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苏29 奔赴黄州(本章完结)

狱苏29 奔赴黄州(本章完结)
乌台诗案后 苏轼的官衔听上去倒像荣升了?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写于元丰八年(1085)正月二十五日,二月,朝廷诰下,准苏轼常州居住。
以上,是神宗与苏轼,这对君臣的最后一次书信来往。
又不足月,至三月初五,神宗皇帝驾崩于福宁殿,年仅三十七岁。
神宗皇帝,是有宋一代,在精神层面上、性格特征上最复杂的皇帝。
论文艺,他不如后来的宋徽宗,
论武略,他比不上太祖皇帝,
论经济,他比不过南渡偏安的高宗,
论民生,他当然更比不过中国历史上最仁厚的皇帝宋仁宗。
但是,宋神宗的时代,实在堪称大宋三百年的重要节点,甚至是汉人统治王朝、儒家文明的一个重要节点,关于这些事,不在此议。
好了,再让时间回退到元丰二年底(1079),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终于从台狱走了出来。
在未来几年内,神宗皇帝将在苏轼第一段贬谪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内从舞台上离开,变得毫无存在感。
算一算,苏轼从八月十八日入狱,未见自由之草木,已有一百三十二日夜。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赏月空山图  宋 佚名
神宗给苏轼定下的处分,远比四个多月前,这位彼时之太守被如鸡狗一般缉拿归京时,心中预设的罪罚,轻了很多:
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令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
又是尚书又是员外郎又是团练……
听上去苏轼好像比乌台诗案前的官衔还多似的,
实际上,这三个官职,前两个都是虚职。
检校,是散官之属,无实权,而员外郎就更明显了,顾名思义,定员之外的郎官。
这样一长串抬头,一没权,二没俸,团练副使在宋代本身就是贬谪官员的专用官职,换句话说,就是代指遭贬谪惩罚的官员。
先不管未来了,对于苏轼的人生而言,没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有了自由,他的灵魂即可奔放,写出的诗歌,也变得那样轻快活泼,明丽动人了。
这二首,便是苏轼在走出台狱当天,听闻判决结果后,心花怒放所成之作。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
其一
百日归期恰及春,余年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其二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子由闻余下狱,乞以官爵赎余罪,贬筠州监酒。
空山观瀑图  明 唐寅
这两首诗,文字简朗上口,推荐各位轻语诵读,那个灰头土脸的苏子瞻,现在的一派新生气象,跃然而出。
他简直像个孩子一样天真烂漫。
经过一番死里逃生,他竟然不想再去追究这些事,因为所有的功名利禄都是有原因的。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他当然知道自己半生坎坷都是因文所累,但他毫不在意,哪怕下一站的落脚点是一个荒蛮、贫瘠的所在。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此时的苏轼,心境正在越来越佛系,他越来越懂得陶渊明当年辞官归田的心路历程,越来越向往如王维一样与佛法相伴的淡泊生活。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最后一句,苏轼说起了老弟,字句中看似轻松,“堪笑睢阳老从事”,睢阳,即诗案前苏辙任官之地(今河南商丘),但他怎么能不心疼这位仕途并不顺利的老弟呢?他当然知道,老弟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最后,他还自注了一句,为了让苏轼的罪名再轻一些,苏辙甘愿以现有官爵赎罪,遂遭贬谪至筠州(今江西高安),负责卖盐酒,兼收官税。(监酒)
二诗写罢,苏轼即要准备启程,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州了。
虽然是被贬谪,朝廷也要给苏轼开工资的,只不过这个团练副使的收入,与苏轼之前几份通判、知州的收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经济上的拮据与生活上的困顿,是迫使苏轼到黄州城东开垦一片耕地的最大动力。
这是物质上的动力,亦是精神上的动力。
由是,苏轼,即将成为苏东坡。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预告:
从湖州到汴京,从太守到阶下囚,从濒死之人,到渡劫逃生,从初秋到隆冬。
《乌苏篇》《狱苏篇》至今日全部完结。
进入十月,也将进入一整个《重新认识苏东坡》最最重要的一个篇章:
《黄苏篇》
在这一篇章中,我将再赴黄州,以身体而力行于那个九百多年前的中年人行走过的每一足迹,探访历史上最初的东坡之地,最初的雪堂故址,今何在。
谢谢你们的观赏,十月,再见。
(0)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苏轼传》

    苏轼,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偶像. 苏轼通达时入居中枢,为帝王师,为文坛领袖:落魄则屡遭迁贬,以致万里投荒,潦倒无依.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经历,苏轼经历了无数的磨难,最终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超 ...

