听着分享着,看着先生,郁结在心底二十多年的不快慢慢化解了,——我原谅了自己曾毕业于师专院校,这曾是我求学生涯中最大的痛。如果说万事都有因果,是所有过往铺垫成今天,我又怎能嫌弃其中的一段?与先生的相遇,稀释了往昔里的所有不快,抬眼,尽是明媚。
那天回到家,接近晚上九点,还是在上车前,仓促地吃了那一天唯一的一顿饭。短信先生已安全到家。先生回复,那么辛苦,值不值得?
值不值得?
我也问过自己。撇开受益颇大的学习不说,只是先生的为人,也足够我好好感受并学习的。整个冬天,起早贪黑奔波在合阳与西安的我是最最温暖的。
所有的风雨都是大筛子,我只希望配得上自己的这段经历,配得上喜欢散发着香味的文字,配得上与先生的相遇。
(朱鸿先生,著名作家,出版散文集二十多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补充一点:2016年陕西初中寒假作家,“名篇诵读”栏目选的是我的小文,紧接着的“精品演练”选的是先生的佳作,算不算师生关系的最美的符号?)
【笃行随笔,曾刊于《美文读写周刊·高一》(总第332期)】
抬 头
文‖王笃行
有人说,抬头是看清道路是放眼未来。仅仅是这样吗?不——,抬头是不动不摇无畏无惧,是信念坚定正义凛然。
毛遂曾是低着头的,安安静静地做着他的门客,平凡如尘埃。直到国家危难,三千门客中无一人敢站出来。他抬起了头,神色坚定,自请入楚。嘲讽和轻视自然无法遮掩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他成功了!
在危难关头,毛遂抬起来头,无所畏惧。他能认清自己,也能展示自己给他人,以果断而成功的行动告诉世人,“我是口袋里的锥子”。
——抬头做人,只有无所畏惧地勇于面对挑战,才会赢得精彩的人生!
李白被请进宫中,赐官翰林。或许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被皇帝如此看中,真是荣幸之至。然而他不。他抬起了头,眺望着皇城外的山水,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笑而去。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即使曾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即使已成功入仕,但不是他想要的理想生活。于是抬起了头,去追求真正的自我。
放弃已经得到的荣华富贵需要何等的勇气啊,他,李白,做到了。
——抬头做人,只有坚定信念,正视自己所追求的,才会收获灿烂的人生!
岳飞的面前是一杯毒酒。他从未想到过自己的《满江红》是从小校场的尖枪上开始的,笔走龙蛇,浩气凛然。他抬起头,将毒酒一饮而尽。本可以不必如此的,只要他振臂一挥,岳家军便可踏平这摇摇欲坠的王朝。可他没有,这是他拼死守卫的国家啊!于是他无怨,无悔,甘愿为自己所珍视所守护的——哪怕别人觉得不值——献出生命。
壮哉,美哉,如此豪情与无畏。他是大丈夫,心向百姓,家国情深,万古传奇,丰碑长存!
——抬头做人,只有认清现实,坚定于自己的选择,才会获得无悔的人生。
起头,才能展现自己最坚定的一面,才能面对危难不退缩,才能面对选择不犹豫,才会找到真正的自我。
亚凌点评:
“抬头”,看似一个瞬间的举动,实则蕴含着太多的深意。因为伴随着每一个抬头,都有着丰富的内心活动。这篇以“抬头”为题目的习作,我们借助王笃行细腻的笔,似乎看见了力挽狂澜的毛遂、个性狂傲的李白、精忠报国的岳飞这些远去的历史人物丰富而又复杂的神情,似乎感受到了他们激昂澎湃的内心。这一切,得益于笃行同学抒情彩色浓郁的叙事及文字的画面感。以想象展开历史的画卷,从而让读者明白了“抬头”的意义:抬头,是直面自己的选择,更是小失与大得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