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谷歌I/O:“AI魔法师”并不好做

5月8日凌晨1点,2019谷歌I/O开发者大会如期而至。

发布会的详细情况和新品清单,想必大家已经在其他地方了解的差不多了,这里我们不过多赘述,简单交流一下“观后感”:

首先,与刚刚结束、专注于B端服务的微软build大会相比,谷歌I/O大会则显得平易近人很多。各种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软件服务喷涌而出:

Live Relay用语音识别和TTS,帮语言障碍者接电话;Google Go让不懂外语不识字的人能够说走就走;LiveCaption可以给任何视频加字幕,网上冲浪更愉悦;而BERT+TensorFlow双剑合璧,更是在癌症筛查、预测洪水等社会公共领域不断创造价值。一句话,让更强大的AI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硬件方面大家都懂的,一直不是I/O大会的强项。所以谷歌也就直接摆出了打酱油的态度,两款“亲民价”Pixel 3a 和 Pixel 3a XL直接没打算公布具体参数,可以说是很懂事了。毕竟399美元(约2700元)的起售价,亲的大概不是我这个民,并不想知道。另一款家庭智能语音交互硬件 Nest Hub Max,也只是一堆“微创新”的小修小补。

总体来说,这届I/O大会并没有“一眼惊艳”,软硬件都有种似曾相识的味道。但仔细品味一下,会发现每个产品都在试图诠释着大会的主题——Keep making magic。

没错,不是2016年信誓旦旦的all in AI,也不再是2017年的华丽炫技,甚至都不再强调AI,而是通过技术细节的想象力,让人们因google更愉悦。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转变,证明谷歌AI已经从实验室中毕业,在“AI魔法师”的职业角色上游刃有余。

新瓶装旧酒:更接地气的谷歌I/O

不到一天时间,粉黑双方已经就本届Google I/O 大会撕了个来回。批评者认为大会不够“酷”、不够“黑科技”,不再有去年那样性感的功能;而支持者则纷纷为谷歌的人文情怀打call,残障人群、社会公益,通通照顾到了,堪称科技界的“道德楷模”。

不得不说,两边都掌握着真理的“颗粒”。觉得I/O大会无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几乎所有内容都依托于老产品。

两个硬件自不必提,一个是廉价版的Pixel 2,一个是摄像头版的Google Nest Hub,早就是去年就出现过的老面孔了。

而一些软服务,也只是对技术的小修小补。比如Live Caption的视频实时字幕,Google Lens的点餐朗读功能,无需唤醒词就可多轮对话的Google Assistant ,加强了隐私保护、黑暗模式的 Android Q等等,固然有其精妙之处,但经受了去年“打电话叫外卖”之类AI功能洗礼的用户,刺激阈值已经明显提高了,不会再轻易尖叫。

业务能力褒贬不一,但谷歌的德育成绩可是全班最高分哦。

无论是帮助聋哑人、渐冻人、中风患者进行沟通的个性化语音助手, 还是帮助数千名患者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AI模型,谷歌展现了AI应用中的众多普惠场景。

从这个角度来说,以前的Google I/O 的确要炫酷很多,但有趣而无用的东西更多。比起不断推出新轮子,到让各种各样的轮子在现实世界中发挥更大的潜力,显然后者才是开发者和大众所需要与期待的。

从“神童”到“魔法师”,

谷歌AI的成长困境

2017年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刚刚将人工智能作为最高战略。次年则拿出了全面升级的技术矩阵,各种“像人”甚至能够代替人的产品应运而生,那时的谷歌就像是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神童”。然而时隔一年, 谷歌就如同霍格沃兹里的魔法师一样,隐藏起了自己的“超能力”,I/O大会更像是一个逗麻瓜们(不懂魔法的人)开心的showtime。

AI能力强也需要“曲线救国”吗?从谷歌的选择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谷歌I/O大会过去发布的产品并不缺乏创新,意图也都是好的,但问题是,这些凝聚着大量时间金钱的产品,似乎与真实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脱节。

比如根据邮件地址在邮件正文自动生成收件人称呼,亦或是让智能手机预测用户的午餐,这些东西固然使人印象深刻,但真的是用户所需要的吗?

忽略人性,使得谷歌在产品逻辑上很容易走向数字极客,而忽略了大众市场的口碑。

在过去的一年里,谷歌至少面临着三重压力:

1.步履维艰的产品化。

Google的工程师们往往有一个理念:研发产品的方向,千万不要听用户的需求。因为用户是不知道未来的,只能由你去引领未来。而谷歌在过去的一年里,正在品尝这种以开发者为中心酿成的苦果。

2018年谷歌I/O大会为语音技术打开了一条康庄大道,“如同真人一样自然”的语音助手,一度让人相信电影里面的AI真的到来了。谷歌也为google assistant操碎了心,但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智能家居,谷歌的市场份额都并不令人乐观。

2.无处安放的强大算法。

2018年谷歌最为亮眼的成就BERT模型也在I/O大会上亮相了,这个强大的模型却并未降低开发者的难度,因为它需要超大规模的算力资源和数据,庞大而复杂的训练过程,成为少数巨头才能上场的金钱游戏。也正是因此,小样本学习、无监督学习等研究方向开始兴起,而BERT及随后出现的GPT-2等“巨无霸”模型,并没能对开发者创新带来预想中的帮助。

3.人人喊打的隐私困境。

谷歌I/O从“移动为先”转向“人工智能(AI)为先”的三年,也是谷歌研究重点集中在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等产品的阶段,但问题到这里就变得棘手起来。

Google Hub想要实现千人千面的语音识别和自定义服务,就需要根据个人数据进行定制,有的服务还需要用户提供本地位置信息,这些都被视为侵犯隐私。

过去一年,谷歌几乎是在焦头烂额中度过的。1月因违反GDPR而罚款5700万美元(5000万欧元),3月,欧盟委员会再次针对 Google“滥用在线广告主导地位”的违法行为开出了 16.9 亿美元(人民币 113 亿元)的罚单。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用户口碑,AI服务与隐私数据之间的矛盾正在让谷歌陷入不小的压力。

每年的谷歌I/O,都被成为科技行业风向标。而今年的会上,我们可以看到进击的科技故事再继续上演,同时这三件依旧让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也还是没有解决。市场压力和进化压力并行,这也会是今年AI乃至科技行业的风向标吗?

去年,Google 将“Don’t be evil”的信条更改为“Do the right thing”,从今天的I/O开发者大会来看,成为一家能帮助尽可能多人的公司,就是在做正确的事。

这场发布会上,如果光从产品新颖度来看,我们能体会到谷歌正在费力的寻找一种平衡的技术解法:既要跟上AI/VR等潮流,展示自己在新技术上的实力,还得适当的保持克制和控制成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