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昇腾计算产业峰会,看产业生态如何加速AI普惠
最近,以“昇腾万里,让智能无所不及”为主题的首届昇腾计算产业峰会在上海举办,业内专家、行业先锋、生态伙伴约500多人见证两年后昇腾AI计算产业的全面落地进程。
这个峰会,距离2018年华为Ascend(昇腾)系列产品面世,整整两年时间。
两年间,华为持续投入AI战略,推动昇腾计算产业生态快速发展。
随着此次峰会上《昇腾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昇腾万里伙伴计划》的发布,昇腾计算产业的全面繁荣已经在行业共识基础上按下了启动键。而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的这次峰会,也在AI加速落地的时代勾勒出昇腾通过产业生态的强化推动“AI普惠”的图景——这正是华为两年前发布AI战略和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时的重要目标。
市场数据显示,虽然AI在某些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下准确率已经超过人类,但其全行业渗透率仅有4%,在中国市场,只有10%的B2C应用涉及AI。这些数字,距离AI走向普罗大众,让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都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价值,还有很大的距离。
这个距离,恰恰是昇腾计算产业的价值空间。
01
全栈技术体系,让昇腾计算产业生态拥有全面且灵活的技术支撑
这次昇腾峰会主要动作都聚焦在生态构建上,在谈这些生态动作之前,有必要对昇腾当下已有的技术底子做一个全面剖析。
总体来看,在昇腾生态的主要推动者华为营造下,昇腾计算产业已经拥有一个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的底子。
在最底层的硬件层,昇腾拥有终端到模组、小站、板卡、服务器甚至集群,AI算力可以提供至“端,边,云”全场景;
在硬件上层,昇腾拥有异构计算架构CANN(适配有全流程开发工具链MindStudio),这个层级对下统一端边云全场景的硬件形态和操作系统,对上支持多种AI框架的适配;
再往上,是AI框架层,用来为AI应用的开发提供环境,华为在今年3月底开源了自研的AI框架MindSpore,此次峰会又发布了最新的1.0版本;
最表层,是为行业AI应用开发者提供的各种开发服务,直接深入不同行业领域。
这种全栈,让昇腾本身具备了完备的技术体系,以多层次完整覆盖的技术姿态推动AI计算的普惠化。而所谓的全场景,是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全场景的部署环境,这又让昇腾能够胜任几乎任何场景下对AI计算配置和部署的需要。
更为重要的是,昇腾的全面体系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一方面,“硬件开放、软件开源”让昇腾成为一个欢迎所有伙伴、开发者的技术力量体;
另一方面,昇腾的“全栈”每一个层级都可以对接融合外部AI计算相关模块,例如硬件上的异构计算架构CANN,即可以支持自家的MindSpore,也可以支持外部较为热门的TensorFlow,PyTorch主流开发框架,这种与生俱来的包容性让昇腾能很容易融入现有AI计算大盘中,现在,昇腾已经有超过5家硬件伙伴,支持超过6个AI框架。
在全栈的基础之上,此次峰会还介绍了很多技术上的细节,这些细节反映了昇腾在开发部署上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既有不同层级的“适用”、也有所有层级的“易用”。
在昇腾全栈计算架构中,对于算力、网络、AI研究等专业能力较强的生态伙伴而言,可以直接对接到CANN、MindSpore等,在更底层的技术基础上开发自己的AI应用。
而这些模块对很多行业应用开发者而言门槛太高,昇腾在全栈最表层的应用使能层,推出了用很少的代码即可以实现AI能力的MindX,传统应用开发者可以快速获取图像识别、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等计算能力。
任何希望实现AI计算能力的生态伙伴,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接入口。除此之外,在不同层级,昇腾还试图通过技术打磨做到开发部署的极简易用。
以框架层的MindSpore1.0为例,简单易用的开发套件让开发者可以快速进行高效的AI开发,且开发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硬件形态自适应生成相应的模型,这意味着不论生态伙伴拥有的硬件条件如何,都可以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型类型,超轻量部署框架也可以让开发者在模型大小的选择上更为弹性,适用不同场景(例如,物联网终端,可能需要更小的模型)。
多层次、便利化的“技术体验”,还让昇腾产业生态在落地时能够获得某种“微观”上的加速。
02
从宏观谋局到个体驱动,昇腾两路出击推进AI计算产业生态的繁荣
在全栈的技术底子上,这次峰会全景展现了昇腾在推动产业生态繁荣方面的系统动作。
华为GIV预测,到2025年,企业对AI的采用率将达到86%,智能将像电力一样无处不在,改变每个行业和每个组织。而显然,这个过程无法依赖单一或几个企业的力量,产业生态全面推进的力量必不可少。
