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都低估了这位少年天子

文 / 子

前有铁血帝王汉武帝,后有雄主汉宣帝,加上短命,汉昭帝刘弗陵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巨低。

就像李治一样,明明个人能力也不错,但夹在老爸李世民和老婆武则天中间,生生就成了平庸的代言人。

但西汉王朝中兴的功劳簿上怎么也少不了汉昭帝的贡献。

先说他的上位史。

立储,是汉武帝晚年的大事。

汉武帝一生办的都是大事,对内改革,对外扩张,但功业震世的同时反作用也着实不小。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放眼望去,帝国千疮百孔。

桑弘羊等思想还停留在封狼居胥功业惯性下的官员还在想着扩张,而汉武帝已经将那个平凡人车千秋拜为了丞相并封为了富民侯。

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了,帝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走富民强国的道路

对,以民生工作为重。

最适合搞民生恢复生产的太子刘据已经在“巫蛊之祸”中死去,广陵王刘胥和燕王刘旦又实在不成器。

雄才大略一生,如今却没有理想的接班人。汉武帝好烦。

那就选幼子刘弗陵吧。

一张白纸,只要加强塑造,未来可期。

汉武帝在给刘弗陵配备了强大的辅政班子之后极不情愿地闭上了眼睛。帝国的荧幕接下来会表演什么节目永远与他无关了。

汉昭帝冲龄践祚,可庙堂却并不太平。

经过一百多年的洗牌,控制汉帝国军事、外交和内政的那个军功受益阶层已经完全成了过去。汉武帝接着又通过扶持外戚和发展内朝的手段从丞相手中夺取了权利,汉家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皇帝

可汉武帝给幼子留下的豪华辅政班子却让权臣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汉武帝  图源/剧照

皇帝太小,没有执政能力,背后又没有太后的掣肘,权利自然就成了几位辅政大臣的蛋糕。

但这东西谁又愿意和别人共享呢。

于是,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的角逐在所难免。不以他们的情感和路线为意志,这是政治的规律。

燕王刘旦首先跳了出来。

在太子刘据死后他就对储君之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但他在汉武帝面前就一透明人,还没打几拳,内心的小九九就被父皇窥视得是一清二楚。

吃相太急了点吧。

汉武帝在刘旦身上根本就没用什么心思,果断将他淘汰出局。

如今,刘弗陵即位,刘旦自然心不甘情不愿。欺负皇帝小弟弟简直就是他的本能。

刘旦公开不承认皇帝刘弗陵,并对外放出话去:“快来看呐,当今皇上根本就不是汉武帝的血脉,他是大臣们立的皇帝,天下人快跟我一起去讨伐他吧。”

呵呵,这是公然地否定汉武帝的意志完了还赠送父皇一顶绿帽子。汉武帝要是地下有知,那绝对得掀开棺材板给儿子刘旦几个耳光。

辅政大臣也经过各种角逐分裂成了两派,霍光集团和上官桀、桑弘羊集团。

上官桀和桑弘羊想干掉霍光,刘旦想问鼎,于是三人联合成了一个地方与政府,内外两种力量强强联合的新集团。

亮剑的对象是霍光。

趁着霍光休假的间隙,上官桀以燕王的名义弹劾霍光,罪名一大串,条条致命。

他们的认知是,皇帝还是个孩子,看到霍光这些罪状一定会很激动,然后会吩咐他们砍了霍光。

但汉昭帝完全没有按照他们设定好的剧情演戏。

上官桀集团期望的皇帝的激烈反应并没有出现。

汉昭帝以沉默回应了他们。

▲上官桀  图源/剧照

霍光自然也是得到了消息。他急匆匆地赶往皇宫,但在画室门口他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原地,死活也不肯再往前迈进一步。

他比谁都明白,前方很可能就是万丈深渊,他进去了,极有可能是走不出来了。

一向沉稳果断的他此刻在一道门跟前内心左右徘徊,不知该如何是好。

好纠结。

汉昭帝召霍光入朝。

霍光免冠顿首,表情像个孩子一样无助。

汉昭帝微微一笑:“大将军不必紧张,快快请起,那奏书是假的,你是忠臣。”

站在悬崖边上的霍光突然被人拉了一把,拉他的那个人还是皇帝,这剧情,霍光怎么也没有预料到。

看到霍光惊愕的表情,汉昭帝给他细细分析:“大将军调校尉不到十日,燕王怎么可能知道?况且以大将军的实力,造反还需要调动校尉吗?”

汉昭帝直击事件的本质。

天呐,皇帝竟然如此聪慧淡定,可他只有十四岁呀。

尚书左右也是受惊不小。此次事件直接刷新了他们对皇帝的认知。

汉昭帝的肯定意味着上官桀、桑弘羊集团的失败。

此后,面对不断吐向霍光的口水,汉昭帝始终只是一句:“霍光是忠臣,你们不要诬陷他。”

上官桀集团无奈采用刺杀的手段要干掉霍光。

可惜,失败了。燕王刘旦、上官桀、桑弘羊,还有站在他们阵营中的盖长公主统统被杀。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成为历史,霍光一人独揽帝国的内政外交。

霍光威震海内。

此次辅政大臣争夺权力事件让天下人进一步了解了汉昭帝的政治智慧。

▲霍光  图源/剧照

他为什么要保霍光?

首先,上官桀、桑弘羊和燕王刘旦勾结威胁到了汉昭帝的帝位。本能使他选择了霍光。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汉帝国当下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将人民从战争的废墟中解救出来。而庙堂的内耗显然不能使帝国的员工们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去解决帝国的主要矛盾

所以,必须得尽快结束这种内耗的局面。

还有,霍光的政治路线也和汉昭帝的思想不谋而合

《汉书.昭帝纪》载:“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

《汉书.霍光传》载:“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讫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虽然霍光也犯了权臣惯有的毛病,大肆任亲,但是,汉帝国毕竟在他的努力下走出了汉武留下的那篇废墟,度过了建国以来的最大危机。

桑弘羊属于妥妥的法家人物,和汉昭帝的治国思路南辕北辙,注定是被抛弃的一方

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汉昭帝更是亲身示范,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请看史书记载:

己亥,上耕于钩盾弄田。

三月,谴使者振贷贫民毋种、食者。

六年春正月,上耕于上林。

......

汉武帝犯了秦朝灭亡的错误,但幸运的是,他的接班人能够及时调整路线。在汉昭帝和霍光君臣的努力之下,汉帝国渐渐恢复了元气。

但老天却没有继续眷顾这位聪慧的帝王。

元平元年,汉昭帝崩于未央宫。

▲汉宣帝  图源/剧照

汉昭帝盛年而死,他甚至连个子嗣都没有留下就匆匆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以自己的切身行动完成了历史和人民交给他的使命。

在他身后,汉帝国在经过汉废帝刘贺的短暂过度之后又迎来了一位伟大的帝王,汉宣帝刘询。

在汉宣帝的努力之下,帝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兴,汉朝再一次伟大。

历史已经奔腾了两千多年,有谁还记得那位在十四岁时就天赋异禀的汉家天子?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做了秦王的刘邦最终没能成为秦始皇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