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传感器发家成一国首富!被忽略的传感器有多大价值?国人请注意

不久前,日本传感器制造商基恩士创始人滝崎武光取代优衣库柳井正成为新一代日本首富,身价高达382亿美元。

消息传到国内,瞬间勾起国人的好奇心:“小小的传感器,竟创造出如此大的财富。”

滝崎武光

传感器是什么?

专业点说,就是一种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别看它体积不大,却是被公认为的“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

作为智能化的起点,传感器是构建智能工业和智能社会大厦的基石。如同一座数百米的高楼建筑,离不开深入地下几十米的地基。

正是看到了传感器在工业体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角色,我国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聚焦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1

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对传感器的认识似乎还集中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终端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伴随着这些新兴领域的骤然兴起,传感器从幕后走到台前仿佛只用了一夜时间

实际上,人类使用传感器的历史已经接近150年

从1883年全球首台恒温器正式上市,到20世纪40年代末第一款红外传感器问世;直到现在,全球传感器的种类已高达35000余种。

从技术和应用类型来看,传感器分为温度、压力、超声波、流量、电阻、图像传感器等;从产业布局上来看,又分为消费级、汽车电子、工业级、医疗传感器四种。

几乎遍布我们的衣食住行!

这不禁让人疑问,假如我们的生活没有了传感器会是怎样的场景?

答案难以想象!至少在很多领域,包括我们引以为傲的“基建狂魔”“中国智造”“中国速度”等称号,会因传感器的缺位而暗淡许多

今年3月,常泰长江大桥5号主墩沉井顺利封底。关于此次沉井,官方给出的数据是井长95米、宽57米,建成后足足有24层楼高

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着床定位、取土下沉”关系着项目后续的施工节点及整体进度。

而且,在滚滚长江水中挖出这样的“巨坑”,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是一道大难题。

这种情况如果放在过去,或许真就成为了无解之题!

但现在,中国建设者却利用400多个传感器、5万米数据线,成功打通了与水下三维声呐仪、智能取土控制系统等设备间的数据交互通道,确保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和交互。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400个传感器的辅助,而是采用传统人工测量方式来获取结构数据,测量员或许得不吃不喝每天守在井下。

即便这样,也存在着采集不实时、不全面,以及工期延长、安全隐患加大等问题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不仅仅存在于工程建设领域。

手机、电脑、平板;智能工厂、智慧农业、无人驾驶.... 几乎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传感器的身影;

这些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节奏与生活品质,亦推动着社会往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2

在诸多传感器品类中,MEMS传感器可以称得上是明星产品。

之所以特别提到MEMS,是因为其作为一种采用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新型传感器。

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适于批量化生产、易于集成的特点。

凭借这些“天生优势”,MEMS一举成为传感器各品类中的优等生。

ADI(亚德诺半导体)是最早做MEMS传感器研发的公司。1991年,该公司发布了业界第一颗High-g MEMS器件;

两年后,ADI又将微加速度计产品大批量应用到了汽车防撞气囊。至此,MEMS走入产业化阶段。

ADI MEMS传感器发展历程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MEMS传感器的应用已从最初的汽车电子产业覆盖到人们所能接触的各个领域

顶级的MEMS 厂商包括 Bosch、Broadcom、Qorvo、STMicroelectronics、德州仪器,等等;

国内的歌尔继2019年首次跻身前十后,在2020年MEMS厂商营收排名中上升至第六位。

MEMS传感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有机构预测,到2026年,MEMS终端市场将以7.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其中,消费领域是最大的MEMS应用市场,约占全球MEMS收入的60%,到2026年约有112.7亿美元的市场。

其次是汽车,汽车对MEMS的需求将从2020年的20.3亿美元上升到28.6亿美元。剩下的应用市场还有工业领域、医疗、电信、国防与航空航天等。

而今,高精尖行业蓬勃发展,使得MEMS传感器小型化、低能耗等优势不断被放大。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随着MEMS尺寸的进一步缩小,MEMS将逐步向NEMS(纳机电系统)转变,获得尺寸和成本的持续降低,这也势必引起传感器行业新一波技术革新。

3

这几年,芯片产业可谓担当了“卡脖子”超级形象大使。但其实,传感器同样具有“一剑封喉”的作用

设想一下,如果7nm的芯片没有了,你最多是无法享用到华为P50手机;但如果压力传感器没有了,一个上千亿产值的化工厂可能直接面临停产。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当今社会,传感器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并作为一个杠杆支点,实打实地撬动着中国制造30多万亿的产值。

德国传感和测量技术协会曾在《传感器技术2022——让创新互联》报告中直接指出,传感器技术是很多机器、设备和车辆竞争力的核心技术,是提升其价值增值的手段。

当“抢抓工业自动化”成为各国竞逐的目标时,传感器便是最先要拿下的一环。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国际技术小组,从国家层面协调政府资源、企业和相关部门在传感器技术、功能材料等全方面开展工作,服务于美国工业制造、智能制造和军工领域。

我们的邻国日本在上世纪末便已经将传感器技术列为21世纪十大技术之首,日本工商界更是直接认为:“支配了传感器技术就能支配新时代”,并将传感器技术的开发利用列为本世纪国家重点发展六大核心技术之一。

这样来看,基恩士创始人滝崎武光能拿下日本首富也并非全靠时运,而是工业自动化浪潮下强大的需求刺激所致。

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下,自动化生产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大量工厂纷纷增加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促使基恩士的营收和利润大幅上涨。

反观国内,工业级传感器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仍然很大。一方面是受国内生产制造水平所限;另一方面,则与国内长期以来对传感器不重视有关。

在技术攻关的时候,往往以主机牵头,传感器作为配角,基本是拿来主义;而在引进国外设备时,往往采用整机引进方式,很少有国产零部件的机会。

目前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

这么大的市场蛋糕,却有超过60%的份额被爱默生、西门子、博世、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等一众跨国公司占据;特别是高端产品几乎全靠进口补给中。

这不免让国产工业传感器多了一份意难平。

好在,中国政府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在中高端传感器领域的短板,并于2017年11月发布了《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

三年的主要任务是补齐设计、制造关键环节短板,推进智能传感器向中高端升级。

在技术和工艺上,行动指南重点提到了硅基MEMS加工技术、MEMS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非硅模块化集成等工艺技术。

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过渡是一条漫漫长路,走完它不仅需要传感器厂家的努力,同样也需要下游厂家给予更多的支持。

市场这么大,而且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加上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以及传感器应用领域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进入本行业。

最后,引用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兼职教授林雪萍的一句话:

传感器从来就不是熊熊大火,就产值体量而言,它的光亮度微不足道,这一点模糊了人们关注它的视线。然而,中国制造要往更高的阶梯向上,最需要的是重新认识这样一个多、散、小、弱的“配角之王”。


编辑 | 茶几

关注物联森友会(Thingyouwe),解锁更多有趣新知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