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史笔如刀,刘邦的嫡系子孙就这样被斩尽杀绝

这历史上血淋淋的一幕,便发生在西汉王朝初年,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即位当夜。历史上称为『除宫』事件,被太史公司马迁忠实记录在《史记》中。史笔如刀,时隔近两千年,至今观其文字,仍让人思之不寒而栗。

吕太后死后,周勃、陈平、灌婴们为首的功臣集团,与刘邦的庶长子齐王一系内外联手,铲除了吕氏外戚集团,并诛杀诸吕三族。其后功臣们担心有吕后血脉的皇帝和惠帝一系皇子,长大执政后会对他们报复,于是迎立刘邦另一庶子、代王刘恒为新帝。

绛侯、太尉周勃

曲逆侯、右丞相陈平

然后他们伙同齐王系(东兴侯刘兴居),公然指鹿为马,将包括后少帝刘弘、梁王刘太、淮阳王刘武、恒山王刘朝在内的汉惠帝的四个亲生儿子,连同早死的前少帝刘恭、前恒山王刘不疑,统统宣布为“足下非刘氏,不当立”,就是说他们全是不知来由的野种,不配姓刘,不配做皇帝。

刘邦和正妻吕后只有惠帝刘盈一个嫡子和鲁元公主这个嫡女。而刘盈明明生下六个皇子,也就是刘邦的全部嫡系子孙。这些指鹿为马的大臣们却硬说成他得了不育症,这些孩子全是抱养他人之子,养在后宫的产物。刘邦、吕后、刘盈都死了,自然是死无对证,由得这些掌管了国家中枢大权的人信口胡说。

然后呢,大家一同沾血,就这么将开国皇帝的嫡系子孙斩尽杀绝了。因为在那之后刘恒坐稳江山,成为大汉太宗孝文皇帝,之后的帝国皇帝皆出自他一脉。因此一众功臣即使公然弑君并杀皇子之举,亦可为“安汉功臣”名垂青史,得到之后诸帝认可。

汉文帝刘恒

司马迁一边照录了西汉王朝关于「惠帝无子,前后少帝并四王皆非惠帝所生」的官方言辞,另一边却又详细记录了诸大臣在迎立文帝、除宫之前的具体阴谋,明确指出这几个小孩子就是因为诸臣惧怕报复诛杀诸吕之事,才会被废被杀。

而代王刘恒即位为帝当日,后少帝刘弘尚在宫中,也可算是功臣集团胁迫刘恒同谋,交纳投名状。宫中侍卫对刘恒「正统天子尚在,足下何为而入」的抗议,被太史公记录下来,春秋笔法的意味尤为明显。

可以对比大汉王朝官修史书《汉书》中这段记载,班固没有记录在《惠帝纪》或《高后纪》,而将其置于《周勃传》。对除宫当夜刘恒的称呼,更从《史记》中的“代王”变成了“皇帝”。

【诸大臣相与阴谋曰:“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按:本为恒山王,《史记》避刘恒讳改),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今皆已夷灭诸吕,而置所立,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王最贤者立之。”……大臣皆往谒,奉天子玺上代王,共尊立为天子。代王数让,群臣固请,然後听。】

【东牟侯兴居曰:“诛吕氏吾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者掊兵罢去。有数人不肯去兵,宦者令张泽谕告,亦去兵。滕公乃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将我安之乎?”滕公曰“出就舍。”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於邸。报曰:“宫谨除。”代王即夕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卫端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而入?”代王乃谓太尉。太尉往谕,谒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听政。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於邸。】——《史记·吕太后本纪》

【于是阴谋以为“少帝及济川、淮阳、恒山王皆非惠帝子,吕太后以计诈名它人子,杀其母,养之后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后,用强吕氏。今已灭诸吕,少帝即长用事,吾属无类矣,不如视诸侯贤者立之。”遂迎立代王,是为孝文皇帝。

东牟侯兴居,硃虚侯章弟也,曰:“诛诸吕,臣无功,请得除宫。”乃与太仆汝阴侯滕公入宫。滕公前谓少帝曰:“足下非刘氏,不当立。”乃顾麾左右执戟,皆仆兵罢。有数人不肯去,宦者令张释谕告,亦去。滕公召乘舆车载少帝出。少帝曰:“欲持我安之乎?”滕公曰:“就舍少府。”乃奉天子法驾,迎皇帝代邸,报曰:“宫谨除。”皇帝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越卫端门,曰:“天子在地,足下何为者?”不得入。太尉往喻,乃引兵去,皇帝遂入。是夜,有司分部诛济川、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汉书·周勃传》

“代王”和“皇帝”一词之易,标示何为正统,何为篡逆,就彰显了班固的政治正确性,也反过来体现了司马迁的政治不正确,或是说“春秋笔法”了。

汉末,诛杀董卓的大忠臣王允斥《史记》为谤书,唯恨世宗孝武皇帝杀司马迁不早,不是没有道理的呀,一笑。

太史公司马迁,忍辱直言,一笔写就古今

比照后世经验,不得不说周勃陈平乃至丰沛功臣集团这帮人,活太糙。当然也可能是大一统帝国伊始,没经验。类似后少帝刘弘这种情况,后世王朝的处理,一般是先废为王侯,或庶人,流放远州囚禁。过几年报个“忧死”,狠点地话,强加个谋反罪名除掉,如唐少帝李重茂例。怎么都比他们就这么蛮干,直接宣布已经当了几年皇帝的人是野种,要强上无数倍。

一个居然可以宣布自己在位七年的两任皇帝,以及四位诸侯王,也即是开国皇帝的所有嫡支子孙,居然全都是野种的帝国,其政权公信力该当受何等影响?

那么比如帝国政府十几年之前宣布的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谋反案,叫后人又如何信服呢?难怪唐朝列武庙十哲六十四将名单,历代叛臣概不入选,如真正称兵谋反的英布;但韩信彭越却名列其中,盖后世公论皆知其冤也。

除宫一事的关键人物,汝阴侯(滕公)夏侯婴,当年彭城大败,正是他因恻隐之心,顶着一心逃命的刘邦盛怒,舍命救下了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因此在惠帝和吕后执政时期极受厚待与尊宠;几十年后,却也是他将惠帝的四个儿子亲手送上绝路。

汝阴侯(滕公)夏侯婴

当真是老实人手黑么?不如说正因他和惠帝一脉的渊源,所以别人可以不出手,夏侯婴却必须沾血来交投名状,才能不自外于功臣集团,保住自己和子孙的身家性命,富贵爵禄。情势所迫,逼不得已。

看看另一位大功臣樊哙,因为和吕氏集团纠缠过深,身后不免妻亡子丧。

【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於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皇权之路从来尸山血海铺就,帝王将相俱都身不由己,就这样残酷而容不下一缕温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