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博物馆讲解员圈粉!

虽然《国家宝藏》渐进尾声了,但被那些宝贝们撩起的倾慕却有增无减。正好有几天假期,不如到它们的家里打call,面对面相会,可不就一眼千年了!又因富丽堂皇《妖猫传》的诱惑,干脆先奔陕西历史博物馆。

乘兴去长安,醒着回大唐!

与陕西历博的上一面还是20年前,记忆已经模糊了,却记得当时接待我们的讲解员是一个儒雅的小伙子,他讲到贝币时还延伸到现代汉字与金钱有关的都是“贝”字旁。从那以后,我写记账的“账”字再也不是“帐”了,也对古人的讲究和念“旧”又多了一层认识。

有幸再次得到陕西历博的热情接待,我收获了一趟深度的博物馆之旅,眼见的、耳听的、心感的……很是厚重丰美,恐怕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像反刍一样,回味于历史长河里的朔流。

其实,更得益于我们遇到的讲解员小苏,她清秀的脸庞和悦耳的声音自然是传统讲解员的标配,但她的讲解还有一种令人难忘的质感,那就是不仅有态度,更有温度。

首先参观“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她没有急于带我们进展厅,而是在入口处先以两尊陶瓮开启讲解,告诉我们窖藏文物与墓葬出土文物的区别,使我们首先对文物的身份有明确的定位。

参观到后面才明白,这与众不同的来头正是与其扑朔迷离的经历有关。幽暗的展厅里,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金银器闪着各自的光泽,其造型各异的身姿或对影成双,或遗世独立,静静地迎着后世赞叹的目光。

有一处透明展台上只有一个小牌子,写着“提出保护”,小苏说:“它生病了,需要修复!”一句家常而暖心的话,就像是在说自己的小伙伴。是啊,国宝们不会说话,但讲解员知道它们的状态啊!朝夕相伴,为其代言,也许真的会日久生情吧?

在小苏的带领下,我们从舞马衔杯纹银壶身上,见识了它游牧文化与中原文明相融合的气质,更认识了壶身上俊美的舞马。原只知道最会玩儿的风流天子唐明皇养了400匹舞马,庆生时舞马会踏着《倾杯乐》的节拍舞蹈,甚至口衔酒杯向他祝寿。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真见了本尊,才明白诗歌、史书可能有虚,但实物不会说谎,它们真心能够弥补史书的留白,不知当年的创造者、拥有者们可否料及?

这就是珍贵文物的迷人之处,它们总能早早晚晚出现,带来字斟句酌的信息,佐证史料,让后人进一步看清那些遥远的朝代。我这厢还在感慨呢,小苏却带我们走向了历史更深处,她说这些舞马的结局很惨,安史之乱,玄宗西逃,舞马流落到安禄山部下手中,听到军中宴乐舞马就跳舞,被当成了妖马,活活鞭打至死。

在讲解琳琅满目的古钱币时,小苏不仅逐一介绍波斯萨珊王朝银币、东罗马金币、西域高昌国的高昌吉利等等,还强调其年代跨度达千年,并提醒我们注意那枚日本奈良朝元明天皇仿唐开元通宝铸造的和同开珎,“这枚钱币在古代日本流通时间极短,存世极少,在何家村却发现了5枚,可见当时唐朝对日本的影响之大。”她有点有面、层次分明的解说,让人感受真切,回味悠长。

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从那一件件国宝级的文物面前走过,我似乎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也听得见它们的呼吸。

隐约间,仿佛看到了那个伟大的王朝盛极而衰的苍凉背影,但依旧会为它曾经的鲜衣怒马诗酒狂的少年气象而膜拜、神往。国宝一件件都在这里,带着它时代的风韵气度与我们对视。如果讲解员不够用心,不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可能就不会讲透文物背后的故事,那么文物就“活”不起来,它们所蕴含的民族记忆就不会被感念、被铭记。