  • 苏东坡到底有多少小妾,为什么后来只留下王朝云一个人?

    纵观苏轼的一生,王朝云嘲笑他"一肚皮不合时宜",可谓一语成谶!而苏东坡晚年只留下王朝云一个侍妾,说来也是凄惨,无非是因为一个字:穷! 一肚皮不合时宜 论才气,苏东坡堪称千古第一人! ...

  • 乌台诗案,虽然毁了一个苏轼,却造就了一个苏东坡

    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为苏轼(苏东坡)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后经多方力保,改谪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汉代御史府内遍植柏树,又称&q ...

  • 被贬谪在黄州的苏轼为什么喜欢偷跑到鄂州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 ...

  •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原文

    整体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 ...

  • 狱苏17 断章其罪

    狱苏17 苏轼的仕途算不算是怀才不遇? 断章其罪 前面文章讲过,宋代的官僚体系冗杂,入馆不是实职,但代表着朝廷对官员能力和潜力的认可,得入馆阁者,皆可造之材. 关于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被定罪的理由中,有一 ...

  • 杭苏29 花期返杭 苏子急约陈太守

    杭苏29 花期返杭 苏子急约陈太守 熙宁六年(1073)的晚春初夏,苏轼从新城回到杭州,想到牡丹花期已盛,再不欣赏恐怕错过了一年. 北宋时,杭州安国坊有一吉祥寺,寺院有一位擅花的和尚广栽牡丹,花圃中有 ...

  • 徐苏29 越湖州越近 苏轼诗中的不祥预感越强烈

    徐苏29 越湖州越近 苏轼诗中的不祥预感越强烈 离开扬州,苏轼继续南下湖州之路. 行不几日,终于过江,至润州(今镇江市)金山寺,再见到老友宝觉禅师,免不了又是一番唏嘘. 熙宁四年,苏轼首往杭州通判,路 ...

  • 乌苏29 一个叫苏轼的罪臣决定去死

    被皇甫僎等人押解出湖州城前,苏轼给老弟苏辙留下一封书信.多年后,苏轼忆及当时情境的描述是"处置后事,自期必死",当时,他感觉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一行人走到郊外时,送行的人因为惊 ...

  • ​狱苏01 一狱如井

    狱苏01 一狱如井 --关押苏轼的监狱环境很好吗? 元丰二年(1079)八月十八日,苏轼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关入监狱. 这是苏轼人生的至暗时刻. 豳风图  明 谢时臣 以公历计算,入狱时,苏轼 ...

  • 狱苏02 刑不上大夫

    狱苏02  刑不上大夫 --苏轼到底有没有遭遇刑讯逼供? 山水图  南宋 珪观 苏轼在一百多天的监狱生活中,关于诗案本身,由于有着非常充分的文字记载传世,所以几乎不存在争议,甚至,苏轼在诗案中的亲笔供 ...

  • 狱苏03 良心狱卒

    狱苏03  良心狱卒 抄袭,演义,戏说--余秋雨最有名也是争议最大的文章 <黄州突围>是余秋雨所有文章中名气最大的.但也是争议最大的一篇,争议点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抄袭,其中大量的学术观 ...

  • 狱苏04 诗信有亲疏

    狱苏04 诗信有亲疏--乌台诗案 苏轼口授的一堂文学大课 中兴瑞应图卷(传)  南宋 萧照 元丰二年(1079)八月二十日,即苏轼入台狱第三日,审讯正式开始. 御史台对苏轼的审讯持续了近两个月,直到十 ...

  • 狱苏05 谶诗高手

    狱苏05 谶诗高手 一语成谶: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 御史台调查的过程中,共有四十七人收到的苏轼信函诗词中不包含讥讽朝廷的内容,其中比较值得玩味的是,文同作为苏轼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竟然没有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