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只担心一件事,我就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安德烈·纪德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生大事。
为什么会是一件终生大事呢?
可以用鲁迅的评论作答: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
从这一点来看,陀氏的笔是残酷的,笔笔都通向人类灵魂的最深处。
在人性荒芜之处,你可能会看见更荒芜的存在,你也可能会看见一汪清泉,散发出勃勃生机,这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的大哥米嘉。
在人性的绝望之处,会有一朵明媚的花开着,天幕始终有路,但那路,需要经历烈火的考验,唯通过者,方可永恒,这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二哥伊万。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对人性的拷问之中告诉我们,信仰唯有在无穷的拷问之中坚持才有意义,唯有在无穷的疑问之中经受拷问才有意义。
01
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完成《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一部之后,决定休息一年,再继续写第二部。
在卡拉马佐夫一家身上,他把人的神性、魔性融为一炉,将人放在最大的苦难里去经受考验,把他们的灵魂一点点剥离出来,给人们看得清清楚楚;
他让天堂和地狱,在同一个人身上扎根,上帝这种永恒的信仰,在摇摆中得到肯定;
善恶不是一个肯定句,而是一个疑问句,而死亡并非结束,而只是开始。
在那段休息的时光里,他写到:
“普希金在年富力强,才华鼎盛的时候死去了。毫无疑问,他也把某种伟大的奥秘带进了坟墓。如今在他去世以后,我们只能去猜测那些奥秘 。”
他没有想到,这也是他对自己的预言,《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的奥秘,也被他带进了坟墓。
1881年2月9日,陀思妥耶夫斯基病逝。
临终前,他让妻子给他读《圣经》里面那篇关于浪子的寓言:
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
他父亲就出来劝他。
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
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那一刻,他该为自己一直与“神”同在而欢喜吧!
他死后,他的朋友和仰慕他的人在他的墓前发表讲话,再后来,他被列入不朽的作家行列。
毫无疑问,他是天才。
在某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里面,有这样一段描述:
这种天才基于一种痛苦的矛盾。这颗灵魂爱上了痛苦,因为除了痛苦,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使它活下去,它为人类的苦难痛苦、绝望——名副其实地绝望,就是说,丧失了期待、梦想、青春的憧憬。
0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是苦难的,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于苦难,而是将苦难当成磨刀石,当成灵魂的试金石。
史铁生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了苦难的意义,并肯定了苦难的价值。
在有些人看来,困难是可怕的。
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受的苦难!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莫斯科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贫民医院的医生。
由于父亲的医生性质,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先看见的,就是人生的苦难,是那些颠沛无望的穷人由于疾病的折磨而发出的痛苦而绝望的呻吟,这种悲凉的气氛一直伴随他到10岁。
值得一提的是,七岁那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获得了贵族称号,全家注册为莫斯科贵族。但是仅仅空有其表,家里虽然养着农奴,却只有为了维持贵族的体面。
每当节日的时候,总要坐着贵族坐的车出行,但平时可能连吃饭都成问题,一栋小房子里面住着一大家子,整个家庭一点都不“贵”,除了贵族的头衔,处处都透着穷酸样。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辈子都被钱折磨。
183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他不喜欢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喜欢那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没完没了的军事训练中,他觉得自己身在监狱。
当然,身在监狱的原因也许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穷”,他周围大多都是穿着亮丽的富家子弟,挥金如土,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穷”贵族,不免成为被嘲讽的对象,为此,他只能孤独地躲在一旁。
他写信给哥哥说:
“哥哥,你抱怨你穷,是这样的。有什么法子呢!我也不富。你相信吗?我从营地上回来的时候,分文不名,在路上又冷又饿,我生病了,可是身上连喝口茶的钱都没有。”
贫穷这个事实,并不会令人觉得和周围不同,但是当别人用另一套标准在看你的时候,你就会被淹没,贫穷会成为别人嘲讽你的理由和借口,当然,我们可以说别人无知,说他们愚昧,但事实上,他们确实是愚昧的,而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的愚昧。
有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的写作,都是被钱推着走的。他为了钱而勤奋写作,最终却是写作成就了他。
贫穷是一种苦难吗?
我只能说,有时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现实的贫困里走进书籍的丰富当中。他不仅阅读果戈里、普希金,还广泛阅读歌德、巴尔扎克等。
书籍丰富了他的灵魂,让他在往后的苦难面前,多了一份面对的力量!
03
1845年4月的一个早晨,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拿着一本书稿来到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家,他急促地敲门,气喘吁吁地来到别林斯基面前。
别林斯基问:是有什么急事吗?
涅克拉索夫兴奋地说:新的果戈里出现了!
别林斯基不以为然。
涅克拉索夫把手里的书稿递过去说,你看完就明白了!
