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雅艺术|林建南:向着高地的坚实足印(文/道侣)

作家书城

画家简介

向着高地的坚实足印

——略评林建南篆书

文/道侣

把篆书作为书法的主攻方向,历来为数并非众多,甚至于只是寥寥而已。这可能与其他书体相对比较容易上手,而篆书则法度森严些,不无关系。但这仅是篆书的一个方面。学习篆书,重要的是得有一定的学养准备,尤其对于文字学,决非不甚了了可以应付。现今有的书家写篆书,不时出现为人诟病的错讹,其原因正在于此。

林建南   物华天宝   68*136cm   水墨纸本

在这个意义上,林建南把篆书作为其致力的主要方向,着实有一种迎难而上的意味。应该说,少了与别人在相同路上的拥挤和热闹,自然也就需要多持守一些耐得住的寂寞。值得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林建南的知识蓄积和素养,恰好是他敢于不把篆书视为畏途的出发地。

林建南   禅诗题拓片   68*68cm   水墨纸本

篆书一般均以取法于小篆为正宗。小篆则有秦刻石和诏版两个系统。总的来说,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划一,线条匀健圆劲、粗细一律,是小篆的基本特征。稍微体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在于刻石的端庄华丽理性成分突出,而随意性的增加则使诏版减弱了较为拘谨的因素。可以看得出来,林建南的篆书是在刻石与诏版两个系统都下了功夫。但在整体取法上,林建南还上溯《石鼓文》、金文和甲骨文,下则及于汉篆、汉隶、章草等,吸收的是多方面的养分。

林建南   雅俗共赏   68*68cm   水墨纸本

无可否认,林建南所作小字篆书,如《心经》《兰亭序》等,它们的结体和笔画,是明显胎息于李斯、李阳冰。因此在力求线条趋于匀净温润与体态趋于妩媚稳妥方面,并未稍离篆书的轨道。但其中字篆书的书写,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长征》,以及一些古今名联等,虽则大致上仍是以修长取姿态,但用笔的婉转流畅已有所变化,因而除了线条益见清圆劲拔外,字形也增添了广狭参差的情趣,以至于一幅之中,纵行横列,气脉贯通,往往无有松懈的地方。唐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篆贵婉而通”;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篆取力弇气长”,揭示的皆是篆书的美学特质。而林建南的中小字篆书,在其孜孜矻矻的努力中,似乎正以一步一个坚实的足印,在缩小着与这一美学特质的时空距离。

林建南   翰墨缘   68*136cm   水墨纸本

但是,让人不能不注意到的是,林建南所写中字篆书之舒展遒媚固胜于小字篆书,然而在实际上,他写得更好的,现阶段应推大字篆书。如或横写或竖写的大字篆书《家和万事兴》《积善有福》《和臻百福》《腾蛟起凤》等,笔随意发,线条劲健圆活,颇具铁石感,结体则于匀称中疏密有致,挪让自然,不落呆板。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情况下,书法要写好大字比写小字难度大得多,然而林建南却偏偏反是。因此我猜想,这大概与作者个人的精神气质和格局一定存在着某种内在性的关联。今人陆维钊先生说:“书法即是心理的描绘,也即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心绪情感的变化。”依此,则林建南大字篆书的书写,得所谓“输我之心”的表现内涵,已显而易见。而这也是在未来,林建南将向篆书高地不断靠近的一种可能性吧。

林建南   备豫不虞 为国常道   136*68cm   水墨纸本

林建南   李白诗   69*138cm   水墨纸本

林建南   龙翔   68*136cm   水墨纸本

节选自《广雅艺术·霞彩漫天》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