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13 | 文化之旅22:城区篇·东涌捷胜行(吴小冰+林锐磊+庄海君+蔡金针)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文化之旅

“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的作家们在捷胜镇“得道庵”采风

汕尾日报记者 孙彦修 摄

文化之旅——城区篇

东涌捷胜行采风

东涌捷胜印象

●吴小冰

生活,永远地走在我们前面。在资讯满天飞、“思想”到处有的今天,生活反而成了对作家的考验。浮光掠影的简单描摹,似是而非的浅层思考,使读者不解渴,让观者难满足。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要给人一滴水,自己至少得有一桶水呀!这,也许就是汕尾日报社启动“汕尾文化之旅”的缘由之一吧!

  7月19日,再次启动的“汕尾文化之旅——城区行”不走老路,前次参观过的景点均不在此列,重点是东涌、捷胜两镇。珠海、汕头、潮州、揭阳的十几位作家也应邀参加。

  这一天,天公分外作美,仿佛在成全着汕尾人的好客和诚意,虽是三伏天,但日光不太强烈,偶尔的些许小雨带来了丝丝凉意,大家在热情的当地“导游”引导下参观了东涌民俗文化馆和捷胜“得道庵”、“黎明洞”、古城墙、“凝波寺”、古戏台、“黄百万宗祠”、私塾、“内文阁”、沙角尾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家乡更可爱。生在汕尾,原以为对汕尾早已熟悉,其实不然,通过这一系列“汕尾文化之旅”,我才明白原来我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不禁为自己的无知和狭隘感到汗颜。可不是吗?“得道庵”的八景,我原来只知一二,现在才知道,除了“虹桥捷步”、“壁涧流泉”,还有“曲径通幽”、“莲池映月”、“石船泛陆”、“古壁苍松”、“仙井盘空”、“胜地灵岩”等。还有古城墙呢?还有古戏台呢?还有“内文阁”呢?还有……我到底知道了多少?我到底是不知道的远远多于知道的呀!

  古城墙下依稀看到了当年的烽烟滚滚,古戏台上似乎仍在余音袅袅,“内文阁”里仿佛飘来书声琅琅……这次城区之行,我的收获满当当的,每一个点都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尤其令我叹为观止的是“东涌民俗文化馆”和捷胜的“黎明洞”。

  位于品清湖畔的“东涌民俗文化馆”,规模宏大,气势恢弘,东厢悬挂着启功、曹宝麟等名家字画,西厢是40多组反映地方民俗风情的雕塑。但见这些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位大叔哪一位大婶。里面所呈现的情景,有些是我所熟悉的,有些是我所不熟悉的。我从熟悉中看到了亲切,从不熟悉中感到了惊奇,甚至是惊叹!汕尾人的勤劳、善良、热情跃然其上,这些,都是生活的再现啊!

  “东涌民俗文化馆”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文化,而属捷胜八大景之一的“黎明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是,它更佳趣天成。

  对于“黎明洞”,我早有所闻,可亲临其境,尚属首次,说来惭愧,真是迟到的拜谒。

  “黎明洞”位于捷胜所城二公里许石厝村旁的小山岗上,主要由几块巨石相互叠砌,上方又有一块巨石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覆盖而成的天然石洞。洞内陆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全洞面积约为300多平方米,洞内顶部距离地平面高约4米,洞室形体呈高低斜缓状。岩石顺其天然缺口,分为前后两个洞门。前门立有石门柱,刻有一副对联曰:“德仰泰山千古在,名留石洞万年芳”;横批为:“阃外光华”。这是清代咸丰年间捷胜文人刘向魁(刘锷的远房裔孙)与其子儒学训导刘学调游此洞时,为歌颂廖天佐、刘锷的民族气节而镌刻的,石门柱也为其当时所立。该洞门左侧约3米高的岩壁上又刻有米见方的“天然佳趣”四个大字。

