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才华散文】捡麦穗儿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捡麦穗儿

文 | 姚才华

  五黄六月天,是家乡收麦的时节。当骄阳烤得麦梢儿褪去最后一丝绿意的时候,庄稼人就准备开镰割麦了。

  麦收时节,是大战三夏、龙口夺食的季节,大人小孩都不能闲着。记得在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时候,每到割麦季节,学校都会给我们放十天半个月的夏忙假,让学生娃们回家帮大人收麦子。

  那时候,集体耕种,集体收割,为了防止 “磨洋工”,每割一块儿麦子,生产队长都要把男女劳力大致分配均匀,或五人一组,或六人一伙儿,比赛割麦子。随着小组长一声令下,割麦的队伍一字儿排开,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挥舞银镰,有说有笑的开始割起来。

  庄稼人个个都是割麦的好把式,你看他们面对沉甸甸的麦穗深深地弯下腰,左腿弓,右腿绷,左手搂过一把麦子,右手挥舞雪亮的镰刀,唰唰,唰唰……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然后左腿一抬,右手用镰刀一搂,割下的麦子就齐整整地躺在地上,再转身“刷刷、刷刷”地开割。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连贯娴熟而又富有节奏,简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顿把饭功夫,那一大块儿气宇轩昂的麦子被齐整整的放倒了,这一铺,那一堆。刚才还是一片金黄的麦海,转眼间,只剩下寸把长的麦茬儿,犹如高超的理发师理过的板儿寸。

  这时候,先割完的笑没割完的“磨洋工”,后割完的抱怨组长分配不公。大伙儿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只图嘴上快活,心里并不见怪,在说笑打闹中,早已忘记了繁重的劳动。

  因为开展割麦竞赛,各组要比谁割得快,看谁割得多。为了比速度,割过的麦地到处是散落的麦穗儿。这时候,队长分派我们跟在大人后面捡麦穗儿。捡五斤麦穗儿记一分工,看谁捡得多,比谁捡得快。孩子们一个个趿着布鞋,拎着笼子,一路环顾四周,低着头,弯着腰,看见散落地上的麦子,就连杆带穗儿捡起来,攥在手里,好像攥着一把火炬。小手握不住了,就挑出一根粗壮的麦秆儿从麦穗儿尾部绕几圈儿缠住,各人绑的麦把子都做上记号,自个儿找地方堆在一起。

  开始捡麦穗儿的时候,大伙儿一字排开,如梳篦梳般从地脚捡到地头。慢慢的,队伍乱了,特别是大兰和更栓,他们眼尖手快,手脚麻利,专挑穗儿大粒儿饱的捡,转眼功夫就跑到前面去了。后面的一看也急眼了,也不齐茬儿往前捡了。一哄而散,四处去捡个儿大粒饱的麦穗儿。

  腊梅和小菊人小鬼大,浑水摸鱼,乘大伙儿不注意,悄悄从放倒的麦堆里抓起几把,塞进斜挎着的挎篮里,被阿呆发现了。大声喊道:“腊梅、小菊抓麦子啰!”“腊梅、小菊抓麦子啰!”这时我们才发现秘密,难怪腊梅和小菊的挎篮里都快装满了而我们的口袋还是瘪塌塌的。

  “腊梅、小菊偷奸耍滑!”“腊梅、小菊偷奸耍滑!”在大伙儿的一片叫嚷声中,腊梅和小菊满脸通红,把抓起来的麦子丢进麦堆里,远远地捡去了。

  正午的太阳好像一面魔镜射出万千支毒箭,刺得人如芒在背,浑身难受。乘着大人吃烟歇火的空儿,我们也纷纷溜到树下歇阴。孩子们是耐不住寂寞的,即使是在歇阴的间歇,也不忘玩耍打闹。趁着阿呆不注意,腊梅掐掉一个麦芒乍开的大麦穗儿,掀起阿呆的裤管,麦芒朝下塞进去,用力抖动裤管,越抖动裤管,麦穗儿贴着大腿越往上窜,扎得阿呆连蹦带跳,哇哇大叫。阿呆越蹦得欢,麦穗儿往上窜得越快,最后只有悄悄躲进草窠里,解下裤子,把麦穗儿捉出来。这时腿上被麦芒扎出一道道殷红的血印,热汗一出,火烧火燎地痛。

  爱打抱不平的更栓,发现腊梅报复阿呆,趁腊梅不注意,偷偷往腊梅的裤管里塞了一个大麦穗儿。拉着腊梅到处跑,可是腊梅偏偏不上当。她用手死死捏住麦穗儿,任你怎样抖动裤管,麦穗儿也动弹不得。然后蹬在地上,慢慢挽起裤腿儿,把揉碎的麦穗儿掏出来。站起来,抖抖裤腿儿,又掐了一个麦穗儿去追打更栓,更栓在人缝里腾挪闪躲,上跳下窜,扮着鬼脸,逗得大伙儿哈哈大笑。

  疯够了,玩累了,各人把各人捡的麦把子收拢来,堆放在树荫下,剪掉麦秸秆儿,把麦穗儿装进蛇皮袋子。不一会儿,一只只干瘪的口袋站立起来了。掂着满袋的麦穗儿去过称,会计记下斤两,我们捡的麦穗儿就交公了。

  夏忙假结束,会计把我们每个人捡的麦穗儿一合计,哎呀,还真不少,我捡了五十多斤,图十几分工,能多分好几斤麦子呢。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为集体和家庭做出了贡献,我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

  如今又到了麦黄时节,家乡的土地再也不种麦子啦!更没有麦穗儿可捡了。可是,每每听到麦黄鸟的声声呼唤,童年捡麦穗儿的情景便一次次浮现在眼前,让人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是啊,一个从黄土地上走出来的孩子,怎会忘记泥土的芬芳?怎能忘记那段捡麦穗儿的日子啊!

