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363 | 文化之旅89:带三靓女带猛男探石鼓山【白云数片一茗朱丽娟蔡秋胜】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作家们在红海湾开发区石狮头炮台怀古。
汕尾日报记者 孙彦修 摄
石鼓山遐思
●白云数片
大海仿佛是汕尾的裙袂,随处微风一吹,这个城市便显得婀娜妖娆,分外妩媚。从红海湾开发区东洲街道石鼓山的一个间隙望出去,我们依然看到了大海,准确一点说,是清丽静雅的白沙湖。海的气息从树的杈叶间透过来,清幽澄澈。从石洞望出去,春天里碧嫩的叶子在白玉无瑕中呈现一片青碧的恬静之美。只是我们无暇顾及白沙湖的美,眼前天然石头垒砌的一个个石洞已然让我们忘了身在何处,除了巨石,还是巨石,一不小心我们把自己也雕垒成一个人形的石头……
他们说,石鼓山,也叫石鼓十八巷。文友问:真的有十八巷吗?算过考证过吗?我扑噗笑了,何需考证,左弯右拐、天然石头垒砌的石室与巷道让你惊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仿若置身于迷宫中就够了。
这一天,清明已过,谷雨未至,草色青青,花儿正艳,春意深浓。灼灼花树一路掠过车窗两侧,把春天的美景抛洒,直至到一个妈祖庙的路口,一阵清幽袭来,文友说,到了。
前边往上是妈祖庙,往右是通幽曲径,一级级低矮的石阶通向不可知的幽深。我们拾级而上,只见沿途草木葳蕤,不知名的野花盛情开放。有一种花红蕊点缀白色温润的花瓣,锦簇成团,在清明时候漫山遍野寄托哀思,只为已故之人而开,它是红斑木、报春花,但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叫“清明花”。此刻“清明花”随着微风摇曳生姿,仿佛在悠远的时光中徜徉。
很快,石鼓山的入口在石阶的尽头敞开怀抱,欢迎我们。
巨石撑起的山洞不足为奇,这石鼓山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一洞又一洞,洞洞相连,皆为巨石天然壁垒而成,有的幽长狭小,有的宽阔可供数人促膝谈心,而顶上的天空,有一线天,有斗形天,有巨石架嵌侧漏成的不规则天。我们在里边鱼贯过洞,必得弯腰俯首低眉,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便与石头来个亲密接触。处于迷宫般的石洞,纵是有当地“导游”带路,我们还是一次次找不到出口。我们循着阳光的指引,向着蓝天行走,似乎出了山口,再走几步,却是绝路,底下是不深的小山谷,那影影绰绰,飘逸宁静的是白沙湖。我们又走回去。
跟着导游,弯腰促膝往上攀爬过一个小山口,我竟然到了石鼓山一处较为宽阔的岙口,豁然开朗,仿佛从桃花源的洞口过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眼前是温婉安静、白雾氤氲的白沙湖,因为养殖业被分隔成雅致的方格,天空也是白茫茫的一片,田野、湖泊、楼房、烟囱以及散乱于眼前的石头,一切皆若隐若现,仿佛一首歌从远方缥缈而来,绵长幽远,韵味无穷。
跟着导游走回洞里找出口,九拐十八弯,来到一间石室。室里一块斜卧的巨石上竟然有红色的粉笔题字,好像是“海枯石烂,此情不渝”?我不由得神思起来,白沙湖与石室,咫尺相临,何等浪漫幽雅,倒是产生“爱情”的温室。我想,这间石室在没人的时候,必定有神仙在这里修炼,也许是半个拳头大的白蛇。这白蛇身上间着几块浅淡的乌灰的斑痕,慈眉善目,笑容和蔼优雅,她从白沙湖里化成一道白烟,倏忽飘进这间石室,然后团坐成一团,开始修炼,妈祖在石山的前面护佑着她。