  从后门走出洞外,循小径转向南侧,可见一块扁平巨石中央刻有一方棋盘,棋盘四角米余处,各钻一圆孔,以备竖柱张悬帐篷之用,是廖天佐宴会宾朋、弈吟饮酌之处。棋盘西北侧4米高的石壁上,还刻有廖天佐有意留以后人揣度的缺字五律:“水尽山穷处,天空雪()时。桴因观海泛,酒()傲游赍。留石非供赏,临题若寄思。圣明余暇日,有截和毛诗。”

  说到“黎明洞”就不能不提起廖天佐,我不知道是“黎明洞”成全了廖天佐,还是廖天佐成就了“黎明洞”,总之,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全在于此了。

  廖天佐何许人也?他号“一窑居士”,原籍陆丰甲子,少时随父经商于捷胜所城。由于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十余岁便考中秀才,因未向考官行贿而屡试不第,激愤之余,摒绝尘想,决意功名,到海滨石厝洞隐居,并将洞命名为“黎明洞”。

  廖天佐作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虽说怀才不遇,未为时用而走上归隐之路,可他还是关注着国运民生,这种忧国忧民之情在其石刻缺字诗中已有充分体现,在其著作《迁图说》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怀,永远滋润着捷胜的寸草寸地。在捷胜人民心目中,他是永生的。与他同称为“黎明洞两名士”之一的还有南明总兵刘锷,他的事迹同样可歌可泣,只是,不愿仕清的他在“黎明洞”中住了二十多年而投奔台湾郑成功后则不知去向。

  “黎明洞”里别有天。以洞奇、石美、士贞、文犀的“黎明洞”为捷胜地方风情和史志添上了绚丽的一笔,真是“石室韬光能养晦,洞天幽邃似初黎”呀!

  东涌给我的感觉是青春的、激越的,而我眼中的捷胜则是深邃的、厚重的。东涌捷胜一日行,我看到了未曾看到的,也吃到了未曾吃过的“石尖粿”和肠粉,真是不虚此行呀!是呀!写作从生活开始。这是什么?这就是生活——它无法速成,无法跨越,更无法省略。

汕尾行

●林锐磊

  我第一次到汕尾,没想到是因为参加“汕尾文化之旅”。一天里,走遍了“得道庵”、“黎明洞”、古城墙、“凝波寺”、古戏台和各类古私塾、宗祠等。一路所看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无不透射着滨海之地汕尾悠久的文化气息。

  多少历史沾染着红尘的记忆,在古民曾居住过的地方,曾有多少失落、多少惆怅、多少风光、多少香闺美梦呢?人生一世,旦夕欢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观山水,听取松涛万古音

  走在前往“得道庵”、“黎明洞”的山路上,那颗颗鹅卵石眠睡的山壁灰蒙蒙的,路旁偶有一弯清溪探出身影,缓缓流泻着幽冷。到了“黎明洞”,只见周围树木茂密,纵横屈伸,隔着厚厚的时间和空间,让人怅望这昔日隐士幽居的地方。

  在前往“得道庵”的山麓旁,有一块大石上书写着“点头”二字。同行者大多不解其意,我内心却突然感到一种契合,一首偈语禅诗悄然而生:佛门说禅处,顽石亦点头。有缘即有度,何必论修行。

  山最懂得寂寞,所以青山不老。在山间行走,听着不远处庵寺中传来的众僧诵经声,只觉得远近青山绿树都沉默不语,安情不乱,似正酣然入梦,偶尔远远来又远远去的汽车鸣笛声,显得悠远而飘渺。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一阵风吹过,山路间偶有树叶三三两两落下,一切幽远静谧,让人没有幻想,没有欲求,只有没有缘由的慵倦和什么也不等的等待,恍惚间不禁肃然屏息,任凭那山风抚身而过。

