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N2基因突变致伴锥体束征的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一例

病例摘要

患者男,14岁,汉族,主因“双下肢缓慢进行性无力、萎缩4年”就诊。患者自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小腿肌肉萎缩、行走力弱,进而发现足及跨趾不能背屈,步行时逐渐出现足内翻。症状缓慢进行性发展,但双上肢未受累。病后无肢体麻木、疼痛及感觉减退等症状,无明显“肉跳”及二便障碍。既往体健,足月顺产,生长发育正常,否认特殊药物、毒物接触史。患者母亲幼年时有外伤所致足内翻病史,但未经治疗后自愈。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高级皮质功能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颅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肌容积正常,肌力V级,双小腿肌肉明显萎缩,高足弓,双下肢近端肌力V级,远端肌力足背屈III级、跖屈IV级,跨背屈0级、跖屈IV级,步行时足下垂、内翻(图1)。共济运动良好。深、浅感觉正常。双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及膝腱反射均亢进,双跟腱反射未引出;双掌颌反射可疑,双Rossolimo征阳性,左Babinski征阳性。一般辅助检查:各项生化及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甲状腺功能及抗体、维生素B12水平、脑脊液相关检查、头颅及脊髓MRI均正常。电生理检查:双腓总神经、胫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未测出;双胫神经H反射未测出;左第一骨间肌、右胫前肌呈神经源性损害。双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CMAP波幅正常;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略偏低但仍在正常范围,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正常。基因检测:PMP22、MPZ、GJB1均未见异常,而MFN2第775位存在由C到T的点突变(c.775C>T),导致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第259位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p.Ar9259Cys)。因患者为杂合突变,提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但患者家系中元类似疾病表现者,故需进一步确定遗传方式。后经基因检测证实患者母亲MFN2基因存在相同突变,但未发病,表明该家系为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图2)。

讨论

本例患者以双下肢对称性运动神经受损为主,尤以双下肢远端受累为著,具有”鹤腿征”、”锤状趾”等表现,双上肢受累相对轻微,临床上首先考虑CMT可能。但患者伴有明确的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体征,临床和神经电生理检查均未发现感觉受累证据,神经传导检测示双下肢运动神经受累明显致CMAP波幅不能引出,与CMT常见表现不符。综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特别是电生理检查)结果,最终临床诊断为伴锥体束征的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istal 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 witll pyramidal signs,dHMNP)。

dHMNP是一类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肌肉缓慢进行性无力、萎缩伴锥体束征,不伴明显的感觉受累。该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目前已发现9q34、9q21.1-p12、4q34.3-q35.2等不同的突变;在BSCL2基因突变所致的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中亦偶可见锥体束征。MFN2c.775C>T突变迄今仅Sitarz等于2012年在CMT2A患者中报道,本例患者系中国人群中首例报道,且临床表现为dHMNP而非CMT2A,提示该突变可能导致不同临床表型。

Ajroud-Driss等报道一例伴锥体束征的CMT2A患者,其致病突变为MFN2 e.776G>T,与本突变(e.775C>T)仅相差一位,这两种突变均会引起MFN2第259位精氨酸改变。与本文患者明显不同之处在于该患者具有明显感觉障碍,查体及电生理检查提示运动、感觉均受累,符合CMT表现。MFN2第259位精氨酸改变是否为临床出现锥体束征的原因,以及该位精氨酸被不同氨基酸替换后表型不同的机制,值得深入讨论。

dHMNP临床少见,结合其遗传方式,需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青少年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4)鉴别,后者典型表现同样为四肢远端肌肉萎缩伴锥体束征,感觉系统不受累。DeJonghe等报道ALS4与部分dHMNP均可由SETX基因(9q34)突变所致,并提出将由SETX基因突变所致的dHMNP归为ALS4。本例患者青少年起病,具有颈段和腰骶段两个区域的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缺乏感觉受累证据,应考虑ALS4可能,按照修订版El Escorial诊断标准,诊断级别为拟诊(probable)。但是,本患者与ALS4有一些不符之处:(1)患者起病早,病程长,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病变主要局限于下肢远端,双上肢受累轻微;(2)患者在肌力尚可的情况下已出现双腓总神经、双胫神经严重损害致CMAP完全不能引出,似难完全用前角细胞受累解释;(3)神经传导检测示四肢SCV界于正常低限,推测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感觉受累。本例患者上述与ALS4不同之处,在其他有关dHMNP的文献中亦有类似报道,故dHMNP与ALS4是否为同一类疾病尚需进一步研究。总之,本报道提示我们,在临床遇到类似ALS4表现的患者时,需注意排查MFN2基因突变。