这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时光不停倒退,那一年白蛇还未修炼成仙,她把自己修炼成一个美丽妖艳的女子,专吸男子的精血。村庄里的精壮男子日益减少。村民们不停祷告,祈求上苍收服白蛇。于是上苍派妈祖下来镇压蛇妖。
妈祖来到白沙湖边,她看到白蛇肌肤胜雪,明眸皓齿,美得无以伦比,不禁心生怜悯,想着自己一女子,都如此不胜诱惑,况乎凡间男子?白蛇正在湖边玩弄泥沙,妈祖走近前说:“这是小孩子玩的东西,你怎么也玩呢?”白蛇一脸懵懂,笑道:“为什么不呢?好玩就玩呀。”妈祖瞬间明了,这女妖还未开化,不懂世间伦理常情,想必连吸人精血也不觉有过,如若凡人一日三餐。
妈祖见白蛇天真美丽,决定不除掉她,而是点化她。她取过白蛇手中的泥沙,弹指一挥,变成了低矮的石鼓山。然后弯腰掬一捧白沙湖的水,转身轻轻一扬,水顺着长袖灵动飞舞,到石鼓山的山口处变成一个玉树临风的美男子。白蛇见秀色可餐的男子正站于山口,她倏地变成一缕白烟飞飘而至。等她张口欲吃,男子却不见了。抬眼望去,他却在山洞里朝她点头微笑,她于是紧跟进洞。进了洞里,明明触手可及,他却轻灵一拐进了另一个山洞。那个山洞狭长幽深,白蛇于是现了原形,迅速爬了过去,可是那男子又转入了另一个较为宽阔的石室。白蛇倏地又扑了过去,男子似乎飘逸无形,一下子又上了一道陡峭的石径……就这样在石洞里左右周旋而不得,白蛇气得咬牙切齿。那男子却不慌不忙在石洞里唱起了悠扬婉转的歌,并在一块如鼓的石头上敲打伴奏,日日如是。那乐声如梦如幻,白蛇逐渐陶醉,她的性情也跟着温和柔美起来。她渐渐靠近那乐声,靠近男子,可是怎么也够不着。她对那男子说,现在她不想吃他,只想和他一起打鼓作乐。可是咫尺天涯,任她一个洞一个洞地穿梭,她就是近不了那男子的身。她望眼欲穿,日渐思渴。妈祖坐在庙前的酒瓶石上眼观这一切,终于忍不住告诉白蛇,这过程,她其实是在修炼,她终于修得了爱的感觉。白蛇喜极而泣。从此后,她日日在山洞里修炼。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忽然有一天,暴雨倾盆,狂风肆虐,台风汹涌而至,打翻了好多艘过往的船只。次日天一放晴,心怀天下苍生的妈祖就对着石鼓山摊开手掌,那男子倏忽飘到了她的掌心。妈祖再把手一扬,那男子即刻化成湖里的一排礁石——“三帆礁石”,这“三帆礁石”成了福建、浙江、台湾等地来往渔船的航标。白蛇眼见男子变成礁石,痛哭不已,妈祖点化她说,你可日间沉入湖底歇于礁石,便如同亲近那男子了。白蛇默默颔首落泪,眼泪滴落身上变成浅灰的斑纹。
从此后白蛇日沉湖底,夜现山洞,时时修炼……
正边走边沉思,身旁的文友忽然拽了我一下,说,啊,终于找对了出口。
王映婵:拈花惹草
徜徉自然心如练
●一茗
在一个明朗的春日周末,和文友们相约于红海湾施公寮的石鼓山,去一个未曾涉足的地方。
走进石鼓村,经过石鼓妈祖庙,往前走,几块巨大的岩石闯入视野,自是与众不同,海上礁石是灰黑色的,而石鼓山的岩石是赭黄色的,许是经历漫长岁月的淘洗,自然界的变迁,呈现出一种古韵悠然的气派,这就是小村庄引人瞩目之处。这里人烟稀少,保留了原生态的朴拙,与脑海中充满商业气息的旅游区有着天壤之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有赖于“文化之旅”组织者的尽心尽力,他们四处联络,与村野老夫问询路线,确定一路上畅通无阻。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找寻到一个近处不需受舟车劳顿之苦的好地方!