  鉴人文,千家今有百家存

  从山野中归来,参观的是各类宗祠和不少古私塾,身心一下子落回到人间。在前往一些宗祠的路上,我们还从一些繁忙喧闹的市场中穿插而过。在人世间活着,其实就像经过充满世俗味的市井去探访雅致的人文古建筑一样,在平庸与繁杂中寻求内心的安稳与寄托。万丈红尘中,谁舍得去这一身俗骨,遁世而去?在我看来,来去随缘,便是人生最大的解脱了。

  天上日影微斜,在各类雕梁画栋的宗祠中游走,柳盛花靡,云翥日熙,来是空言去绝踪,昔日的繁华过往,恍然一梦,只有我们这些和宗祠毫无关联的人抚今追昔。一缕阳光从祠堂的门窗泄进,恍如隔世之水止云停……

  在城市中生活,很少有人会有些真正的皈依与信仰,大多数人是在生活中抱着“死生都做故事读”的心态活着。在那样的心态中,无论别人的生死,抑或是他们自己的生死,其实都只是茶余饭后可供谈论的一个故事罢了。人生,你就愿这样一直过下去吗?

  人生即戏,戏即人生。也许很多人觉得在人世中,沉沉的劳作,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和平盛世中的欢苦,都只是故事而已。当我走出雕梁画栋庄严华丽的祠堂,行走在纷杂繁闹的大街上,一点点浊烟的气息扑面而来,人间之味霎时浓厚起来。你说这烟中之戏与烟外之身,到底何者为真,何者为幻呢?

  说盛世,寄语诸君报家国

  夜间,在汕尾的市区行走,入目所见,到处是繁华的气象,与早晨在山野中所见截然不同。汕尾虽不是一线城市,但这样的气象也不是十几年就能形成的,它的繁华兴盛凝聚着许许多多人的艰辛劳动与不懈付出。

  在盛世中活着,你说我们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呢?在共和国的江山里,有着难得的安稳与许多感人的温暖。可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精神上的丰润与救赎,是更多行动上的护持与慈念。书上总说家事国事天下事,应事事关心。生活中,却总有人说保家卫国是军人的事,维护太平盛世是政府的事。可在我看来,维护和平与繁华,不应是一群官员一个政府的事情,更应需要许许多多人的共同努力。

  家国二字,其实包罗了好多含义:共和江山、生身父母、兄弟姐妹、乡土桑梓、娇妻稚子……保我家国,保此盛世,责任何其之大!居安应思危,不能从安逸中奋起,就会在安逸中沉迷声色犬马,甚至陷于情色欲望之中。在这太平盛世中,有着太多不成材不争气“绣花枕头”般的男子,把先辈的血勇与刚毅都丢尽了!

  昨日的繁华,由先人披荆斩棘、殚精竭虑而成;今日的繁华,我辈岂可腆颜安享,终老乡关小道?规矩、法度、家门、天下……一切其实并不遥远。你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面对大好河山,我辈热血男儿,自当尽心尽力为天下生民谋一个归心之所与安身立命之地!

  值此盛世,男儿何不带吴钩?封取关山五十州!

