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之腊月初五——五豆节
年俗之腊月初五——五豆节
语文课上
老师:大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个句
小红:下课了,同学们有的玩耍,有的睡觉,还有的吃东西。
老师:很好,请坐。
小白:学校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扫地,有的擦玻璃,还有的倒垃圾。
老师:嗯,还挺押韵,有做诗人的潜质。
小明不服,也造了句(由于句子太长,各位看客请深呼吸)。
小明:腊月初五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五豆节,关于五豆节的来历,它不像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一样有个统一的说法,而是各有各的版本:
农神后稷
有的人说五豆节是纪念农神后稷(稷即五谷神后稷)的仪式。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后稷教民稼穑,劳苦功高。为纪念这位农业之先贤,便有了五豆节。
欧阳修
有的人说五豆节与欧阳修有关。欧阳修一开始是一个穷小子,在城里卖诗文,被李大员外家大小姐看上了,于是绣球落在他的怀里。然而老丈人老丈母嫌贫爱富,坚决不同意,小女子为了爱情与封建家庭一刀两断,小两口在破庙成亲。穷书生上京赶考,小媳妇把家里缸底的扫了扫,才扫出了半碗杂豆,一起熬成杂豆粥,送别。
穷书生进京一举得中,做了大官,逐渐开始贪图享受了。某年的腊月初五,李大小姐让厨子做了一顿五豆饭,大人一见,把厨子痛骂了一顿。这时候小姐说:”这是我让做的,”说完,端起一碗五豆饭说:“绿豆绿,做官莫忘破庙里;黄豆黄,做官莫忘写文章;豇豆豇,做官莫忘瓜菜汤;蚕豆蚕,做官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位高志莫短!”
欧阳修幡然醒悟,接过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此后,他不仅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官清廉,并给家里立了一个规矩,每年的腊月初五这天都要吃顿五豆饭。这件事情传到了老百姓当中,大家纷纷效仿,久久成习。
祈求无“痘”
还有的人说过五豆节与古时候的天花病有关。天花也叫痘疹,中医称其为“痘疮”,是一种恶性传染病。万恶的旧社会,痘疹都是不治之症。古代一直有腊月驱疫的习俗。清乾隆《乡宁县志》记载,腊月“初五日,晨起煮五种豆食之。掷少许于路,禳小儿痘稀”。“五豆”与“无痘”谐音,寄托一种美好愿望。
老师(都听懵了):小明同学快喝口水,歇歇喘口气……既然小明同学造了个史上最长的句,那么作为老师也该给大家普及一下五豆节——在晋南、晋东南、豫西、关中、渭南等黄河流域的农村地区——这也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地——盛行着过五豆节的习俗。
在腊月初五的这一天,用五种(或多种,没有一定之规)不同的豆子加小米,熬成稀粥。吃了“五豆粥”,来年定然五谷丰登,五路发财!
关于五豆粥,讲究的人家,腊月初三就开始精心选料,并提前把挑好的五种豆子放进大砂锅,用文火细细地熬。
如此两天两夜,到了腊月初五一早,锅中的豆子早已煮得稀烂,色泽亮丽,香气扑鼻,这时,再把红薯和大米放进去,熬上两个时辰左右出锅。如此熬出的五豆粥,黏糊糊的,舀起来能拉成一条细细的线,浓稠味美,营养丰富。在寒风刺骨的隆冬时节,喝上一碗这样的粥,甜在嘴里,暖在胃里,美在心里,说不出的熨帖、舒坦。
(下课铃响了)
老师:呀,都下课了。我还没有讲今天的课呢。那什么,下节体育课我们继续……
记得识别下图,点击关注哦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