奇趣盎然的当属石鼓山的峭壁,两边形成狭长的通道,上面嵌着一块巨石,前面的人群大步往前,自然不惧头上悬空的石头会掉下来,那是天然生成的奇观,险峻却平衡令人惊讶!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来,这里并不幽深艰险,拾阶而上,山旁的野花开得正欢,粉红色的春花细碎雅致,难抵春色的诱感,许多人都摆动手机镜头,留下她如少女梦幻的春色盈然。
我去过桂林的阳朔,周围屏障似的山峦和漓江的如诗如画令人难忘。而这里的断石残壁,奇拙的怪石,也令人震撼,有一种穿越古沙场的历史情怀在其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景象似乎从远古走来,可是走出了这狭长的峭壁,放眼望去,白沙湖畔的海水沙滩在蓝天白云下自在而悠然,风力发电站就在近处,那些悠然转动的风车呈现着城市文明发展的足迹,令人振奋、欢愉。
文友们随后前往位于施公寮半岛上的石狮头炮台。该炮台矗立在田下山上,北临碣石湾,风光壮阔秀丽。可惜看到的只有一些残垣断墙,只能依稀认出炮台旧迹。该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这印证了我的臆想,这里应该是战马嘶鸣,兵戈扰攘之处。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风景依旧,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己随风飘散。古往今来,在战争中建功立业的人数不胜数,而在战争中阵亡的兵士和百姓的的鲜血也足以汇成滔滔的河流。
春风十里,蓝天白云下心境澄净如洗,“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剔除尘嚣,徜徉自然,自由自在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此刻,沙滩洁白,海岸线蜿蜒,蓝天下的万物都是我们的,我们何尝逊色于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
晓忠两首~PK~陈坚青一首
海的这边是惊艳
●朱丽娟
一听说去红海湾,我的兴趣几乎达到顶点。因为从小在水边长大,对水有一种天生的喜欢,以致幻想是不是要带泳装或者穿着沙滩裙,在海边美美地吹着海风,然后让发梢也一飘一飘的,这种画面,想想就乐了。
车子左转右拐,远远地看到“石鼓人民欢迎您”,大家打趣说:石鼓?难道村子的房子都是石头(客家话称石头为石古)砌的,带着疑问,我们的车队开进了一个小小的村庄,村内房屋墙基果然为石砖堆砌,就像一个古老的传说。然后,我们在仅容一辆私家车通过的小巷子中缓缓穿行,稍有不慎,车壳就容易被旁边的屋墙刮坏。
很快,我们来到了一座小亭子边,该亭子为“坤德亭”,再往里看,“天太后宫”四个大字显于匾上,现场几个阿姨正虔诚地跪拜着。
“我们去爬后山。”不知道是哪位作家说道。
我们带着掠奇的心情随着前面的文友往上爬,窄窄的小路陡而不险,路上两旁许多绽放的小野花正在体现“春暖花开”一派和谐景象,与陆河树草为主的山不同,这里的山,我们可以称为石山,主要由巨大的石块组成,树草并不多,但是各种小野花、树藤都在努力地从石缝中蹦出来,寻找属于它们的生机。
走着走着,第一个让我们惊艳的奇特景色出现在眼前——“十八巷”,乍一听以为是指一个村庄有十八条巷子,事实非也,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天太后宫的山顶巨石劈成了十八道细细窄窄的石缝,石缝纵横交错,曲径通幽。聪慧的当地村民又根据这十八道石缝,彻出了十八条小阶梯,供人们行走,不致迷路。我们都纷纷猜测这十八巷的用处,大家认为可能是以前村民打仗时躲避敌人而修筑,而我更觉得像是杨过带着小龙女居住的世外桃园,过着与世隔绝、不被打扰的侠侣生活。
此“十八巷”乃天然形成的景观,网上也无太多资料可查,或许,没有被太多人发现,才是保存它原貌的最好方式。
离开石鼓十八巷,我们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目标,仍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不知道要赶往哪里。这种带着神秘色彩的旅途,激发了我们更浓的兴趣。
顶着炎炎烈日,前面有两个骑着摩托的年青人一路带着我们左转右拐,来到了施公寮半岛,我们原本柔弱斯文的车队一时间全部变成了越野车队,一路踩足油门往上飚。这条通往施公寮半岛的山路异常难行,路上沙石巨多,沟壑丛生,时不时听到车底盘被磕着、车身被树枝刮到的响声,我们的心都跟着纠结起来。
当我们的车队终于来到施公寮半岛石狮头顶端时,眼前的景色再一次惊艳了我们。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大海,远处几艘小船在迷蒙的雾气中飘摇着,就像一副自然山水画,美不胜收。近处碧绿色海水更是让我们惊讶,想不到这里还深藏着一处未被污染的处女地,水质干净而漂亮,让我想起了泰国斯米兰岛那里的碧绿。在碧波荡漾下,海水中一片黑色的物体引起我们注意,我们询问是何物时,社长说,不是紫菜就是海带。
多好,在这种纯净环境里生长的紫菜,我觉得它们好幸福。
如巨人般的“风车”矗立在面前,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看“风车”,在海风的助力下,“风车”缓缓而转,悠然地发动着它的电能。
