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禁令逼出的德军摩托化部队 闪击战的形象代言

历史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所关联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的背后都必然带来一个注定的结果。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不被禁止不得拥有自己的军用航空,那么大名鼎鼎的宝马公司也就不会生产摩托车,也就不会创造出著名的越野之王:宝马R75,也就不会有威震四方的德国摩托化部队。

20世纪30年代初,欧洲许多国家就在认真的思考如何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在1935年的时候提出了摩托化步兵的概念,通过三轮摩托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向冲突前线投入三名装备齐全但火力不同的士兵。

最初的军用摩托只是民用摩托经过简单的涂装而已,当然,这样的摩托并不能在严苛的战场环境里获得良好的机械和通过性能。因此建立一个特殊的军用摩托技术体系就成为实现德国摩托化步兵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937年11月德国陆军最高司令部将当时的两大巨头宝马和春达浦叫到了一起进行喝茶,并共同制定了全地形摩托车的主要技术指标:使用大众汽车总线生产,油箱容量应能满足350公里的机动范围,空载时最高时速为95公里,满员时公路最高时速为80公里,底盘高度至少要有15厘米,具有250公斤的负载能力。

1939年春达浦和宝马分别制造出了德军军用摩托的原型KS750和R75,两车具有相同的发动机排量,在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后,德军认为春达浦KS750在技术方面更周到,更适合军队的需求,并提出宝马以春达浦KS750的技术指标来进行建造。

但雄心勃勃的巴伐利亚人,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一建议,宝马公司坚持认为标准化组件可以作为70%的基础,他依然要在后轮液压制动器等方面使用自己的技术标准。

宝马公司并没有因为固执而固步自封,他们一直在努力改善自己的样车,终于在1941年凭借设计师约瑟夫.霍普夫和亚力克斯.冯.法肯豪森的努力在性能方面全面超越了KS750,从而让R75成为了德军机械化部队的主要装备。

宝马R75作为二战德军的主要激动装备它广泛配置党卫军,空军,步兵和装甲兵,在宪兵部队,警察以及战地救护等方面也普遍使用。1941年R75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团里表现优异,在恶劣的沙漠环境里运行完全不需要任何的改装。

1944年10月18日,因为反希特勒联盟在制造工厂里的几次爆炸事件,最终R75宣布停产,在1941年-1944来了期间,共生产了17635辆R75摩托。

R75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名也是性能最为优秀的重型三轮摩托车,德国工业的设计天赋让它称为了一个可靠,稳定的独立战斗单位,无论是在撒哈拉沙漠还是白雪皑皑的苏联战场,他都有着优异的表现。而在R75的技术方案基础上,后来又在世界各地衍生出了一群“干儿子”。同时骑着R75摩托车,穿着长长的橡胶雨衣,头盔上带着防风眼镜的德国国防军形象也成为了二战时闪击德军闪电战的象征。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