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母亲的布衫
母亲95岁高龄时穿着一件洗得很干净的红色外套,依然显得精神矍铄
家慈一生勤俭节约,从我记事时候起,看到母亲身上穿的基本就是一袭蓝布衣服,她老人家年轻时的衣衫早已剪裁,做成孩子们的衣裤。在1950-1970年代,特别是在国家物资极度匮乏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油、布料等都要凭粮票、布票定量供应,母亲说,你们上学,穿得不整洁,会被人家看不起的,她怕我们在外受委屈,省吃俭用而她自己的衣衫却从来都是那么节俭。
记得1960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我还是一个小孩子,一次母亲带着我走在番禺路上,天很冷,寒风刺骨,记得那一年上海的冬天是出奇的冷,吹得母亲和我的脸通红通红的,母亲生怕我冻坏,要我把手伸到她的外套里,她说,那样会暖和一些。我慢慢地把手伸到母亲的棉外套里,顿时,一股暖流从指尖一直流进我的身体里,我是不感觉冷了,殊不知那时母亲的双手几乎被冻僵了,但那朔朔寒风却似万根冰针穿透母亲的双手……
我参加工作后,拿到第一份薪水,曾经给母亲买过一件外套,她也舍不得穿,她总要等到逢年过节和走亲戚的时候穿。理由是旧衣服还可以穿,不必花冤枉钱买新的。在那滴水成冰的冬天,买条毛巾、买双袜子都要凭票的年月,我暗下决心,要发奋工作,一定要为母亲多买几件质地好的外套。但母亲怎么也不让我买,她说你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能省则省”这句话,她前后也唠叨了差不多二十多年。
按照上海人过年都要给小孩子“穿新衣”的习俗,母亲照例到年底总要为我们兄妹做一件新的外套,那个时候,用布票买布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给六个孩子同时做新衣服,但母亲还是会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凑齐布票,给她的儿女每人做一身新衣服,虽然故意做大些,一时穿着不合身,但我们心里也很高兴,因为起码穿的是自己的衣服,而且能穿好几年,看着这一切,母亲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太爱自己的孩子了,她不能忍受孩子穿破衣烂衫,而她自己依然还是穿着她的那件洗了又洗的蓝布外套。
夜晚经常看到母亲在灯光下为我们缝缝补补、洗洗涮涮,即使到大年夜守岁时,母亲还在赶制新衣——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期待的事情。每年春节前,母亲总要给孩子做一双新鞋子、一件新的外套。一觉醒来,母亲还在灯下缝纽扣。等我们起来的时候,新衣服做好了。比起现在,当年的外套虽然很简单,就是用蓝的卡其布或者别的什么布料,做一件棉袄罩衫,或者缝制一条棉裤的罩裤,再配一双新的鞋子,有时候在冬日来临时,还会领着我们到华山路上的衣帽商店去买一顶帽子,把孩子打扮得有头有脸,这个时候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刻。
过年穿新衣裳,特别是年初一穿新衣,人有点拘束,好像不灵活了。但心里实在感觉甜蜜,新年新外套,为新的一年,注入了新的希望。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这件简朴的布衫外套穿了好多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和妻子给母亲买过几件新外套,她一般都舍不得穿,还是要等到逢年过节穿一下,我曾多次尝试让母亲有所改变,但收效甚微。我想,这就是她那一代人经历社会历程的社会印记,勤俭、简朴、持家,并且影响了她的一生,也影响到我们子女这一代人,我不会说许多大道理,我想如果没有母亲的勤俭与简朴,也许就不会有我们家庭今天的兴旺和子孙繁衍。国家提倡节俭,民族提倡节俭,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应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卫生和节俭,这是国富民强永恒的主题。
我的母亲辛苦了一辈子,节俭了一辈子,在我心中,母亲永远是伟大可敬的。印象里母亲的布衫外套,带有一种旧旧的暗,它越穿越软、越洗越薄,色泽也会越来越淡,最后成了浅色调了。直到到她95岁高龄时,在儿女们的督促下,穿着一件带拉链的红色外套,衣襟旁原先的滚边虽已磨毛,但色彩是红的,显得很喜气,也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精神矍铄的体现。这是经过特殊处理后产生的色泽,在不同光线下有着不同的变幻,就如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件外套,有美丽的一面,也有哀愁的一面,美丽的外套,红色生辉,喜气,它是经得起时间沉淀的。
如今熙熙攘攘,喧闹不息却又荒凉无比的世态人情下,母亲的外套已经没有了,但是寒风中母亲用外套温暖我的手,庇护幼小的我的情景,永远温暖着我的心,我一直将母亲布衫外套的影子存放在我的脑海里,即使有外界的风雨向我袭来,我依然记得母亲佑护我的情景,直到永远。
母亲的外套,会长久的催促我去劳动,去艰苦奋斗……
2020年12月7日晚于沪上凝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