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征琳: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齐征琳
大家好,我叫齐征琳,来自恩施高中。
在开始今天的演讲之前,我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这个世界上,谁能把他人的理想当自己的理想?谁心甘情愿别人的成就超越自己?又是谁让别人幸福自己却更加快乐?
他们是谁?其实他们就是——老师。
说起老师,自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我亲身经历了一件有趣的事:在我所处的教科室中,有我高中的语文老师和我老师当年的老师。简单的三个人却是师生三代人,有着两份师徒情。
周围有人好奇,为什么我们都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我想最开始可能是源自于崇拜,就像歌里唱的一样:
或许是对这一职业憧憬得过于美好,刚刚工作时现实向我迎头泼来一盆冷水。这里没有热闹的人群、没有繁华的街景、更没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只有偏远僻静的校园、满黑板的粉笔字和永远繁忙的办公室,留给我的是认清理想与现实间巨大落差后的怅然若失。但是,工作几年后,身边的人教会了我什么叫信仰,我慢慢学会了怎么去承担。
李玉艾,恩施高中2012级17班班主任。面对高考这场只能成功没有退路的战役,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及时地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的地方,教室、办公室、寝室、操场和食堂,到处都有着他的身影。
清晨六点到校督促早自习,午间进教室陪学生午休,晚课结束还要额外辅导。熄灯后,孩子们陆续进入香甜的梦乡,走廊还透过几道微弱的光——那是李玉艾放轻脚步在巡视,拿着手电在寒夜里为学生驱走黑暗。日复一日、每天如此,总要忙到十一二点才能回家。他最忙的时候,甚至在深夜才想起自己还没有吃早饭。
就是这样一位学生眼中的主心骨、心中的顶梁柱,却在离高考只有十多天的时候突然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原来,长期过度劳累导致的免疫系统衰竭已经折磨他很久很久了,他本想拖到学生高考结束后再去就医,一拖再拖拖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终于被送进了医院。
到了6月2号,他不顾医生的阻拦,坚持到校参与了班上的毕业合照;6月7号和8号,他拔下手上输液的针管,匆匆赶到了学生的送考现场;高考过后,他躺在武汉某医院的病床上主动与高考失利的学生联系,为孩子们指点迷津。如今,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的李老师,无奈退居行政岗位,不能再次站上讲台成为他的余生遗憾。
今年高考前,李玉艾又默默看了一遍1217班毕业视频。他说,“感觉还是每天跟孩子们一起充实些,如果身体允许,还真想再回讲台!”
【值得一看】北大杨春俊:恩师伴我那四年
从李老师身上,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在真正成为一名老师后,我终于读懂了那首歌的后半段: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句话,一首歌,一种态度,一段人生。它告诉大家教育事业是伟大的,而教师是平凡的。我们也有着琐碎的生活,也有着自己的牵肠挂肚。因为工作,不能尽心的孝敬父母、呵护儿女、关心爱人,我们是愧疚的、自责的。可再多的愧疚也弥补不了错过孩子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的遗憾,再多的自责也染不黑父母过度操劳的满头华发。
每一次,我们都说下回、下回一定好好陪陪他们,可到最后,往往都只能通过电话对他们说:“妈,过节了,钱给您寄回去了,您和我爸一定给自己买点好的。下次、下次我呀,一定回家。”而对孩子我们又只能说一声:“宝贝啊,对不起,今年又不能陪你一起过生日了。等忙完这阵子,我一定回去陪你好好玩。”
这样的工作常态,让我有时候不禁扪心自问:为了什么老师们患病舍家,痴心一片?为了什么老师们红颜迟暮,倾心奉献?又是为了什么老师们老骥伏枥,矢志不渝?
我想,只为师德顶上高悬,不敢丝毫怠慢。说起师德何须多言?对于教师职业的热爱就是最好的体现!恩施高中从1938年建校到现在已经有79年的历史了,79年以来,老师们在黄家峁上、在方家垭口与一届又一届孩子共同成长。他们扎根三尺讲台,用一支粉笔交出人生答卷,用一腔热血浇灌满园桃李,用一种执念成就了恩施少年的美好梦想。
今天,看到学生眼里的期望,想到胸中最初的信仰,听到党和国家的号召,特别是处在十九大即将召开、我们立志建功十三五的光辉时刻,我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自豪,我甘愿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我愿为恩施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后,我想把两句话赠给我的教师同事,也与在座的各位共勉:
今日金句
传道授业解惑教书为快育人为乐
崇德爱岗敬业工作是幸奉献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