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 情满扶贫路 ||“延安•红韵”杯“我的扶贫故事”优秀征文展播(27)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情满扶贫路

文 | 图 杨萍(陕西丹凤)

  距县城16公里处的何家店村,再往西走三四公里便到了分水岭,这里住着我包扶的两家贫困户。从第一次走访入户,了解了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后,我的心情很沉重,总觉得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这两家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老实人、勤劳质朴,仅靠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至今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自给自足的生活。跟现如今快节奏高科技完全脱轨,一点不着调。可怜的老人告诉我,他好几年没到过县城去了。

  其中一户,家中有六口人,但仅有一个男劳力。妻子患有精神病,长年住在敬老院,父母都患有慢性病,两女儿一个上小学,一个在幼儿园。一家人的负担全落在他一人身上。本来已经因病致贫,可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夏天一场大暴雨,致使房屋倒塌。好在现如今政策好,各方救助,加上他本人努力,今年楼房已盖起来了。针对他家的情况,本想帮他联系外出务工赚点钱,但家里的老人孩子都需要照顾,最后跟他商量,就在家里做点事,这样能照顾家里,父母还可以搭把手。

  于是,今年养了15头猪,种了几百窝天麻,还种粮食、豆类。他人勤快也比较乐观,每次去他家,不是下地干活,就是在家里忙,见我们去了,就特别热情,家长里短的聊天。有时去随手给孩子们带些衣物或吃的,他总是说要不得,感谢类的话。

  两个女儿可爱而懂事,一次我去家里,大人们都下地里,她俩在画画,见我们来了,老大赶紧倒水,老二跑去叫他爸。走时送我们到老远,向我们挥手告别。真心的希望这家人今年能有好的收成,猪也能卖个好价钱,家里的状况有所改观,过上幸福的生活。

  另外一家只有一个老人独自生活,老伴两年前去世了,女儿远嫁,儿子本是他老伴带来的,在老伴去世后,就回到原来的家里去了。老人居住的是两间土木结构房子,已有好多年了,看起来很破旧,屋子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仅有一部电话,但只能接却打不出去。老人很勤快,院子里晒着刚收割回来的谷物,还养了几只鸡和一条狗。

  我们去的时候,老人刚下地回来,说是他不喝茶,屋里也没茶叶,他给我们煮鸡蛋,我们婉言拒绝了。我问他:“娃们常回来看你吗?给你打电话吗?”他说:“回来哩,有时也给打电话。娃都各有各的事,都有娃要照护。”交谈中老人告诉我,他一个人也习惯了,不想给娃们增加负担,自己种的粮食、菜就够吃了,国家给的补贴,换些油盐。现在政策好呀!

  我问他,想不想让儿子搬回来和他同住,我可以帮忙联系,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老人说,算了,儿子那边比他这里条件好,现在都已结婚了,他理解娃,如果住这里,可能连媳妇都娶不到,只有娃过得好,月里四十能来看看他就行了。

  告别了老人,我拨通了他儿子的电话,了解他现在的生活状况后,劝他能否和老人住在一起,毕竟年龄大了,有个头疼脑热没有个人在身边也不行,万一不行的话也要尽可能抽空多回去看望。过了大概过了一周多,那天我下乡刚好在村委会遇上他儿子,说是来开证明,打算把户口迁回来,和老人一块。顿时,我感到特别开心。

  其实,在大山深处,像他们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生活的艰辛、病痛的折磨、突发的灾难......但同时,在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好多,他们的善良、质朴、勤劳、不向命运屈服。我只觉得,自己能做的太少,祈祷上天也能眷顾这些可怜而善良的人们,愿他们幸福、健康、快乐。

END
作者简介

  杨萍,80后,大学文化,机关工作者,商洛市青年作协会员。喜欢文字,闲暇时光喜欢徜徉在文学之中,热爱生活,心中有诗和远方,作品散见于各个网络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