第二个站是唐代壁画珍品展,近百幅壁画多角度展示了盛唐上流社会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怎样在有限时间内让观众获得兼具知识性和感性的认知,我想讲解员是有一定思考的,或者说她们的讲解词是建立在注重观众感受的基础上的。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走进壁画展之初,她首先介绍解壁画的揭取工艺,化解了我们来之前最大的疑惑,可是我们并没有提问啊!走到懿德太子墓《阙楼仪仗图》前,小苏则是先讲懿德太子李重润的命运,于是我们懂得了其父中宗李显复位后为他“号墓为陵”的苦心。

这幅精美绝伦的巨制背后竟是一个悲伤而无奈的帝王父亲!与哥哥同命运的永泰公主李仙蕙墓的壁画也极尽描摹之能事,《宫女图》尤为灵动传神,有的掌灯,有的捧杯,有的执扇……宫女们样貌情态各不相同,连发型都不重样。她们一行人衣带当风,缓缓而行,仿佛是前去为公主梳妆。

小苏告诉我们壁画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古人视死如生的观念,更表达了皇帝对这一双儿女的愧疚与爱。

如果说前面的壁画隐约透露了唐朝帝王的家事,那么章怀太子墓的壁画则彰显了大唐的国势,《客使图》上三个“鸿胪寺”(唐代主管外交的机构)官员正在交谈,旁边东罗马、新罗和北方少数民族模样的三个官员毕恭毕敬地候着,大国气派不言而喻。

《狩猎出行图》千骑奔驰、腾空越野的气势呼之欲出,唐人善骑射,章怀太子李贤在诸王子中最具才干,但遭母亲武后猜忌、贬黜,不得善终。

小苏指引我们注意画面右上方为首的着紫袍者,虽然面目已侵蚀损毁,但其雍容端庄之态和坐骑的不凡,极可能是太子本尊。那匹长鬃白马与众不同的走姿,亦让我们见识了唐代的“走马”。其他骑手有架鹰的,有带猎犬的,有怀抱猞猁的,还有一个伸着剪刀手,“他仿佛在说,前面还有两只!”小苏的解说还不时抖个小包裹,令人莞尔。那么,画师们对太子墓内极尽技艺的修饰是否也隐含对这位太子的喜爱与叹息呢?小苏又说:“历史总是会告诉我们不一样的一面。”

我想,有心、有趣的讲解就应该这样,不掉书袋,不堆砌名词,有干货,有脑洞,在合理范围内收放自如。

在其后的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小苏的讲解再次让我们感到了动人的温度。进入壁画展馆要求观众穿鞋套,同行的先生因为登山鞋过于硕大,怎么也套不上鞋套,于是他果断放弃了入馆参观。

我想,这亦是一个基层文博工作者对文物表达的敬畏之心,宁遗憾,不违规。但走到展厅里的壁画复制件时,小苏会着重为先生讲解,带他欣赏《马球图》的精彩细节。我不知道这是出于对珍贵馆藏没有被看到的遗憾,还是出于对观众错失欣赏珍藏的遗憾?但是我们都感到了她的敬业与美意,以及对自己本馆国宝们的挚爱。

▲作者与讲解员小苏合影

在她的讲解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词汇是“开放、包容,自信,国宝”,我们在她的带领下,对14朝古都的前尘往事,尤其是泱泱大唐的认识真的是越来越清晰了。

精华展的观众很多,每件国宝的展柜前都挤满了人,小苏会退到我们身后,尽量让我们看到实物,然后她的声音通过讲解器传到耳畔,竟有一种人文纪录片的画外音般的质感。

现在回想起来,发现这是讲解的一种奇妙状态,在文物讲解中,讲解员不是主角,文物才是主角。讲解员让文物“活”起来,走向观众,观众又带着这种宛若久别重逢的感动走向社会生活。

两个半小时的参观过得很快,最后小苏说:“5月18号新改陈的“陕西古代文明展”开展,欢迎再来参观!”还有比这更美好的结束语吗?是告别,也是邀约。

对于博物馆观众来说,无论是从事文博的普通工作者,还是粉丝或路人,我们与众多文物宝藏的距离几乎隔着苍穹,但是一个优质讲解员就可以助力我们无限走近。

如果你中了《国家宝藏》的“毒”,那就去博物馆找讲解员“解”吧!走进博物馆,一定会有妙不可言的“遇见”……

2018年《中国博物馆》杂志订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