这次,昇腾主要推出四个方面的产业生态扶持动作,扼要来说,包括:
针对ISV的“昇腾万里ISV伙伴计划”,主要帮助合作伙伴完成行业AI算法及行业AI应用的昇腾适配,更好地打造出行业AI解决方案;
针对初创企业的“昇腾AI初创扶持计划”,主要在资源、技术、营销等方面帮助初创企业成长;
针对高校“教研扶持计划”,主要帮助高校在AI教研资源、技术、师资等方面更好地融入昇腾知识体系和创新思维;
针对开发者延续一系列认证及扶持政策,例如工具/数据资源、行业专家交互等,促进开源社区繁荣。
总体上看,昇腾产业生态在试图将不同角色和昇腾计算产业生态组织起来,实现生态内的广泛协同互动,推动AI计算加速落地。
而细化来看,昇腾此次峰会在产业生态方面的动作,还表现出两个特征:
1、宏观谋局,“圈林”、“造林”、“培育土壤”三位一体
昇腾在培育AI计算产业生态的过程中,既有对已经成熟森林的保护和给养,实现“圈林”:其面向ISV伙伴的计划当前已经有100+伙伴加入,计划纳入1000+伙伴,成熟的ISV不断被融入昇腾产业生态,这等于借助市场成熟的计算服务市场来帮助生态队伍壮大;
也有自己亲手在空地上“植树造林”:面向初创伙伴的扶持,从“生长起点”培育那些潜力伙伴,当下已有50+初创企业加入昇腾AI初创扶持计划,同样计划扶持1000+初创企业,这些企业与昇腾生态紧密融合,未来也可能成为中坚力量。一个类似的典型案例是,2015年出现在华为第一届开发者大会上的旷视,现在已经是市值千亿的公司。
还有不断对生长森林的土壤进行“培育”,面向高校、开发者的一系列政策,在本质上改变了昇腾合作伙伴们成长的底层环境,无论是“圈林”还是“造林”,生态伙伴都将成长的更好。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分析报告,目前全国AI人才供需比仅为10%,人才缺口超过500万,而当前,昇腾已经与70多所高校合作开发昇腾系列课程,向这些高校提供云服务资源并培训师资力量,这将直接在人才缺口上补不足,为昇腾生态以及整个AI计算生态的长期发展在提供更多人才。此外,昇腾主动为基于昇腾和MindSpore的开发模型提供创新鼓励,通过物质鼓励吸引优质创新力量,这种做法使得华为能够与更多人一起优化昇腾基础软件的生态,不断提升昇腾软件开源的“含金量”,也营造技术共享、共同进步的开发氛围,使昇腾产业生态可以长久保持活力,现在,昇腾已经拥有超过10万个活跃的相关开发者。
“圈林”、“造林”、“培育土壤”三位一体的闭环,将让昇腾产业生态得以既快速又稳固地发展。
2、个体驱动,针对合作伙伴痛点建立完备、可复制的帮扶模式
从个体企业的角度看,昇腾一系列政策,几乎都在针对合作伙伴个体发展痛点进行解决。
例如,算力上的支持。随着AI应用不断深入,AI模型和算法的训练花费算力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昂贵,一个典型的单次Bert训练平均就会花费1.5万美金,约10万人民币,这直接挡住了中小型企业、初创企业的步伐。昇腾计算除了本身能够降低算力成本,在一系列计划中也像ISV、初创企业、高校等提供云资源、样机等支持。
又例如,商业销售的协助。很多企业并不缺乏联合解决方案的实现能力,但市场开拓对技术型企业而言有一定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型、初创企业。昇腾的一系列帮扶从多方面支撑合作伙伴实现商业成功,华为的8000+销售人员、10万多家渠道将会开放给昇腾计算产业伙伴,共同进行联合解决方案的拓展和销售。此外,华为品牌也被授权给合作伙伴开展联合营销。
宏观谋局+个体驱动两路出击下,在交通、工业、能源、媒体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升级中,昇腾不断聚合来自ISV等合作伙伴的多种前沿技术,创造更多、更深刻的场景价值。
以电力场景为例,昇腾与合作伙伴的联合解决方案中,AI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应用于电力的发、输、变、配、用的全流程,大大提升了电力行业的生产力和效率。例如输电环节,电力巡检由传统人工20天缩减至AI巡检2小时,效率提升80倍的同时系统成本下降30%。
从技术到生态,“准备工作”做足后,昇腾计算产业生态正不断涌现类似的深度解决方案。
03
结语
新基建浪潮下,AI作为关键模块正在走向快速落地,与之伴生的AI计算产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AI普惠已经在不远处。
以昇腾为代表,与合作伙伴一起做深产业生态成为加速AI计算产业繁荣的主要方式,在昇腾多维度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优质合作伙伴正在加入昇腾主导下的产业生态,与此同时,属于整个AI计算的后备人才创新力量也在不断被强化。
但是,快速发展的昇腾还在不断完善自己,要进一步走向成熟,昇腾产业生态与它背后的主要推动者华为还有很多事要做。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 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重点关注领域
1人工智能 |区块链 |汽车产业链| 内容创业 |新零售
2 电商 |新媒体营销 |企业级服务| 家居业 |社区O2O
3智能手机 |网红| 体育IP |互联网金融 |无人机
4共享经济 | 直播、短视频 |传统企业转型
最新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