  人生,岂可让此身空老……

吟捷胜风景

●庄海君

黎明洞

走进一间石室,岁月就老了

那些寻不到根源的往事

也在思念中,渐渐老了

烟霞遗落的地方,乾坤绕着一抹孤影

只有涛声刻在石上

一句一章,一个段落

人已远去,山色苍茫深远

寻一条小径,踏响落叶的梦

无名的杂草喊着雨露上山

无意打开一道门,尘埃落尽

深邃而幽暗的日子渐次袭来

昔日扶石涌动,忘却芳华的流逝

背一舟渔火叹惋流年

一粒光看透黎明的迹象

城墙已废,望尽古韵残风

扶琴处,与廖天佐对弈一局玲珑

得道庵

庵本为寺,道语写在云山上

沧桑捷步而成,无须过多的修饰

历史命名的文化,灵岩印月

越来越深远,在明清的书卷中

与一山嵯峨的怪石相遇

风吹山色,听一抹香入梦

用脚步抒情,或点头叙事

走过一座虹桥,曲流无声

夏日恋上了百年古松

夜入小庙,诗词墨香踏月而来

或莲生轮回,佛光和尘埃升起

万物盘空行走,把内心露白

那些失去棱角的故事

篆刻在石壁上,或楷体,或隶书

看红尘多曲幽,独暗伤

听一曲流泉伴孤影

今生修炼的梦

以一种遁世的方式存在

龟龄岛

如果海水拒绝蓝天白云

色彩不再涟漪,倒影或远或近

岛屿终于说出生存的方式

从那些事物藏匿于黑暗中说起

牛皮洲、赤腊、鹰屿、青屿、捞投屿

行走的风景,如一卷故道书

越来越深厚,忆情饱满

海水折去翅膀,在这里

相遇,遇见的人或物

以为故事绝非遥不可及

海盗脱下残垣断壁的语言

一群野山羊的游离成了自由旅行

海底城似梦似幻的活着

一口古井淡化了岁月的流逝

回首,风从南边吹来

妈祖的声音修成一道奇观

蘑菇石在路上,借着故事

或在石小屋,或在地道

仙泉从云端自然落下

“得道庵”游记

●蔡金针

  

一个庵寺有八景之称且有八景诗之赞,是很少见的,但在我们海陆丰地区确实有这么一个庵寺,即“得道庵”。

  “得道庵”,又名云山寺,位于捷胜西郊二公里山腰处,背山面海,因其雄居粤东海岸,素有“海岸第一山”之称。我们为着得道庵所处的白云山有“海岸第一山”而来。

  “得道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地为朱翁伯符所赠,洪师达上禅师募资兴建,至乾隆年间增建三宝佛殿和下两庑。清光绪七年(1881年),名僧遇缘来主是庵,镏衣钵孟,募资外地,运筹营筑,历时九年,重建落成,改名“得道庵”。这就是“得道庵”的由来。从此整座庵建筑称为“胜地灵岩”,自居一景,后来人们利用天然奇石,山形地貌,取其天工造化,结合人工巧琢,构成“虹桥捷步、曲径通幽、莲池印月、壁涧流泉、石船泛陆、古壁苍松、仙井盘空”,集为“得道庵八景”。清岁贡虞赓起的七言律诗对它们的描绘,也就是他所题咏的八景诗。

  为了欣赏到“得道庵八景”,文友们急着下车,陆续走进山门。首先有好多文友跨过虹桥,去体会“虹桥捷步”的感觉,正如清岁贡虞赓起笔下的《得道庵八景诗》之一的《虹桥捷步》一诗所描述,“欲到桃源隔一层,空山流水碧澄澄。长虹饮涧中间跨,游客披烟此处登。觉岸可堪无接处,西天原自有阶升。更爱梅花春雪里,骑驴独过晚归僧。”一座虹桥,在这庵中,不知有多少游客、旅行僧在上面跨过,也不知有多少诗人雅士在桥上吟咏过,但古老的虹桥已经不见了,如今文友们跨过的虹桥是新建的,而这些我们不管,此时桥上的文友们也许醉了,也许被山中的景色陶醉了,因为不不文友都让同伴给他拍照留影。

  跨过虹桥,玩石向我们点头,更值得一赞的“点头”这硕大的摩崖石刻是清末秀才林大蔚所镌刻。在这“点头”石刻右侧,有两首石刻诗,一首是林襄侯的“经从古佛撰,妙法石能转。这里探禅机,恍然头一点。”另一首是比丘根慧的“挂锡西山乐有余,到头名利总空虚。山僧自愧根底浅,六贼纠缠费扫烟。”欣赏了这几处石刻,我们沿着“曲径通幽”路,“莲池印月、壁涧流泉”这两景观也在我们的视线中慢慢消失了。