(0)

相关推荐

  • 周围神经病之病损分布

    临床上遇到远端无力的患者总是想神经的病变,近段无力的患者想的往往是肌病,这种思维没有错,但过于简单.比如包涵体肌炎的患者,表现为指屈肌和股四头肌的无力,病损的分布就是呈上肢远端,下肢近段:再比如面肩肱 ...

  • ◾罕见“鹤腿”之腓骨肌萎缩症(CMT)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亦称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憾事,故事的一部分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是美国艺术家Andrew ...

  • 腓骨肌萎缩症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占全部遗传性神经病的90%.腓骨肌萎缩症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分为两型,如CMT1型(脱髓鞘型)和CMT2型(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多数呈常染色体显 ...

  • 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 ...

  • 从定位到定性,解析进展性双足下垂的病因

    对于老年患者出现双足下垂该如何定位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 问题思考: 1. 鉴别诊断有哪些? 2. 应该进行哪些检查? 定位及定性诊断思路 足下垂主要是由产生踝关节背屈的胫前肌无力所致.大脑或脊髓的中枢 ...

  • CSF1R基因突变致遗传性弥漫性球体细胞白质脑病1例

    遗传性弥漫性球体细胞白质脑病(hereditary diffuse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spheroids,HDLS)是一种罕见的成年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白质病,外显 ...

  • Neurology病例:CSF-1R基因突变所致伴颅内钙化和囊变的脑白质病

    37岁男性,表现为命名困难和进行性执行功能障碍伴焦虑1年.临床查体提示广泛的腱反射亢进和双侧巴氏征阳性,余无殊.头颅MRI(图A-B)提示弥漫白质脑病伴白质病灶处多发小囊肿,无强化.CT证实深部额叶和 ...

  • 美拉尼西亚人金发由基因突变所致

    由于接受较多的紫外线辐射,一般赤道附近居民的皮肤和头发颜色都较黑.不过居住在太平洋西南部赤道附近的美拉尼西亚人是个例外,他们肤色很黑,但金发比率较高.一个美英研究小组3日报告说,其原因在于基因突变. ...

  • 【医伴旅】全新抗癌药物或可治疗BRCA基因突变的癌症

    来源:网络 DNA很容易受到损害,从而扰乱它所编码的重要信息.如果一个细胞在发生基因错误时不能得到修复,那么突变最终会导致其死亡. 然而,突变偶尔也会促进不受控制的细胞复制,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

  • 伴CLCN2基因突变的继发性PKD

    患者为一名22岁女性,21岁时出现阵发性运动障碍.她有妊娠和围产期病史.发育史和运动功能在7岁之前都是正常的,在7岁时她出现了轻微的双手震颤.2岁时,由运动和锻炼引起的阵发性颈部运动,包括头部前倾和转 ...

  • RELN基因杂合突变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颞叶外侧癫痫

    一.病例 先证者男性,22岁,学生,籍贯山东.因"双耳短暂嗡鸣1个月,加重伴全身抽搐半个月"于2019年9月12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父母为非近亲结婚.患者为足月顺 ...

  • PCDH19基因嵌合突变致男童癫痫的表型特点

    PCDH19基因突变于2008年首次在限于女性的癫痫伴智力低下的家系中被发现[1],为特殊的X连锁遗传方式,即携带该基因突变的杂合子女性发病,而携带此突变的半合子男性不发病.但随后有文献报道,PCDH ...

  • 关于“基因突变”之我见 :这不是科学成果…

    基因突变 ,他为什么要突变?肯定是它对外部刺激产生了反应,为了适应这些反应 ,他自身产生了适应性变异 .<生命科学>还没有彻底q摸透这些变异的过程,但却看到了变异的结果 .于是乎 !&qu ...

  • 罕见基因突变,C

    罕见基因突变,C-MET靶点基因融合突变,C-MET靶向药物,C-MET抑制剂有哪些,C-MET临床试验招募 随着精准治疗的发展,靶向药物种类增多.覆盖的适应症更加广泛,靶向药物的研究正在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