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病(79):意识障碍
一名68岁的女子被发现没有反应后,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事件发生之前曾经出现过视物重影。
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
入院时血糖水平为35 mg / dL。
轴向对比增强的T1WI(A),T2WI(B),DWI(C)和ADC图(D)显示在胼胝体压部可扩张的,轻度T2-高信号非强化的病变。2个月后的随访MRI表明弥散限制已经消失(E)。
答案:低血糖症引起的暂时性胼胝体压部病变
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最早由Kim等在1999年首次报道。多为病毒感染, 一般在1周~1个月痊愈, 预后好。
Tascilar等总结认为胼胝体压部可复性局灶孤立性病变病因多样, 脑炎或脑病、抗癫痫药、癫痫发作、高原病、系统性或全身性红斑狼疮、溴甲烷中毒、代谢异常等均可引起本病。
既往研究发现, 部分患者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清钠水平偏低, 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 包括脑脊液压力、细胞数及蛋白升高。
谭红艳等研究发现, 低血糖患者亦可出现典型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
有学者根据MRI表现将该病分为Ⅰ型和Ⅱ型, Ⅰ型指MRI上病灶仅局限于胼胝体压部者;Ⅱ型指MRI上病灶累及胼胝体外其他脑白质, 临床症状较重。Ⅰ型典型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病灶为特征,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 FLAIR呈高信号, 病灶孤立, 边界清楚, 呈圆形或椭圆形, 增强扫描病灶一般无明显强化, 病变周围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 胼胝体体部及膝部正常。
Tascilar等总结了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病变报道中推测可能的发病机制, 认为与血管源性或细胞毒性水肿有关。DWI及ADC图信号不同可能与病程较长有关。
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局灶性病变不同于缺血梗死或变性, 其FA值和DTT显示的局部白质纤维并非器质性病变, 而是一种可逆性改变, 极可能与机体应激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