  当我们来到“得道庵”主体建筑,就碰到迎接我们的捷胜诗社何大海社长和该庵主持。据介绍,该庵主体建筑为前后庵宇与左右厢房,共计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布局协调,结构严整,雕甍画栋,朱槛飞檐,高下相间,典雅庄严,流金溢彩,灿烂辉煌。抬头一看,前殿大门上书是“得道庵”三字,其上是“胜地灵岩”四个草书巨字,才让我明白了“胜地灵岩”原来是该庵八景之一的由来,也才有清岁贡虞赓起笔下的《胜地灵岩》一诗对它的吟咏,“窈窕深岩灵迹真,海边胜地动游人。朝光乍射玲珑窟,花影频添锦绣茵。古洞云霞封石乳,阴崖风雨落龙鳞。当年卓锡谁天社,从此祗林可问津。”

  但庵后的“古壁苍松”和“仙井盘空”这两景,我们可没有时间再去寻找,因为都被“石船泛陆”这一景观吸引住了。不知是哪一位文友先说,“山上有石船”。果真,这石船太像了,不知道这是大自然留下的,还是先人找石匠加工而成的。这是一艘浮在山中的石船,上为亭式屋顶,下糸舢板,难怪被人们称为“石船泛陆”。来自汕尾、珠海、汕头潮州、揭阳五市的文友们,看到这惟妙惟肖的“石船”,无不惊叹,无不动容。或是在石船下拍照留念,或是跨舨扶梯而上,远望茫茫的南海水,仿佛有许多游客正坐在船中,驶向理想的彼岸。

  我们不时吟咏着清岁贡虞赓起《石船泛陆》一诗,“崭岩怪石簇峰峦,中有艨艟向碧澜。地近双林疑筏化,师來一渡比杯宽。云霞万丈春航阔,松柏千章画楫攒。应是风波怜苦海,教人系缆得身安。”不自由主地为他的文笔喝采,一诗一景,让“石船泛陆”这一美丽景观,在每一位游客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们几位文友正要向山巅走去时,集中的哨子响了,便依依不舍地离开“得道庵”。但愿下一次,我们登上镌刻“护国镇海”的巨石下,远观潮来潮去的大海水,去聆听“得道庵”令人神往的传说。

拉到底部,有赞赏

转自:汕尾日报15.09.06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作家何苦要难为自己

文学就是好玩

海陆丰明代城池

广东航拍图,从粤A飞到粤Z,看到汕尾惊呆了!

这才是真正的笔,平时咱们用的都是刷子

住宾馆几个安全措施及生活小窍门

打破体温计会致汞中毒? 专家称需小心处理

当你无法包容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您想要免费推广文学书画作品吗,请点击进入!

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汕尾四日

文学看台110 | 文化之旅21:红海湾篇(吴志跃+罗彩丹+温水义+郑海潮+曾庆洲)

文学看台109 | 林进挺:海陆丰歌谣(诗歌)

文学看台108 |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续四)【罗荣南+张远光】

文学看台107 | 文化之旅20:城区篇·东涌捷胜行(陈辚王晓忠白云数片罗惠香潘舜霞)

文学看台106 | 小小说大PK【李济超的微信收获一份爱情PK蔡中锋的恶作剧毁掉一个老师】

文学看台105 | 文化之旅19:陆河篇(沈洛羊+陈辚+蔡金针+罗新焕+罗彩丹)

文学看台104 |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续三)【侯山河+客家松龄+於中甫】

文学看台103 | 一个美女PK两个帅哥,两个青年PK一个老头

摄影看台9 | 来回徒步十公里,探访对海踣死鬼

摄影看台8 | 老严头:公平油菜花

摄影看台7 | 刘小宾、罗荣真:市区夜景随手拍

摄影看台6 | 王万然:到林场看美女作家下海拉大网

摄影看台5 | 老严头:甲子甲秀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