别林斯基接过稿子,心中还是不信。果戈里是谁?那是一位大师,哪是像长蘑菇一样那么容易就长出来的,却没有直接说,只是让涅克拉索夫下午再过来。
下午一点,涅克拉索夫又来了,别林斯基一见到他,就激动地说:“我承认你说得对,新的果戈里出现了,他叫什么,书稿没有写名字。”
“他叫费道尔·米哈伊诺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工程部制图局的准尉。”
没错,那本书叫《穷人》,作者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19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军校毕业,被授予工程兵准尉军衔,入工程部制图局当绘图员。
他有了工资,但是收入微薄,再加上他本部善于持家理财,最终穷到借钱过日子。
没有钱,只能用才华换取铜板,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翻译,赚取少量稿费。
1844年,他辞去工作,专业写作,《穷人》也在创作中。
1846年1月,《穷人》在祖国纪事上发表。
十九世纪的俄国,社会混乱,人民生活水生火热,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有体会,他不是那种关起门来写作的作家,他关心社会现实,在他的几乎所有作品中,都透露出一种对于人生出路的寻找,充满着对终极价值理想主义的寻找和探索。
彼时,别林斯基在给果戈里的信中,提出了废除农奴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此大加赞赏,他设法搞到这封信的手抄本,并拿到集会上朗读。
毫无悬念,他进了政府当局的黑名单。19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逮捕入狱,并判处死刑。
04
如果说入狱之前的生活带有苦难的色彩,那么那些苦难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来说,那些苦难都只是开胃菜。
入狱之后,他被判处死刑。
行刑那个早上,陀氏被押送到校场,准备执行死刑判决。
总共21名死囚被押送到刑场,周围沾满荷枪实弹的士兵,神父给死囚一一吻过十字架,就当是祈祷,为他们穿上白色的尸衣,准备执行死刑。
在备受煎熬的死亡等待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到了沙皇的特赦,死刑改为流放西伯利亚,服4年苦役。
苦役是对人精神的摧残,没有自由,被剥夺一切权利,跟杀人犯、强盗睡在一起,肉体和精神同时被摧残着。
他第一次看到苦役监狱的场景后,神经便受到严重刺激,立即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昏了过去,从此患上癫痫。
也正是在这段非人的日子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他人性到神性的转变。
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死屋手记》,灵感就是源于此。
有人评论史铁生是从人性里看到神性,从神性里看到人性。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把人的灵魂放在最极端的环境里试炼,目的就是为了找出里面最本源的东西。
作家的思考就是作家对现实的审视,作品里的残忍,就是作家自身所经历过的残忍,至少这句话,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是真实的!
在“死屋”里的1500个日日夜夜,他每天对着其他的犯人,看着他们灵魂深处的挣扎,渐渐的发现一些光,也从某些光鲜亮丽的灵魂里,看到了污浊。
也许他一直在审视灵魂,审视着灵魂在苦难面前的作为。
1854年,他苦役生涯结束,却被发配服兵役,两年多以后晋升为少尉,才在兵营外面有自己的住宅,可以和朋友交往,有时间继续写作。1858年退伍重回文坛,彼时,他已经37岁了!
10年光阴,他与苦难作伴,但他的精神,已经发生了质变。
05
使一个人变得智慧和丰富的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学习和反省。
学习是对外在的了解,而反省是内在的审查。
这些东西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转化成一部部经典的作品。
返回文坛之后,他相继发表了《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等重要作品,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名望。
但上帝给人的苦难试炼,从来没有规定何时终结,活着就得接受这种试炼:
欲望、困难、离别等等,这些东西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妻子和哥哥离世,让他痛苦不已,再加上癫痫病发,都在摧残他的身体和精神。
他爱好赌博,有钱的时候就赌,钱输了就去借,最后欠了一身债,债主们不断向他讨债。甚至要查抄他的家,逮捕他入狱,没办法,他只能想方设法赚钱还债。
急需偿还的债务高达3000卢布,他没办法,幸好这时候出版社来了,他愿意出3000卢布买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著作的版权,而且陀思妥耶夫斯基还要再写一部长篇小说给他,限期半年交稿。
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本就没有时间写,合同规定11月1日前小说交稿,可是到10月初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字也没写出来。
经人介绍,他聘请安娜作为速记员,终于用26天完成了书稿《赌徒》。
两人也因此产生爱情,并于不久后结婚。
结婚之后,安娜不仅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速记员、秘书、女管家、书籍发行人和销售员,陀思妥耶夫斯基才算过了一段安定的日子。
此后的作品《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
1881年离世!
此刻,想到《孟子》里面的一句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以苦难困难,磨砺其心志,又有多少人能够忍受得了呢?
06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即使我不再相信生活,即使我对珍爱的女人失去信心,对常理失去信心,相反,甚至确信一切都是混乱、可恶乃至被魔鬼操纵的一团糟,即使一个人绝望时的种种恐怖统统临到我头上——我还是要活下去,一旦从杯中抿了一口,便再也不愿舍弃它,直到把酒喝干为止!
这句话用来形容他的生活,应该再适合不过了。
有人形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生活的苦难降临在他身上,他背负着苦难前进。
但最终他把苦难当做灵魂的试金石,可能这就是天才和凡人的不同,天才在受苦中看见神圣,而凡人在受苦中看到怨恨。
正如他说:
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这就是人性,但人性之后,人永远可以有一个更高的东西在注视着自己,这就是神性。
注: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只是一个基本的了解,往后将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他,但我觉得,每个读书人都应该去读一读他,把自己放在某种“困难”的选择里炼一炼!就知道自己的灵魂,究竟是在天堂还是地狱!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