此行目的是寻找石狮头古炮台,我们沿着光秃秃的石狮头山向上爬去,山上依稀能找到一些残垣断壁,据资料显示,该炮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炮台西北面临海处直径6米的半圆形中,分东、西、北方向设三面炮台。然而,在这里的炮台主体,经过百年风雨洗刷,已然不见,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失望,毕竟,这个历史,会被我们铭记。
顶着烈日,望着绝美的远方,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我的发丝和裙摆也跟着节奏飘了起来,神秘之旅让我们找到了如此美丽的地方,此时此刻,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没有被开发破坏的一汪碧波,还原我们浮躁内心一片澄明,让我不由轻轻地向远方诉说:海的这边就是惊艳……
石鼓山十八巷探幽
●蔡秋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古以来,大凡著名的山川河岳,好像必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毫无例外,位于汕尾红海湾东洲街道的石鼓山,也有着不少动人的故事。
眼看着车子突然穿过一个小村落,以为这便是十八巷之所在了,却不料这村子也只是沿途中的一道风景罢了。车子一时有所迂徐,透过车窗,阳光下,一块块巨石半掩于葱茏之中。山虽不高,却错落有致,仿佛一幅苍翠的中国画。虽没有高耸入云的峰峦,也没雄伟壮观的气势,但一石一树也足以引人入胜。
山脚下供奉着天太后妈祖,香火显然不及大庙宇来得旺盛,但靠山面海,胜似蓬莱仙阁,其中的故事更深深地吸引着大伙的心。据说,天太后妈祖庙前有块状如酒瓶模样的礁石,它预知妈祖要在这里降临,便先在此地恭候法驾,以祈妈祖点化……然石头终归是石头,又怎能得道成仙呢?我正默默为石之虔诚颇动恻隐之念,大伙却已纷纷拾级而上了。
脚下的路是用石条铺成的,因为年久失修,有些已受雨水冲刷而塌方了。但文友们寻芳的心却丝毫未受影响,一行人一边徜徉低徊,一边不时贪婪地拈花惹草。时令已近谷雨,山路两旁的花草高低参差,葳蕤蓊郁。暮春的喇叭花吐着紫色的芬芳。嫣红缀白的报春花丛丛簇簇,开得正艳。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藤木藤藤蔓蔓,翠色欲流。“杨花落尽子规啼”,恍惚之间,似有杜鹃鸟啼叫起落,想必乡村此时应是农事特别的繁忙了吧。
料想“十八巷”就是石鼓村中的十八条巷子,直至来到两块巨石面前,面对着狭窄深幽的一道山洞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十八巷,指的乃是山上的十八个天然的石洞。但为什么叫“巷”而不叫“洞”,恐怕这已无从考证。然眼下由各大叠石垒砌而成的“巷”却着实奇妙。那巷,既不像北京的胡同,周围布满鳞次栉比的四合院;也不像上海的里弄,二边挤拥着稠密臃肿的人家,却有点似江南乡下的闾巷,狭小而且清幽,时时透着凉意。巷道左右及顶部尽是巨石,有的峭拔如壁,森严冷峻;有的如卧似坐,悠然自得;有的重重叠叠,险象环生……石面上苔痕斑驳,偶与野草藤蔓相互为伍。角落里时有几枝娇艳的山花,从石与石的夹缝中探出脑袋,娉娉婷婷,正殷勤地摇曳着衣袖,向行人招手。地面的高低起落处是经过简单铺设的台阶,都散落着枯枝败叶,不时发出一阵阵潮湿的霉味,看来应是长年少人问津。
轻轻向巷的深处踅去,感觉仿佛走在久无人住的里弄中。周身的空气静得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峻峭的叠石从四面八方将你团团围住,让人觉察不出东西南北。巷里九弯十八转,而且洞洞相通,分明是哪个能工巧匠布下的巨石阵?莫名想起诸葛亮的“八阵图”,可“八阵图”哪有“十八巷”这般巧夺天工?走了半天,终于明白什么叫“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以为走到了巷的尽头,可是悠然踱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道沉沉,曲曲折折。巷里光线忽明忽暗,一不小心还以为是游荡于幽灵山庄,又或者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历史的源头。偶尔抬头仰视,天空被两边的山石分割成一线狭长的缝隙,我想,此情此境,也许正如坐井观天吧。恰巧有鹫鹰掠过,给澄朗的蓝天白云划下一线长长的黑影,教人顿觉天宇之深远。
出得山洞,这便是白沙湖。湖面上微波粼粼,湖水碧阴阴的,映衬着蓝天白云,时有渔船晃动。湖边水中蜷伏着深浅不一的大小礁石,石上长满青苔,使得碧澄澄的湖水更加增添了几分绿意。湖中几位中年妇女正在用手中的器具打捞着什么。岸上,一块块不知名的风化石姿态各异,更深深吸引着文友猎奇的心。大伙纷纷争着合影留念,空气中弥漫着娇滴滴的欢笑声。据介绍,石鼓山过去有著名的三帆礁石,当地俗称石排,该石状如渔船上三面排列的风帆屹立在湖中,成为过往船只一块醒目的海上航标。
站在湖边看山上的十八巷,觉得她更像是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你看她委身于石阵叠翠之间,伴着绿茵渚泽,天趣浑成,给娴静的白沙湖平添了多少春色啊!油然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我想,我是否也能在这清幽的小巷,遇上那么一位散发着丁香般芬芳的女孩呢?
转自:汕尾日报17.04.23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文学看台359 | 丘东平诞辰百年之际集其篇目怀之【王万然陈世群吴雁程卢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