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写给孩子的信中,主要强调了这2点,恰是现在父母疏忽的
很多名人都喜欢在孩子出生时给孩子写一封信,寓意希望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多当中,最欣赏的就是白岩松,在他儿子出生时,他也在书桌前留下了这样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没有华丽的词语藻饰,也没有大肆渲染孩子将来要成为多么有成就的人,反倒是平淡地留下几个要点,可这些要点看似“索然无味”,却是现在孩子最缺少的,也是现在父母最疏忽的。
白岩松给孩子强调的这2点,值得父母借鉴
1、 学会宽容
白岩松在信中提到,“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孩子,你就把宽容挑出来吧。”
那么多的美德,若是可以选择,他唯独希望孩子能够最先选择宽容。都说当今社会是浮躁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揣着嫉妒、抱怨等消极情绪。
可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你会活的相对轻松,也会更快乐,宽容也是社交的必需品,否则很难容易当下的社会之中。
经常带着女儿在小区楼下散步,也因此认识了许多家长,有些孩子还是一个学校的,时间一长,大家也就热络起来了,有时候家长们在一旁聊天,孩子们也会聚在一起玩耍。
渐渐地,我也就发现一个问题,有一个男生似乎被大家孤立了,每次一起玩耍时,他总是一个人在一旁玩耍。
后来我问女儿他为什么不与大家一起玩耍,女儿给了我这样的回答,“妈妈,你知道吗,我们都不喜欢他,因为他实在是太小心眼了。”
孩子罢了,再小心眼能有多严重呢。但是后来女儿说道“他真的是特别小心眼,别人要是怎么他,他都要记很久。”
“有一次天天(化名,小区的孩子)不小心把他推倒了,他直接发脾气了,而且也把天天推到在地上。”
“还有一次乐乐(化名,也是小区的孩子)只是借用他的铲子弄那些沙堆,结果他大哭起来,把东西抢回来之后还骂乐乐……”
女儿列举了很多这样的小事,而这个孩子也被小区里的孩子打上“小心眼”的标签,就像那句话说的,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大家干脆就不再与他玩耍。
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孩子能够学会宽容,在每一次的小冲突、小矛盾当中去宽容别人,那么现在孩子也许就不会再落单,还会有许多好朋友。
宽容与否完全是天差地别的情况,只有孩子学会宽容,才能够学会随和,就算是面对再激烈冲突与矛盾,也能够迎刃而解,而不是针锋相对,最后两败俱伤。
2、 不争第一
这一点更是少有家长提及,正相反,现在多数家长都是与孩子强调,你必须争第一,而不是不争。
就像白岩松说的那样,我们每一个都是在和自己赛跑,在长长的人生道路上,追求“更好”胜过于追求“最好”。
没有人知道“最好”到底是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却知道“更好”是怎么样的,很多人一生当中都不曾触碰过“最好”,但却一次一次达到过“更好”,这就足以了。
好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父母告诉孩子,“你必须要拿下第一”,这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极其困难的。
当孩子听到这种似乎“遥不可及”的要求,孩子会想要去努力吗?就像要求父母必须在一年内赚到成百上千万,亦或者一下子连升好几级,这样的目标会激起人的动力吗?
很显然,这样的目标并不能。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先给孩子制定一个小目标,告诉孩子,“你先进步5个名次”,等到孩子达到目标之后再给他们制定一个小目标。
这样循序渐进的效果好过于突然的“第一名”,且将来说不定某一天真的就登顶了。这也是白岩松所说的“更好”胜过“最好”。
不要求孩子争第一,并不是让孩子不要努力,而是让孩子去追寻更好的自己,只有这样才会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心,不会因为得不到“第一名”而泄气或自暴自弃。
试想,现在多少孩子都缺乏宽容与上进的动力,不是孩子们做不到,而是孩子们本可以做到,只不过因为父母还没有刺激到孩子的这些方面,所以仍然缺乏。
或许也有一部分父母觉得孩子原本就懂这些所以没有强调,但事实却不是如此,就像木板效应一般,你该给孩子弥补的反倒是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