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洛神赋》,凄美的勾勒出惊艳千年的[不伦恋]!

纵览历史长河,凄美爱情的结局总是有些谜之相似,无不是爱而不得,天各一方。

不少文人雅士,喜欢用诗词歌赋哀唱那悲婉的情爱。但如果这爱恋的对象是一个不该有非分之想的人,那可真是天大的八卦。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一个「惊天八卦」,故事的主人公是「著名情书」《洛神赋》的作者,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植,而诗中婀娜美艳的「洛神」不是别人,正是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的妃子甄氏,所以《洛神赋》原名叫《感甄赋》。

据记载,这位名唤甄宓的女子在嫁给曹丕的时候已是二婚,比曹丕大五岁,比曹植大十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东汉末年幽州刺史袁熙,后被曹操收为俘虏,赐给曹丕当妃子,结果还被小叔子曹植「暗恋」着。

究竟甄氏的容貌有多么的惊世骇俗?才会引得曹植,不顾伦理辈分,也要痴痴迷恋?

《洛神赋》全文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缱绻,若有寄托。凡晨君为大家选段《洛神赋》原文,请大家品一品甄妃的容貌:

只可惜当时没有照相机,后人只能从《洛神赋》中想象甄氏的美貌。

直到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将这段生动凄美的暗恋故事,绘制成下面这幅《洛神赋图》,世人才得以「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女神」。

遗憾的是,顾恺之《洛神赋图》原画已遗失,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洛神赋图》

顾恺之

此为宋代摹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顾恺之出现之前,中国的画匠只是作为一种工匠,鲜少读诗书通文学,更无照诗词、传说等创作绘画。

而顾恺之因生于官宦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又精通书法及绘画,尤以人物画见长,时有「才绝、画绝、痴绝」,即「三绝」之称。偶然的机会读到,曹植这篇诗赋,心中有感,于是提笔画成《洛神赋图》。

下面凡晨君就从内容、构图、笔法、细节四个方面,和大家进一步赏析这幅艺术画作。

在内容上,顾恺之还原了《洛神赋》文中场景:描绘的是曹植从洛阳回封地时,与「洛水女神」即宓妃,瞬间相逢的情景。

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蛾,修眉联娟」的丽人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

如流云般飘动的裙带,衬托出洛神清丽纤巧的身姿,于水面之上翩翩起舞,凌波微动,如梦似幻。

曹植深深被吸引,投去爱慕的眼神,两人以礼相待,互诉真情,但曹植对这段「不合常理」的感情,仍然心存担忧。

洛神也在与曹植的「约会」过程中,被曹植的真诚所感动,但两人之间仍然有不可逾越的阻碍存在,互诉苦恼之后,洛神只得乘坐六龙飞架翩然离去。

曹植想乘船去追,怎料「仙人」早已远去。在洛水河边苦等未果,只能依依不舍的乘车离开。

在构图上,人物虽散落于山水之间,但疏密得宜,并不孤立,神情的顾盼呼应,使人物之间产生了有机的视觉联系,形成了一种空间美。

这不能不归功于顾恺之对人物神态的准确刻画。

在细节上,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所绘人物神采飘然,很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据说顾恺之画人物,总是最后画眼珠,认为「传神写照,尽在阿堵(指眼珠)中」。「点睛之笔」的成语就是由此得来。

在笔法上,全画运用「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的手法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如「春蚕吐丝」一般充满艺术魅力。

在《洛神赋图》的绘画语言上,顾恺之能极富想象又完美地传达原作的思想境界。

文学名著配上传神描绘,让《洛神赋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价值连城的艺术瑰宝,这段本该被遗忘的「叔嫂不伦恋」,也一次次的惊艳了世人,流传千年。

后来在宋徽宗主导编撰的《宣和画谱》中,以「顾冠于前,张绝于后,而道子乃兼有之」来评论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三大画家,也就是成语「空前绝后」的出处。

可以说《洛神赋图》是奠定顾恺之「中国画史第一人」地位的作品,除了他的绘画技巧,画作超然于时代的风骨,也是重要原因。

画中不仅有写实的人物景观,还有诸多凭空想象的奇珍异兽,穿插在山川、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之间,与众神仙、洛神和岸上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对比而又拉开了空间距离,营造出奇异飘渺的幻觉境界,及优美抒情的浪漫情怀。

正如文化学者蒋勋先生所说的: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之前,绘画主题偏向于描绘平民生活的局面,开始更多描绘个人情爱的心理活动,在那之后,一个意识到「什么是美」的时代,终于到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