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如香

  在心灵的银行里,向善向美是最高的利息

  宋朝的许斐在《樵谈》中说:“炭入熏炉,其香不灭。”意思是说与君子交,就像炭块放进熏炉里一样,满屋都散发着炭香味。

  据明代史料记载,杨瞻年轻时,曾在江苏淮安、扬州一带做生意。有一次,一位来自陕西关中的盐商,在回家之前将千金寄存在杨瞻处,请他暂时保管。盐商走之后,很久都没有回来。为保险起见,杨瞻将千金放在一个花盆中,上面盖土种花,藏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见盐商迟迟不来,他就托人去关中寻找盐商,才知道此人已经去世。杨瞻将盐商的儿子请到江苏,当面将花盆还给他,说道:“你父亲生前托我保管的钱,就埋在这花盆中,你把它带回去吧。”盐商的儿子非常感动,对杨瞻很是感恩,从此跟着杨瞻一起做生意。两人都成为当地首富。

  人们都希望成为首富, 这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成为首富的路途上却是手段各异。杨瞻不拿昧心银子,千金归还给盐商的儿子,使之大受感动,看到其高贵和人品之香,从此跟着他一起做生意,荫及子孙。

  俗话说:“天报厚德,丝毫不爽。”杨瞻不贪钱财,一诺千金,广为流传。杨瞻的儿子杨博、孙子杨俊民后来都官至高位,杨俊民还担任过户部尚书。人们都说这是杨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善报,不如说是杨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美德对后人熏陶所致。

  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所著的《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中有一个有趣的实验:人对一瓶水的意念不同,水就会结出不同的结晶。因此推断出:人的意念是具有能量的。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就像一个正能量磁场,可补充或改造四周较弱的负能量磁场,在遇到较强的负能量时,往往能起到中和的作用,使之消极的影响力减退。杨瞻“忠人之事”,带动了盐商的儿子跟他一起打拼天下,又带动了很多人跟着他们一起做生意,然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地方的商业风气为之一正。这正是一个人能带动“正能量磁场”的作用。一块炭并不大,但是它燃烧起来产生的能量却很大,不光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带来炭的香味。

  炭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才形成,一个人的德行也是从小培养而成。以前人们讲“七岁看大”,看什么呢?首先要看他的德行,德行不好,很难成才。只能成为不中用的“炭石”,徒有炭的虚名。拿到文凭,失掉人品,非贪即贿,走上邪路,就像一顆小树苗从小长得歪歪扭扭,是很难指望他成为栋梁之材。“人品”如“树品”,有大树的品德,才能成就参天的材质。

  范仲淹年轻时在河南睢阳读书,认识了一个李姓术士,二人关系很好。不久李术士得了重病,临终前对范仲淹说:“我掌握了一个秘方,能将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还小,不能把这个炼金术传给他,我只能将秘方传给你吧。”说完,李术士将秘方和一斤炼好的白金交给了范仲淹,然后就去世了。十几年后,范仲淹中举做官当县令,他叫人找到李术士的儿子,对他说:“你父亲曾经给我一个秘方和一斤炼好的白金,那时你还小,我没有把秘方给你。现在你长大了,我把秘方和白金还给你。”说完,范仲淹拿出当年的秘方和白金,都封存得好好的。从李术士托付给范仲淹的那一天起,这些东西就从来没有动过。

  李术士的儿子大受感动,把秘方和白金交给族人去经营,从此跟在范仲淹身边做了一名私人秘书,为范仲淹处理了不少难缠的事儿。一个人的品德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在古代读书人读圣贤之书,接受的圣贤教育相对要多一些,读书人相对来说修养要高一些。对于现代人来说,既要读好数理化的书,又要读好圣贤书。这样即便是到老,也是“其香不灭”。

  《南淮子》记:“人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别说有“三危”,人恐怕有其中“一危”就要失其品德之香。有本事而又有德性的人就像一块炭,走到哪里都会把香带到哪里。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0)

相关推荐