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杂谈】‖ 李锡文:作者•编者•追梦者 ——首届“天津散文杯”大赛评审杂谈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作者·编者·追梦者

 天津  李锡文

我跟大家一样,自小就有一个文学梦,多少年来始终是美梦相伴。这次负责“天津散文杯”散文大赛的组织工作,能够走进这么多作家的心灵,感受不一样的“乡情”,感受爱的美好,是我的一件幸事。走进这些散文作品,如临绚丽多姿的文学百花园,我捧读文稿,多次为作家们笔下的动人情景而感动落泪。说实话,这真是个洗涤心灵的机缘,更是个难得的学习过程。

这里我代表评委会,就征文和评审中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个简单交流。

关于“乡情”的范畴。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又饱经风雨的农业大国,乡情往往有着特定的含义和写作价值,往往与亲情、别离、孝悌、风俗、悲欢愁苦等等相联结,有很深的民族情感的烙印;但是作为征文,如果专门限制到写“乡愁”,可能要列出“负面清单”——哪些不能写。

乡愁是乡情,但也有更加宽泛而有限度的理解,比如有不少的知青作者,他们过去把青春献给了边疆农村,插队的地方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写插队的经历算不算乡情作品呢?城市长大的都市靓女,你不能要求她写出苦大仇深翻身道情咿呀呀乎嗨,城市就是他的“乡”,楼群拐角的街灯就是她的乡情;即便她去看农村的姥姥,跟六十年代的农村孩子或城市孩子去姥姥家的情感感受是不一样的。她很可能是坐飞机火车或者自驾去的。还有,在城市化进程中,大批离开农村融入城市的人,他们有着特殊的、复杂的感受,有情感的迷离,有豪宅靓车前的失落,有背井离乡后的落寞,有繁华与荒凉之间的选择,有生活的各种困惑。所以远不只是怀旧,农村也不是只有美好。新时代的乡情有很多特点,作家们涉足不深或回避真实而常常陷入作品的“同质化”。再比如,如果站在国外回首故乡,国就是乡,那么写祖国山川风物是不是写乡情呢?它很可能归入游记散文,而有时则是与“乡情”相交叉的。

说一个小事,这次征文题图原来是乡村怀旧的,怕有误导,后来还是采用“多彩祥云和土地”,虽然没有多少艺术性,但看出用心所在。

我们这样考量,并非鼓励“泛乡情”文章,乡情不是啥都可以装进去的。这一点毋容置疑。有些稿件,离题太远而未入围;就是入围的,如果题材更近点,贴近主题,可能会增分而不是减分。

乡情散文是个很受欢迎、最值得书写的“命题”,但也容易掉入“同质化”陷阱。我们在审稿中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不少文章局限于一般化的乡情叙述和描写,与严格意义上的散文美文还有差距。散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贵在“新、特”,从题材到写法上新颖、独特,以此衡量许多文章尚有不足。“乡情”贵在纯朴,写起来却不简单。

关于本次征文作品的一般评价和诸多问题,我们将在今后适时进行讨论,结合散文的文学特质、发展趋势、共性缺陷等展开分析评判。通过作品的学术鉴赏、专业分析与广泛交流,提高作者的写作兴趣和技能,进而促进散文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为新时代文学事业添光添彩。这也是我们散文研究会举办“天津散文杯”的重要出发点。

我想,作品获奖是一个荣誉,而比之比赛结果,更为长久的是文友交往与身心健康。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领略了不少散文佳作的风采,也结识了很多热爱文学、富有学养、谦逊真诚的新朋友,有不少朋友表现出对我们研究会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关心,令我们十分欣慰和感动。虚心学习,彼此爱护,共同构筑崭新的纯文学阵地,也是我们举办杯赛的一个重要目的。

这里要提一下我们评委会和编委会,其组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而确定的。这支精干队伍,承担起大赛编评工作的重任。例如编辑成员中,有的年高体弱,有的家有病重老人需要陪护照顾,有的作为单位里的骨干业务忙碌,面对骤增的大量稿件,大家都是心怀爱心,义务奉献,克服各种困难,挤出时间工作。我们发现,有些作品都是夜里一两点钟完成审稿并推送出来的。编稿审稿中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渠道与数百位作者建立了联系;有的同志积极宣传征文赛事,扩大了影响力。评委会各位评委和编委会各位老师连续奋战百天,辛苦自不必说,在这里我向大家表示诚挚的谢意!

关于原计划举办大赛颁奖大会问题,经多方了解,按照天津市疫情防控要求,目前暂无法举办全国性或地区性的线下聚集活动。一俟获得许可另行安排。关于部分作者希望本次征文作品汇集出书问题,正在进行调研和评估,并进一步征询大家意见,初步原则:一是所有入围作者自愿参加,打破作品获奖与否的界限,同台登场,但需经组委会筛选而入列;二是合作出书,费用共担。此事视研究会团队与作者群体共识程度而定。

关于下一届或今后“天津散文杯”大赛的举办,初步设想两年举办一届,使广大作者有足够时间进行文学的探索,在大赛中更好地发挥水平。

对于当今文学,社会上存有各种评说。而这次大赛之火热场面,让我们对中国散文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我也是作者。您也是编者和评审者。我们都珍藏着一个共同的梦——心中的文学梦,伟大的中国梦。

“天津散文”已走过十年不平凡的历程,但在文学的百花园中依然幼稚,她需要每一位志同道合者的精心呵护。让我们携起手来,在网络文学的大潮中把握航向,在文学市场的冷与热中获得温暖,在社会的五光十色中探求最美的光束!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李    韵

编校:田光兰

制作:吴金程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