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超级动力来自对孩子的信任

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思维第一:学习的超级动力——相信孩子,就能创造奇迹》(幼小版和中学版)两本书中,延续了作者房超平的一贯风格:生动的叙事,娓娓道来,令人感同身受,融入其中。仿佛是说自己的孩子,又像在讲邻居的故事。似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又好像观摩大师的课程。亲切中循循善诱,平实里谆谆教诲。看似寻常却微言大义化玄机。简而言之,因势利导,精准施策,是这两本书最为鲜明的特色。

以活动为抓手,“投其所好”,激发兴趣。书中写道:“幼儿期和小学低段是儿童智力尤其是思维力发育的黄金期。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发展孩子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注意力等智力的关键内容,就能让孩子在享受快乐的童年的基础上,变得更加聪明。”比如,“别样的抢凳子,另类的聪明术——让每一项游戏都具有教育功能”。同样的游戏反复来做,本来犯了“忌讳”,而老师恰恰以“险”取胜。奥妙就在改变了奖品(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水果糖),调整了游戏规则,这样一来,就把习以为常的“抢凳子”,变成了有趣的逻辑思维游戏,让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看似简单重复,但却不断变化的游戏中,刺激出聪明的点子,寻找到最佳的路径,不知不觉长智慧,添能力。

以现象为导向,刺激想象,探求真相。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算’出来的自信心——教孩子学会数据分析的方法”。这个故事说的是学生小许的成绩总是不能有效提高,老师帮助他通过对失分的数据分析,让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不是自己没有学好,而是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于是,“对症下药”,“顺藤摸瓜”,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自信心重新建立起来。事实证明,自信心不是家长和教师给予的,而是孩子在不断探索、不断成功的过程中对自己不断肯定的累积效应。这样的课程是参与型的,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与其说是教,不如说是把学生的想法引导出来,再一起细化、一起调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既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又能在比较中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并形成倾听、了解、尊重他人的习惯。

以目标为导向,振叶寻根,探索规律。在书中,让我震撼的是这个案例:“‘发明数学定理,我能!’——在解决特殊问题中让孩子‘发现’知识,‘创造”规律’”。说的是高中数学学科黄老师从解决初中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解决与之相关的特殊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而归纳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一般规律,使本来难度较高的数学学习变得简单起来,也让同学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极大兴趣。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成效,必须通过学生对知识的解读与吸纳、升华与批判来完成,以个性素质的内化与外显来体现。

以化育为旨归,深入腠理,开启心扉。西谚云:多一所学校就少一所监狱,讲的就是学校具有教化、感化、转化的职能。在房超平的心目中之所以没有“差生”,在他的字典里也没有“困难”二字,就是他总能找到那把钥匙,让孩子们心情愉悦,心服口服地反躬自问,“悔过自新”,进而激发内动力,激活自尊自强的信念。这在他的两本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书中的小卢,就是从“无恶不作”进步到“全优学生”。高二年级学生小卢是班级有名的“双差生”,几乎所有老师都投诉他。但新任班主任章老师没有让他“入另册”,不歧视,不放弃。经过多方了解,章老师找到了小卢问题的“种子”是在初二就埋下了,并在家访中取得了小卢父亲的信任和支持。家校合力,共克“顽疾”,最终小卢被感化,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刻苦自学加上请教老师,两年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故事司空见惯,但结果非比寻常:把一个接近“迷途”的孩子拉上正道,从而获取一个进取有为的人生,这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用金钱来衡量的!只要老师找到问题的症结,就能让孩子重拾自信和希望。

以结构为“天眼”,前后贯通,实现逆袭。总是存在一部分无论多么用功学习,成绩总不理想的学生。如何逆袭?房超平的答案是:创造使孩子自信心不断生长的机会。比如,中学版的一个案例谈到,物理学科的学生小罗就是从倒数变成了第一。原来,宋老师针对小罗在物理学科出现的问题,传授了一套“独门绝技”:先是引导他提炼章节核心内容和关键词,建立章节的知识结构和联系;接着,自然而然地进入与这章知识有关联的下一节新知识的构建,形成对新知识的基本印象和基本框架;再通过相关的练习和改编试题,使物理学习变得简单又轻松,进而树立了小罗学好物理的信心。最终,小罗逆转了原来物理学习的落后面貌,在本章的单元测试中获得了年级优秀成绩。

马克思说:“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简单的经验事实。”宋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物理学科的客观规律性有机融为一体,通过让小罗掌握知识结构,使书本由厚变薄;然后帮助他建立知识框架和联系,实现逆袭自然顺理成章。

这两本书的绝大多数案例都是在房超平的思维导学理念指导下实践的,不少案例还是他亲自实践的(只不过,在成书时以第三人称呈现罢了)。此外,这两本书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好读。书中的“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初读,字字句句都那么寻常,但一句一句地读下来,却感到每一句都很有味道。(王遂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