END
作者简介

  

  姚才华,男,山阳县漫川中学教师。茶余饭后,偶尔舞文弄墨,先后在《教师报》《读写周刊》《商洛日报》《商洛教育》《双月湖》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六十余篇。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0)

相关推荐

  • 芒种时节忆麦香

    □樊泽宝 芒种前后,老家的麦子熟了. 时代的发展使现代农业代替了传统农工,尤其是土地流转后老家的田野已基本不种麦子,家乡的父老当年因麦收脱皮掉肉活受罪的磨难已成历史.但我对"喜看麦田千重浪, ...

  • 今日芒种:愿您一路播种希望,一路收获幸福(好文)

    作者:永恒   图片:网络 来源:永恒心灵驿站 风吹麦浪 - 钢琴曲 幽蓝键 - 2015钢琴曲精选 四季交替,节气轮转.告别小满,迎接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 ...

  • 芒种时节收种忙

    贾炳梅 谚语说,杏子黄,麦上场,栽秧??麦割??两头忙.我的家乡处在关中平原西端秦岭脚下,芒种时节,虽不栽秧,却是收割麦子,播种玉米最忙碌的季节.记忆里到了又得收又得种的芒种节气,感觉就是忙着收忙着种 ...

  • 三十多年前的故乡,三十多年前的夏收【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 ...

  • 烧麦子

    今天是周末,正好闲来无事,忽然间想起来儿时烧麦子吃的情景.一时间心血来潮,产生了一个去地里偷麦子的想法. 可是,在这城市之中,要找到麦子的想法到底该有多么荒谬呢?还好,我们生活的城市规模不算太大,自己 ...

  • 胡盼:麦子黄了

    麦子黄了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可一根根直刺向天空的麦穗 分明在撒谎 成熟的麦穗 应该是低着头的 黄色的外表 只是表面 想想今天的日期 高考就在眼前了 有多少已经"成熟的麦穗"等待收割 ...

  • 绿野无边

    绿野无边 我喜欢绿野,庄稼地长满诱惑,青草摇曳着快乐,树林童话般神奇. 绿色,是我童年的底色. 我上小学那几年,父亲在松林公社工作,我家住在松林村. 房东大娘高高的个子,爱笑.我家住前院,她家住后院, ...

  • 齐悦社群专栏||收麦子咯

    每到麦收时节,我总会情不自禁吟起白居易的诗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一夜之间已是金黄铺满地. 记得五月下旬回家,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屏息而立,一股热风迎面扑来 ...

  • 【吃在陕西】姚才华散文:摘樱桃

    编者按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 ...

  • 【姚才华散文】掰香椿

    ▲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掰香椿 文 | 姚才华 乡村的春天是从香椿树开始的,当香椿树摇曳着几枝深紫色的香椿芽儿的时候,乡村的春天就悄然而至了. 河堤旁.田埂边.岩坂上,小伙子.姑娘们拎 ...

  • 【姚才华散文】难忘儿时穿新衣

    儿子今年十五岁,年龄不大,衣服不少.昨天又吵着要上网"淘"一套衣服.我把儿子衣柜里的衣服翻拣出来,差不多塞了满满一麻袋.四五成新的,现在小了,穿不成:六七成新的,儿子嫌样式过时,不 ...

  • 【内蒙】龚秀枝丨散文/捡土豆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龚秀枝: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毕业于乌盟师范,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退休后开始散文写作.曾在<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东方散 ...

  • 散文 ‖ 捡板栗(外一篇)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散文福地杂志(纸刊)的选稿基地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捡板栗(外一篇) 云南 孙茂 每年九月,板栗渐次成熟,那阵子空气中到处洋溢着板栗的甜 ...

  • 散文||捡来的儿

    捡来的儿 昨天我和银行的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我们谈到了才华,一个年纪稍微大点的银行老同志说:"信诚恩木业的王总写的书不错来.真有才华,看得我都流泪了." 对于信诚恩企业,小小的县 ...

  • 散文||捡地皮菜

    捡地皮菜 石  鹏||江苏 我的老家在锦屏山南麓,二涧水库南面的岗嘴村.村子的西面是哑巴山和刘志洲山,这两座小山海拔不过百米,是锦屏山向南延伸的一道山嘴.在锦屏山和哑巴山中间有断层穿过,形成一条天然通 ...

  • 【美食记】姚才华:漫川腊肉

    美食记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真实的生活,简单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浓得化不开的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 ...

  • 【吃在陕西】姚才华:晒豆豉

    编者按 这里会让你舌灿莲花,满嘴噙香.厚重的内容,飘逸的笔触,背后流露的是恬淡如水的心境,字里行间悠远的文化意味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这种意味相交织.缠绕的,是人间烟火味--是氤氲其中的亲情.乡情,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